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7-2018学年最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画图和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感受画图和列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会用画示意图或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会通过画示意图或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 教学准备:光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板书:策略
谁来说说策略是什么意思?(好的办法,技巧??) 今天我们来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创设情境,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一)解决问题1
1、出示生活场景图,小明、小华、小军星期天去超市买笔记本,看图后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可以提些什么数学问题?
这些信息和问题,你能否用一个方法把它们又简便又清楚地整理一下? 大家试一试。交流。 小明 3本 18元 小华 5本 ?元 (1)列表的方法: 小明 小华
(2)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 3本 18元 5本 ?元
(3)画线段图(图略)
比较三种方法的共同点:使我们对信息能有一个更清楚地了解。 2、解决问题1:小华用去多少元? 让学生先独立解答,再交流。
(1)根据表格来交流:可随学生的回答,在表格的上面分别增加列名:数量、总价、单价 看第一行,知道了总价和数量,可以先求出单价;看第2行,可利用算出的单价和数量,算出总价 (2)根据线段图,你能否想出别的解法? 比如:18+6×2=30(元)
指出:用不同的方法,可以互相检验,提高我们解题的水平和正确率。 (二)解决问题2
1、提问:要求小军买了多少本,你能先列表整理吗?
学生在书上把表格整理好,然后根据自己列表整理的情况进行解答。 交流:
18÷3=6(元) 42÷6=7(本) 或 30÷5=6(元) 42÷6=7(本) 2、比较:在解决这两个问题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本 5本 18元 ?元
校对以后,让学生观察,然后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三、解决问题
1.“想想做做”第1题(字典图)。让学生相互说一说题目中的信息和问题,然后列表整理,再解答并交流,最后说说解题思路。
借助“15×28”让学生说说简便算法。 2.“想想做做”第2题(购球情境)。 问:读一读老师说的话,如何理解它? 完成书上的表格。并逐一解决。
交流:指名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怎么算的?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哪些?有什么好处呢?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2)
教学内容:第58页例题,和第60页的练一练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进一步感受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更为清晰,确实掌握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2、掌握类似于求两积和(差)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策略带来的好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列表解决类似求两积和(差)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昨天的课上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谁来说说解决问题具体的策略有哪几种? (列表,画箭头,画线段图等)
用这些方法,都可以使信息看得更清楚就更方便我们的解答了。 其实,昨天解决的问题主要分两类:归一和归总 老师补充练习(略)解释归一和归总的意思和解决方法 二、学习例题:
1、出示例题:读题后,让学生说说题里提到了几种树? 根据问题依次把信息填入表格。
问:根据第一行的信息可以求什么?怎么求?这个算式写在哪里更合适? (因为是求桃树的棵数,所以该算式就写在第一行边上更为清楚。) 同样的,根据第2行的信息可以求什么?算式写在哪里更合适? 指名读问题,说说怎么求该问题?
有没有别的解答方法?(可能会有学生提出用综合算式的方法。)
指名说说这题的解题步骤。
2、和刚才一样,自己尝试着解决“试一试” 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
1、读题后要求学生自己画出表格来整理,再解答 教师巡视,做一些具体的指导 再全班交流表格的设计和解答的方法 2、读题后问:这份表格需要设计几行?
根据每一行的信息,分别能求出什么问题?写在相应的行。 再回答书上的问题。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选几个学生的问题让大家解答。 3、边读题边整理表格,整理完之后再解答交流。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还是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说说你觉得列表整理有什么好处? 教学反思:
练习九
教学内容:练习九8-18题
教学要求:1. 进一步感受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更为清晰,确实掌握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2、进一步掌握类似于求两积和(差)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口算 1.出示口算除法 2.指名口答 二、练习 1.第8题
口算,并将结果填入表格中 说说运用到哪两个数量关系呢? 2.第9题 审题
根据第一个条件,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还可以怎么想? 列表,再列式计算 3. 第10、11题
学生独立完成,比较下11题,两个问题的区别。明确什么时候用除法,什么时候用乘法? 4.13题 将已知条件列表
求什么呢?列综合算式计算 4. 当堂测试14-16题
独立完成后,订正,统计反馈掌握情况 三、作业
17、18题,补充习题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 可能性
教学内容:第64—6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体验等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辨别游戏规则是否公平 2、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索的意识和与他人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能制定公平的游戏规则 教学准备:布袋、各色彩球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学习新课:
1、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要来玩摸球的游戏。板书:游戏
老师取一口袋,里面装了一些球。规则:每次任意摸一个,然后放回。一共摸30次。摸到红球的次数多,算女生赢;摸到黄球的次数多,算男生赢。 把摸球的结果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 老师请一个学生上前摸,其他同学做好记录。 摸球结束,统计两种球分别摸的次数。(红的多)
看了数据,你有什么问题?(红球摸的次数比较多,有可能红球的个数比黄球的个数多,很想知道究竟有几个红球和几个黄球。)
老师打开布袋,一一请出各球,发现:4个红球、2个黄球 你想说什么?(不公平)
为什么?(红球个数多,取的可能性就大一些。所以是不公平。)
那你觉得怎样放球就公平了呢?(比如??一句话:要红球和黄球一样多。) 2、各组按照本组的商定,摸球并做好记录
交流:出示一张表格,分别填入各组的数据
组数 1 2 3 4 5 红球个数 黄球个数 摸到红球的次数 摸到黄球的次数 哪方赢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