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标通用) 中考语文总复习学业水平模拟考试
2019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
(考试用时:150分钟 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3.答题过程中,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正版学生字典。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任选其中6句,不得多选)(6分) ①海内存知己, 。 ② ,江春入旧年。 ③征蓬出汉塞, 。 ④ ,直挂云帆济沧海。 ⑤会当凌绝顶, 。 ⑥ ,千树万树梨花开。 ⑦沉舟侧畔千帆过, 。 赠》)
⑧《陋室铭》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 (2)默写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4分)
参考答案:(1)①天涯若比邻 ②海日生残夜 ③归雁入胡天 ④长风破浪会有时 ⑤一览众山小 ⑥忽如一夜春风来 ⑦病树前头万木春 ⑧惟吾德馨 (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9分)
越是当你滔滔不绝的时候,你的愚蠢越会暴露无遗。越是当你洗耳躬听的时候,你的智慧越会快乐生长。聆听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良方;聆听是沟通双方,尊重对方的桥梁;聆听是pāo弃错误,远离懊悔的法宝。沉默能省去许多烦恼,倾听是最大的智慧。学会倾听,你会发现世界也在跟着你笑。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3分) 愚蠢( ) 聆听( ) pāo( )弃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2分) (3)“绝”在《新华字典》中有下面四个义项,请你为“滔滔不绝”中的“绝”选择恰当的解释( )(2分)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湾《次北固山下》) (王维《使至塞上》) (李白《行路难》) (杜甫《望岳》)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
1
A.断绝 C.走不通的
B.穷尽 D.极、最
(4)画线的语句运用了 、 的修辞方法。(2分)
参考答案:(1)chǔn líng 抛 (2)洗耳躬听 洗耳恭听 (3)B (4)排比 比喻 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第(1)~(2)题。(4分)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琐记》和《藤野先生》两文记述了鲁迅远离故乡到南京、日本求学的生活经历。 B.《西游记》中,孙悟空经过火焰山时,不仅没被烧死,还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C.《名人传》中的贝多芬始终与命运进行着抗争,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创作出了《欢乐颂》。 D.《水浒》中的武松崇尚忠义,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他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2)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保尔的一生中有三位非常重要的女性,即他的初恋情
人 ,在铁路总工厂任共青团书记时认识的 ,以及他的妻子达雅。(2分) 参考答案:(1)B (2)冬妮娅 丽达
4.研学旅行也叫“游学”,是以旅行的方式求知、治学。孔子曾率弟子周游列国,实践理想;司马迁也曾游历天下,终成“史家之绝唱”。“游学”是圣贤思想的形成与传播之路。某校以“研学旅行——行走的课堂”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进来。(12分)
(1)阅读下面的图表,说说近三年研学旅行活动呈现出哪些特点。(不得出现数字)(3分)
研学旅行活动开展情况统计图
(2)下面是某学校发出的一则通知,请根据提示进行修改。(6分)
通 知
经校委会研究决定,本次游学活动时间定于2019年4月26日,为期一天。【A】活动主题为《科普航空,爱家爱国》,活动地点为合肥科技馆和徽园。本次研学旅行所需门票、来回车费及保险费共计295元。【B】请参与活动的同学遵守研学旅行纪律,遵守交通规则,防止本次活动不出现意外情况。
2019年4月15日
政通路中学
①【A】句有一处标点不当,应将 改为 。(2分)
2
②【B】句存在语病,请修改: 。(2分)
③该通知有一处格式不当,请修改: 。(2分)
(3)学校组织研学旅行活动,可部分同学认为,这仅仅是一次旅游,怕耽误学习不愿参加,你将如何劝说他们呢?(3分)
参考答案:(1)示例:近三年,参加研学旅行活动的人数逐年增长,体验类、研究类活动愈来愈受欢迎。
(2)①书名号(《》) 引号(“”) ②删除句中的“不” ③将“2019年4月15日”和“政通路中学”调换一下位置
