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广东省肇庆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统一检测理科理综化学试卷(含答案)

广东省肇庆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统一检测理科理综化学试卷(含答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4/30 23:33:10

【答案】C

【分析】由题给信息可知,该装置为原电池,由图可得:电解质溶液为酸性溶液,NO发生还原反应生成N2,因为原电池中,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则N为正极,M为负极。 【详解】A项,M为负极、N为正极,质子透过阳离子交换膜由负极区移动到正极区,即由左向右移动,故A错误;

B项,电子从负极(M极)流出,经外电路到X,经Y流入正极(N极),故B错误; C项,有机物淀粉在负极(M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结合图示,电极反应式为:(C6H10O5)n+7nH2O-24ne-=6nCO2↑+24nH+,故C正确;

D项,16.2g淀粉2NO+4H++4e-=N2+H2O,(即0.1mol C6H10O5)反应,转移2.4mol电子,因为正极(N极)反应为:则N电极产生0.6mol氮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3.44 L,故D错误。 综上所述,符合题意的选项为C。

【点睛】本题考查电化学知识,根据题意判断属于原电池,利用图中所给信息,通过元素化合价的变化,确定得失电子(发生了还原反应还是氧化反应),从而确定正、负极,结合电解质溶液酸碱性书写电极反应式,根据电极反应式确定电解质中离子移动方向、电子转移数目、有关计算等。

7.25℃时,H2CO3 的 Kal=4.2×10-7,Ka2=5.6×10-11。L-1 Na2CO3 中逐滴加入 0.1 mo1·L室温下向10mL 0.1 mo1·

-1

HCl。右图是溶液中含 C微粒物质的量分数随 pH降低而变化的

图像(CO2 因有逸出未画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A点溶液的pH<11

B. B点溶液:c(Na+)= c(HCO3-)+ c(CO32-)+ c(H2 CO3) C. A→B 的过程中,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O32-+H+=H CO3-

D. 分步加入酚酞和甲基橙,用中和滴定法可测定Na2CO3与NaHCO3混合物组成 【答案】B

【解析】A、A点c(HCO3-)= c(CO32-),Ka2=

= 5.6×10-11,所以c(H+)=5.6×10-11mol/L,

pH<11,选项A正确;B、室温下向10mL 0.1 mo1·L-1 Na2CO3 中逐滴加入 0.1 mo1·L-1 HCl,B点溶液中钠

--

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含碳粒子浓度的2倍,即c(Na+)=2 c(HCO3)+ 2c(CO32)+ 2c(H2 CO3),选项

B错误;C、A→B 的过程中,CO32-逐渐减小,H CO3-逐渐增加,所以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H

=H CO3-,选项C正确;D、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用酚酞作指示剂,滴定产物是碳酸氢钠,用甲基

橙作指示剂滴定时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产物是碳酸,所以分步加入酚酞和甲基橙,用滴定法可测定Na2CO3与NaHCO3混合物组成,选项D正确。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滴定法,注意滴定法测定物质含量的主要操作及注意事,在本题中由所给信息可知,当以酚酚为指示剂时,Na2CO3与盐酸反应分别生成NaCl和NaHCO3,即NaHCO3中加入酚酞后溶液不变色.而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时,NaHCO3与盐酸反应后均生成NaCl,现应用的双指示剂的方法,第一次和酚酞为指示剂,是将Na2CO3转化为NaHCO3;第二步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是将NaHCO3转化为NaCl。

8.二氯化二硫(S2Cl2)在工业上用于橡胶的硫化。为在实验室合成S2Cl2,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了有关资料,得到如下信息:

①将干燥的氯气在110℃~140℃与硫反应,即可得S2Cl2粗品。 ②有关物质的部分性质如下表:

物质 S 熔点/℃ 112.8 沸点/℃ 444.6 化学性质 略 SO2、S;遇水生成HCl、与过量氯气发生S2Cl2+Cl2137 温度超300℃以上完全分解为硫和氯气 2SCl2;S2Cl2 -77

设计实验装置图如下:

(1)上图中气体发生和尾气处理装置不够完善,请你提出改进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利用改进后的正确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2)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D中的试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仪器A、B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F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在加热E时温度过高,对实验结果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F中可能出现的

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S2Cl2粗品中可能混有的杂质是(填写两种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提高S2Cl2的纯度,关键的操作是控制好温度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将A换成恒压滴液漏斗(或用导管将A的上口和B相连),【答案】在G和H之间增加干燥装置 (2). MnO2+4H++2Cl-

Mn2++Cl2↑+2H2O (3). 饱和食盐水(或水) (4). 浓硫酸 (5). 分液漏斗

(6). 圆底烧瓶 (7). 导气冷凝 (8). 产率降低(或有副产物生成) (9). 有固体产生(或其他正确描述) (10). SCl2 (11). Cl2、S(任写其中两种即可) (12). 滴加浓盐酸的速度不要过快

【分析】由已知信息结合实验装置可得,A、B为制取氯气装置,分液漏斗A中盛浓盐酸,B中盛二氧化锰,将浓盐酸滴加到B中加热制氯气;C、D为氯气的净化装置,氯气中有氯化氢、水蒸气等杂质,所以C中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D中用浓硫酸干燥,得到纯净的氯气;E为干燥的氯气在110℃~140℃与硫反应制取S2Cl2装置,G为S2Cl2的收集装置,H为尾气处理装置,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

