当前位置:首页 > 成语意思及出处
爱屋及乌:出处汉·伏胜《尚书大传·大战》:“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因为爱一处房子,也
爱那房顶上的乌鸦。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爱与他有关系的人或物。说明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或事物)的关爱到了一种盲目热衷的程度。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过分偏爱。
按图索骥:出自东汉班固《汉书·梅福传》 ,后引用为成语。释义为“按照画像去寻求好马。
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寓意为:在学习和工作中,不能死背教条,生搬硬套,否则会闹出笑话,招致损失;应当在实践中验证前人流传下来的书本知识并加以发展,这才是正确的态度。
拔苗助长: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苗:禾苗; 助:帮
助长:成长。把禾苗拔起一点,来帮助它成长。比喻违反自然规律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不加思考,反而把事情弄糟。也做“揠苗助长”
百发百中:出处《战国策·西周策》:“夫射柳叶者,百发百中,而不以善息。”形容射术高明,
百不失一。比喻料事和打算极有把握。
半途而废:出自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本义为
路走到一半停了下来,比喻事业没做完就停止,不能善始善终。含贬义。
杯弓蛇影:出自应劭《风俗通义·怪神第九》,应郴请杜宣饮酒,挂在墙上的弓映在酒杯里,
杜宣以为杯中有蛇,疑心中蛇毒而生病。后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扰。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出自《后汉书·班超传》 :“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比喻不
冒危险,就不能成事。今也用来比喻不经历最艰苦的实践,就不能取得真知。
不为五斗米折腰:出自《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比喻
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
草船借箭:出自《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主要描述周瑜为陷害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
之内造好十万支箭。诸葛亮用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草木皆兵:出处:《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
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乘风破浪::出自沈约撰 《宋书·宗悫传》:“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
浪。?” 指船只乘着风势破浪前进。比喻排除困难,奋勇前进。
出尔反尔:出自《孟子》的《梁惠王章句下》。原指你怎样对付人家;人家就会怎样对待你。
现多指自己说了或做了后,又自己反悔。比喻言行前后自相矛盾;反复无常。说话不算数。
出奇制胜:出自《史记 田单列传》,用奇兵或奇计战胜敌人。比喻用对方意料不到的方法取
得胜利。
春风得意:出自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春风:春天和
煦的风;得意:称心如意。和暖的春风很适合人的心意。后形容人处境顺利,做事如意,事业有成。
唇亡齿寒:出自《左传·僖公五年》,唇没有了,牙齿就寒冷。比喻双方休戚相关,荣辱与共。
大义灭亲:出处:《左传·隐公四年》:“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大义:正义,正道;亲:亲
属。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徇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
呆若木鸡:出自:庄周《庄子·达生》宛如木头做的鸡一样。一般用来形容一个人有些痴傻
发愣的样子,是一个贬义词。
道不拾遗:出自《战国策·秦策一》:“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强大,诸侯畏
惧。” 遗:失物。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形容社会风气好。
倒行逆施:出处《史记·伍子胥列传》:“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原指做事违反常
理,不择手段。现多指所作所为违背时代潮流或人民意愿。
得过且过:出自《南村辍耕录》得:能够;且:姑且。只要能够过得去,就这样过下去。形
容胸无大志;没有长远打算;也指工作敷衍了事;不负责任。
颠倒黑白:出处:战国·楚·屈原《九章·怀沙》:“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把黑的说成白
的,白的说成黑的。比喻歪曲事实,混淆是非。
东山再起:出处《晋书·谢安传》,指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后重新恢复地
位。
东施效颦:出自:《庄子·天运》比喻模仿别人,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出丑。有时也作自谦之词,
表示自己根底差,学别人的长处没有学到家。
对牛弹琴:出自南朝的僧祐所写的《弘明集》中的故事,对着牛弹琴,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
方说得是什么。比喻对蠢人谈论高深的道理,白费口舌。也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多多益善: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益:更加,多;善:好。形容一样东西或人等越多越
好。 又有韩信将兵多多益善之意。【歇后语】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呆子看财;曹操的人马。
负荆请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负:背着。荆:荆条,古荆刺。请罪:自己犯了
