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降水的变化和分布第二课时
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第二课时)
单位:钢屯中学 姓名:王立荣
一.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
(1)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2)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降水的影响; 2.本课时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三节的第二个标题:降水的分布.气候是学习自然地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降水便是描述气候的关键要素.这一课时与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中的气温的分布形成了并列关系,是对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的自然延伸,更是对<世界的气候>的铺垫,承载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将为世界气候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3.教材处理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分析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图为重点,为避免学生在读图时的盲目性,教师由浅入深地设计问题,学生根据问题读图思考探究,层层深入地分析解决问题,既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整个教学流程中注意对图片的适时应用,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于解决教学的难点即影响降水的因素。最后再通过畅谈降水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地理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地理的基本学习理念。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思想活跃、好奇心强,感情丰富,在接受知识上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愿意接触有趣的感性事物。因此,在讲授降水的分布时,要多使用图片,多举生活实例,多借助实图展示,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如果教师的问题设计不好,学生对降水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就会分析理解不透彻。这一课时的设计就应该采用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感性的便于学生接受和领会的问题,然后根据对问题的分析逐步领悟其内涵。鉴于此,我采用了问题引领、启发学生深度思考的方式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来完成学习任务。
三.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特点,并且简单分析影响降水分布差异的原因。
2.在教师的适时引导点拨下,学生借助情境或图表进行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降水空间分布的相应问题。
3.通过引导学生看图观察分析并总结出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培养学生用图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
4.通过图片并联系生活实例设置问题,让学生感知到我们所学习的地理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特点; 2.分析影响降水分布差异的因素。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
多媒体出示骆驼和大象这两种动物的图片,然后提问:这两种动物的生存环境是否可以互换,为什么?学生做出回答后,出示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在图上标出ABCD四点,提问:那它们具体会生活在ABCD哪个地方呢?学生不做回答,于此将学生带入探究降水分布的情境氛围之中。 【二】自学自测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自学课本完成下面自学自测的内容。具体要求是: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独立完成;第二部分能力提升先单独思考,然后小组交流,组长协调好本组成员,拿出统一结论,如果有疑难问题做好记录。学生每人一份学案,教师深入指导,获取信息反馈。
第一部分:温故知新——基础知识
A组:
1.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 )。( )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2.通常情况下,用( )图来反映一个地区一年内的季节变化规律; 用( )图来反映一个地区多年的年降水量变化情况。
3.世界不同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类型一般可分为五种即:( )、( )、( )、( )、( )。 4.我们的家乡辽宁省葫芦岛市降水的季节变化类型是( )。 5.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影响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因素有: ( )、( )、( )。 (1)赤道附近气温高,两极气温低,说明气温受( )因素的影响。
(2)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说明气温受( )因素的影响。 6.分层设色地形图是由等高线地形图转化而来的,同一条等高线上点的数值具有的特征是( )。由此可以推知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任意点的数值也是( )的。
B组:运用多媒体展示A组题的答案,并出示五种降水季节变化类型图,判定其类型。 设计意图:
温习上节课的知识,以便实现前后知识的连接并对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有所启发和领悟。 第二部分:能力提升
1.绘制类似于等高线的简易的等降水量线图,并标注几个点让同伴判断其降水量的多少? 2.在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上自北向南依次画出5条重要纬线即北极圈、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南极圈。
3.根据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思考以下问题:※
①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上?两极地区呢?由此可以概述出赤道地区降水_____ ,两极地区降水______ ,说明降水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在世界年降水分布图上画一条粗的经线,在赤道与极地各画一个圈以作提示。)
②在温带同一纬度地区,有一对双胞胎兄弟都做卖伞的生意,一个选择在亚欧大陆内部的B城市,一个选择沿海地区的A城市,谁的生意会好一些呢?为什么?两地纬度相同,说明降水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出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标注出A和B两城市)
③你能够从图中描绘出喜马拉雅山脉的大致位置吗?我国的青藏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北侧,印度位于其南侧,青藏地区与印度相比较:哪个地方更需要雨衣呢?想象喜马拉雅山脉的南坡和北坡植被哪一侧会更为茂盛?为什么?由此可见降水的多少还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出示地形雨示意图,进行具体的分析)
④具有沙漠之舟称号的骆驼会生活在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的阿拉伯半岛还是其东岸的中南半岛呢?这是为什么呀?大象呢?两地的纬度接近,又都靠海,又都是半岛,那降水会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呢?(在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上标注出两个半岛,然后进行解析) 【三】互学互助
在刚才学生自学自测、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各小组针对自学自测第二部分拓展提高中的问题进行质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展示交流,拓展提升。教师运用多媒体根据括号中的想法借助图片师生共同展示解疑。
设计意图:任务驱动,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共同感受集体学习的力量与价值。同时,又能够让学生感到合作竞争意识的魅力。七年级学生刚接触地理这一学科,读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比较差,为了加强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教师在点拨的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展示画面等手段更能易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接受。
【四】导学导练
1.根据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每个小组设计2-3个小问题。
2.屏幕展示:在世界地图中标出4个城市,即新加坡、上海、北京、乌兰巴托,请学生按照降水量大小排序,并说明原因。
3.回顾创设情境之中的问题:大象和骆驼究竟会分布在世界年降水量图中ABCD中的什么地点呢?为什么?
4.那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探究降水的变化和分布呢?
多媒体展示降水对人类衣、食、住、行等方面影响的画面,学生畅谈降水对人类的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审查学生提出的问题及其畅谈内容的质量,便可推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而在具体的教学中根据其实情借题发挥、拓展、质疑与解析。
【五】强化训练:
1.关于世界降水量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少,两极地区降水多 B 温带地区沿海降水少,内陆降水多 C.印度乞拉朋齐降水量少
D 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
2.世界降水受纬度因素影响最明显的是 ( ) A 赤道和中纬度地区 B 两极和大陆内部地区 C 赤道附近和两极地区 D 中纬度的大陆东西两侧地区
3.我国的台湾岛受地形的影响,降水的东西差异较大。请你推断一下,台湾岛的( )侧降水较多,其原因是暖湿气流从( )洋吹来,遇到台湾山脉阻挡被迫抬升,气温下降,容易成云致雨。
4.根据你所熟悉的地理知识,推断:我国的天津与内蒙古自治区相比较,哪个省区的年降水量会多一些?为什么?
【六】课堂小结:
通过上述的学习,学生畅谈自己的收获,教者评价补充.
六.板书设计
1.全年多雨 型 2.全年少雨型 时间 分配类型 3.全年湿润型 4.夏雨型 5.冬雨型 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分布特点:
1.赤道多、两极少 影响因素 纬度 2.温带同纬度地区沿海多、内陆少 海陆 空间 3.山地迎风坡多、背风坡少 地形
4.北回归线大陆东岸多、西岸少 夏季风等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