【详解】(1)若B中气压过大,A中浓盐酸不容易滴下,可在A与B之间连接一根导管,以平衡A与B内气压,使浓盐酸在重力作用下顺利滴入B中,或将A换成恒压滴液漏斗;G为S2Cl2的收集装置,H中盛氢氧化钠溶液,水蒸气易挥发进入G中,易使S2Cl2水解,故应在G和H之间增加干燥装置。

(2)用固液加热的方法制取Cl2,常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反应制取,故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Mn2++Cl2↑+2H2O。

(3)制取Cl2过程中产生的杂质为HCl和H2O,可先用饱和食盐水除去Cl2中的HCl,再用浓硫酸干燥即可得到纯净干燥的氯气,故C、D中的试剂分别是饱和食盐水和浓硫酸。

(4)由实验装置图可得,A为分液漏斗、B为圆底烧瓶;F导管较长有两个作用:导出产品和冷凝产品。 (5)由已知S2Cl2与过量氯气反应生成SCl2,温度超300℃以上S2Cl2完全分解为硫和氯气,故温度过高,有副产物生成,产率降低;根据硫的熔、沸点可知,温度过高,使部分硫变成蒸汽,而硫的熔点较低,易凝固,则F管有固体产生或阻塞。

(6)S2Cl2与过量氯气反应生成SCl2,温度超300℃以上S2Cl2完全分解为硫和氯气,所以S2Cl2粗品中可能S2Cl2与Cl2反应会生成SCl2,混有的杂质是SCl2和S(或Cl2);根据信息,温度控制不当,则会生成氯气和硫,所以为了提高S2Cl2的纯度,关键的操作是控制好温度和氯气的流速要恰当,滴加浓盐酸的速度不要过快。 9.CoCO3可用作选矿剂、催化剂及伪装涂料的颜料。以含钴废渣(主要成份CoO、Co2O3,还含有Al2O3、ZnO等杂质)为原料制备CoCO3和ZnSO4溶液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L-1计算): 下表是相关金属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按金属离子浓度为1.0mol·

金属离子 Co2+ Al3+ Zn2+

(1)写出“酸浸”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铝”过程中需要调节溶液pH的范围为_________,形成沉渣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实验室里,萃取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上述“萃取”过程可表示为ZnSO4(水层)+2HX(有机层)

ZnX2(有机层)+H2SO4(水层),由有机层获取ZnSO4溶液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

开始沉淀的pH 7.6 3.0 5.4 完全沉淀的pH 9.4 5.0 8.0 (4)“沉钴”时,Na2CO3溶液滴加过快会导致产品不纯,请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空气中煅烧CoCO3生成某种钴氧化物和CO2,若充分煅烧一定量CoCO3后测定所得固体质量为2.41g,CO2的体积为0.672L(标准状况),假设固体为纯净物,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

【答案】 (1). Co2O3+SO2+H2SO4=2CoSO4+H2O (2). 5.0≤pH<5.4(或5.0-5.4) (3). 2Al3++3CO32-+3H2O=2Al(OH)3↓+3CO2↑ (4). 分液漏斗、烧杯 (5). 向有机层中加入适量的硫酸溶液充分振荡,静置分离出水层 (6). Na2CO3溶液滴加过快,会导致局部碱性过强而产生Co(OH)2 (7). Co3O4 【分析】以含钴废渣(主要成份CoO、Co2O3,还含有Al2O3、ZnO等杂质)为原料制备CoCO3和ZnSO4溶液,根据流程:“酸浸”时金属氧化物与硫酸发生反应而溶解,结合最终产物CoCO3中Co元素价态可得,“酸浸”时SO2的作用是将含钴废渣中+3价的Co还原为+2价;“除铝”时加入Na2CO3,Al3+与CO32-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Al(OH)3沉淀除去;加入萃取剂HX(有机物),进一步从有机层得到ZnSO4溶液;“沉钴”时向CoSO4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产生CoCO3沉淀。

“酸浸”时加入H2SO4和SO2,SO2将钴废渣中+3价的Co还原为+2价,“酸【详解】(1)由于SO2具有还原性,浸”时发生的非氧化还原反应为:CoO+H2SO4=CoSO4+H2O、Al2O3+3H2SO4=Al2(SO4)3+3H2O、ZnO+H2SO4=ZnSO4+H2O,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为Co2O3+SO2+H2SO4=2CoSO4+H2O。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答案】C 【分析】由题给信息可知,该装置为原电池,由图可得:电解质溶液为酸性溶液,NO发生还原反应生成N2,因为原电池中,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则N为正极,M为负极。 【详解】A项,M为负极、N为正极,质子透过阳离子交换膜由负极区移动到正极区,即由左向右移动,故A错误; B项,电子从负极(M极)流出,经外电路到X,经Y流入正极(N极),故B错误; C项,有机物淀粉在负极(M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结合图示,电极反应式为:(C6H10O5)n+7nH2O-24ne-=6nCO2↑+24nH+,故C正确; D项,16.2g淀粉2NO+4H++4e-=N2+H2O,(即0.1mol C6H10O5)反应,转移2.4mol电子,因为正极(N极)反应为:则N电极产生0.6mol氮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