错误,主动请求处罚,希望让对方原谅。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高山流水: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出自《列子 汤问》,形容琴弹得出神入化,精妙无比;也
比喻知己或知音。
苟延残喘:出自:宋·陈亮《与范东叔龙图》:“亮自七八月之交,一病垂死,今幸苟存延喘,
百念皆已灰灭。”勉强拖延一口没断的气,比喻勉强维持生存。
孤注一掷:出自《宋史·寇准传》。当初王钦若以赌钱为喻,向宋真宗进言,指当时寇准鼓励
皇上御驾亲征的行为是孤注一掷,不把皇上的安危当一回事。后来成语流传至今,指将所有钱全押上赌桌一决输赢,用以比喻倾尽所有力量来搏一胜负。
害群之马:出自《庄子·徐无鬼》。危害马群的劣马。比喻危害社会或集体的人。
汗马功劳:出自《史记·萧相国世家》。汗马:马累了出了汗,比喻征战劳苦。原指在战争中
立下的大功劳。现泛指大的功劳。
鸿鹄之志:出处《史记·陈涉世家》:“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鸿鹄:天鹅,比喻有志
向,志:志向,比喻远大志向。指人有远大抱负。
狐假虎威:出自《战国策·楚策一》。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吓唬其它野兽。比喻依仗别人的权
势来欺压人的人。
画龙点睛:出自唐朝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张僧繇》。画龙之后再点上眼睛。比喻说话或写作
时在关键地方简明地点明要旨,使内容生动传神。也比喻在整体中突出重点。
画蛇添足:语出《战国策·齐策二》。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应
该适可而止。比喻凡事不可多此一举,以致弄巧成拙的道理。
黄粱一梦:出自唐代传奇《枕中记》。黄粱:小米。比喻虚幻不能实现的梦想。后喻荣华富
贵如梦一般,短促而虚幻;美好之事物,亦不过顷刻而已,转眼成空;或喻梦寐以求之欲望落空,常用此语。
讳疾忌医:出自《韩非子·喻老》,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引用:“今人有过,不喜
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意思是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鸡鸣狗盗: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学雄鸡啼叫,装狗进行盗窃。成语故事源自孟尝
君的一个门客“学鸡啼叫,骗开城门”。后多用作贬义,比喻那些既无真才实学,也无堂皇风度,只不过略有低下本领的人。也指微不足道的本领或偷偷摸摸的行为。
兼听则明:出自《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年:“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
对曰:?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指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
江郎才尽:出自《南史·江淹传》:“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
人谓之才尽。”江郎:指南朝江淹。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诗文无佳句。比喻人的文采思情衰退。
脚踏实地:出 处宋·邵伯温《闻见前录》第18卷。比喻做事踏实、实事求是、认真、自信
不虚浮,不浮躁。
惊弓之鸟: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17·楚策四》;《晋书·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
弓之鸟难安。”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受过惊吓遇到一点动静就惶恐不安的人。也作“伤弓之鸟”。同“惊弦之鸟”。
筋疲力尽:出自:汉·焦延寿《焦氏易林·巽》:“蹇驴不材,骏骥失时,筋劳力尽,罢于沙丘。”
唐·韩愈《论淮西事宜状》:“虽时侵掠,小有所得,力尽筋疲,不偿其费。” 精神疲乏,气力用尽。形容精神和身体极度疲劳。
精卫填海:出处 《山海经·北山经》:“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
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精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平大海。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鞠躬尽瘁: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鞠躬:弯着身
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已:停止。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
开天辟地:出自 三国 吴 徐整 《三五历纪》。辟:开辟。古代神话传说;盘古氏开天辟地;
才开始了人类历史。用来指开创人类历史或有史以来前所未有的。常用来形容前所未有的事业。
刻舟求剑:典故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又名《吕览》)。该寓言劝勉为政者要明
白世事在变,若不知改革,就无法治国,后引伸成墨守成规不懂变通之意。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滥竽充数:出处《韩非子·内储说上》。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没有真
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有时候也用来表示自谦,说自己水平不够,只是凑个数而已。
狼狈为奸: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诗翁画客狼狈为奸,怨女痴男鸳鸯并
命。”是比喻狼和狈勾结起来干坏事。比喻坏人和坏人联手做坏事。
老当益壮: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老:
老年;当:应该;益:更加;壮:强壮,雄壮。年纪虽老但志气豪壮。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