(3)示例:同学们,研学旅行不同于旅游,它是一种行走中的学习。只有在见闻中思考,在实践中探索,我们学过的知识才会活起来,才会转化为能力,受用一生。(意思相近即可)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18题。
[一](19分) 心定而后方能静
丁雅诵
①如今的世界确实有些喧嚣嘈杂。各种信息一股脑儿地向你眼前涌来,各种言论争先恐后地想要占领你的脑袋。在干扰与诱惑面前,用一段相对完整的时间专注地去做一件事似乎变得难上加难。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难免被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所“绑架”:新闻资讯要看、热门头条要刷、八卦娱乐要追、朋友状态要赞……形象地说就是,手机一开一关,一天就过去了。
②静不下心、集中不了注意力,怪谁?是该怪这世界变化太快、科技发展太迅速,还是怪周围的人太吵闹、环境太嘈杂?外界的影响诚然不能否认,但归根结底还是要从自身找原因。有这样一则故事:两个僧人看见“风吹幡动”,于是开始争论到底是什么在动,一个僧人说是“风动”,一个僧人说是“幡动”。六祖禅师慧能听后说道:“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如此解释虽有些唯心,但也大抵揭示出躁动的本源。
③在纷纷扰扰之中,真想“静静”,关键在于增强自身的定力。什么是定力?郑板桥的《竹石》有言:“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只要持心正、定力足,就能不随物流、不为境转,即使耳边乱纷纷,也自能岿然不动。围棋传奇李昌镐被人称为“石佛”,就是因为他在与人对弈之时,总能从容镇静,临危不乱,有着超乎常人的定力。所以,虽然李昌镐的棋风并不剽悍,也不出奇,但往往能获得最终的胜利。
④要想有定力,胸中必要有志向。如果心中缺少大志向,那剩下的就只能是小情绪,外面的点点滴滴、风吹草动都会成为你的干扰源。比如,有一些大学生习惯性翘课、常态性挂科,整天窝在宿舍里打游戏,问他为什么这样,他没觉得是自己没目标、没意愿、没动力,反倒是怪宿舍没氛围、室友把自己带坏了。抱有这种想法的年轻人,不妨多学学毛泽东。年轻时的毛泽东,为了培养随时随地都能专心读书的能力,特地到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的城门口“闹市读书”,时而朗读,时而默念,旁若无人。
3
⑤当然,保持定力不等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年轻人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自然很有必要,但今天我们格外强调静下心来,主要是因为接收的信息太多且鱼龙混杂。如果你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好奇要点开看一下,那么结果往往只能是什么也不记得、什么也没留下。所以,当你发现自己进入了手机“每隔三秒就有一条新的未读消息”的状态时,不妨适当开启一下“屏蔽功能”:把自己暂时与外界隔离开来,让内心静下来,想想自己的目标,调整好状态再出发。
⑥“非宁静无以致远”,世界愈是熙熙攘攘,心静才愈能彰显力量。所以,别再焦躁着怒吼“我想静静”,多向自己的内心寻求定力,才能真正地强大起来。 5.请指出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 参考答案:心定而后方能静。
6.从文中找两个句子解释“定力”。(4分)
参考答案:定力是持心正,不随物流、不为境转,即使耳边乱纷纷,也自能岿然不动;定力是把自己暂时与外界隔离开来,让内心静下来。
7.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参考答案:举例论证。以李昌镐因从容镇定下棋,而往往获胜为例,真实有力地论述了拥有定力的重要性。
8.下面这句话放在哪段较为合适?请说明理由。(4分)
《大学》有言:“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参考答案:放在第④段。《大学》里的这句话强调了志向与定力、定力与内心宁静的关系,能够证明第④段的中心论点“要想有定力,胸中必要有志向”。 9.第⑤段能不能删除?请说明理由。(4分)
参考答案:不能删。第⑥段起补充论证的作用,论述保持定力不是不关心家国大事,而是屏蔽繁杂信息让自己心静。本段是对本文中心论点的有力补充,体现论证逻辑的严密性。
[二](21分) 童年蝉趣
杨丽丽
①夏日的午后,暑气升腾得厉害,一声时有时无的蝉鸣打破了季节的宁静,也打开了岁月里那些与蝉有关的童年记忆。
②蝉在我们老家叫作知了,每年麦收以后就是知了开始出土的时候。当听到了第一声蝉鸣,耐不住寂寞的小伙伴就会三五成群地拿着长竹竿,带着用新麦粒嚼出来的面筋去树林里粘知了。
③手拿竹竿的小伙伴是主力军,在寻得知了的踪迹后,所有人都噤了声,仰着头看着树干高处叫得正欢的知了。拿竹竿的小伙伴先小心翼翼地靠近知了栖息的树干,然后用粘有面筋的竹竿快准狠地粘上去,被粘住的知了死命地挣扎,发出刺耳的滋啦滋啦声,吓得周围聒噪的知了都降低了声调。【A】有的小伙伴嫌麻烦,在发现了知了的踪迹后,就会使劲地抡一竿子把知了打下来,运气好的话能把知了打得晕头转向,拼命扇着翅膀打转转却飞不起来,就有眼疾手快的小伙伴用带来的网兜罩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