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重庆市都会首站超限报告 - 图文
重庆中渝物业发展有限公司 都会·首站二、三期工程
9.4.4.4 风荷载、地震作用及柱、墙承担的倾覆弯矩
SATWE与MIDAS两个模型分别计算的风荷载作用与地震作用基本相当。剪力墙承担的弯矩大于柱承担的弯矩,即剪力墙的数量满足规范要求。柱、墙承担的倾覆力矩在竖向上变化均匀,无大的突变,计算结果可信。
表9.4.4.4-1结构总风力表 计算程序 SATWE MIDAS
表9.4.4.4-2结构总地震作用表
图9.4.4.3.7偶然偏心(+5%)地震作用下楼层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
SATWE MIDAS
计算程序 地震力(KN) X向 10565.91 10300.34 Y向 10454.35 10497.53 最小剪力系数 X向 0.64% 0.79% Y向 0.66% 0.80% 总倾覆力矩(KN·m) X向 Y向 X向(KN) 10276.4 11219.3 Y向(KN) 9994.3 10381.1 总倾覆力矩(KN·m) X向 997637.4 884688.1 Y向 966823.8 853617.0 709301.12 673716.50 651169.22 631489.06
图9.4.4.3.8偶然偏心(+5%)地震作用下楼层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
图9.4.4.4.1楼层剪力
中国·重庆市设计院 30 Chongq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P.R.China
重庆中渝物业发展有限公司 都会·首站二、三期工程
9.4.4.5 楼层层间受剪承载力
从图9.4.4.5.1可知,由于错层及设备层的设置,楼层抗剪承载力有突变,但均满足现行规范要求。
图9.4.4.4.2楼层倾覆弯矩
图9.4.4.5.1楼层抗剪承载力比
9.4.4.6 结构整体稳定分析 表9.4.4.6-1结构刚重比
刚重比 SATWE MIDAS X向(EJdX/GH2) 3.37 5.95 Y向(EJdY/GH2) 3.61 6.16 根据两种软件结构整体稳定的计算结果,结构两个主方向刚重比均大于1.4,能够通过高规(5.4.4)的整体稳定验算要求:且刚重比大于2.7,结构计算中可以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
图9.4.4.4.3柱、墙承担的倾覆弯矩
中国·重庆市设计院 31 Chongq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P.R.China
重庆中渝物业发展有限公司 都会·首站二、三期工程
时,对该三层的墙、柱,拟按中震弹性和大震不屈服的要求进行复核,并且在构造措施上将按提高一级(框架、剪力墙均为二级)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9.4.4.8 轴压比
本工程轴压比满足规范要求。
表9.4.4.8-1 结构轴压比 轴压比 规范限值 柱(T6范围内) 0.14~0.70 0.90 剪力墙(T6范围内) 0.34~0.42 0.6 9.4.4.7 楼层侧向刚度比
注:框架柱按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确定轴压比限值。 9.4.4.9 小结
SATWE与MIDAS两套软件分别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分析得出的各项指标基本一致。指标基本满足相关规范规程的要求,指标间具有一致性和规律性。结构整体性能合理。 基于力学概念和工程经验的判断,分析结果具有合理性和可靠性。 9.4.5 弹性时程分析结果
9.4.5.1 时程分析法与反应谱法计算的底部剪力对比
表9.4.5.1-1时程分析与反应谱分析成果比较表
项目 最大层间位移角 基底剪力(KN) X向 0° 时程分析基底剪力/反应谱基底剪力 时程分析基底剪力平均值/反应谱基底剪力 最大层间位移角 基底剪力(KN)
Y向 90° 时程分析基底剪力/反应谱基底剪力 时程分析基底剪力平均值/反应谱基底剪力 1/2735 9017.00 84% Elcentro_sn 1/2624 8905.00 84% 松潘波 人工波 (T7) 振型分解反应谱 1/2985 10579.58 —— —— 1/2992 10674.70 —— —— 规范限值 1/800 —— 65% 80% 1/800 —— 65% 80%
图9.4.4.7.1楼层本层与上层侧向刚度比
图9.4.4.7.2楼层本层与上三层平均值侧向刚度比
从上图可知,在错层及设备层的楼层(2、8、9层),侧向刚度有突变,小于规范限值,为侧向刚度薄弱层,因此,其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地震剪力乘以增大系数1.15。在施工图设计
中国·重庆市设计院 32 Chongq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P.R.China
重庆中渝物业发展有限公司 都会·首站二、三期工程
9.4.5.2 时程分析法与反应谱法计算的楼层层间位移角对比 9.4.5.4 小结
4) 每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的结构底部剪力均大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65%,三条时
程曲线计算所得的结构底部剪力平均值大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80%。因此,选用的地震波满足规范的相关要求。
5) 时程分析法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显示,二者计算的结构反应特征、变化规律基本
一致,结果合理可信。
6) 基于力学概念和工程经验判断,结构整体性能合理。
9.5 酒店塔楼T7弹塑性时程分析
9.5.1 主要计算参数指标
本工程为超限高层,因此进行第二阶段设计。采用第三水准烈度的地震动参数对结构进行弹塑性分析,计算出结构的最大弹塑性层间位移角,使之小于规范限值,并采取必要的抗震构造措施,从而满足第三水准大震不倒的要求。
本工程弹塑性时程分析程序采用北京迈达斯技术有限公司编制的《Midas Buildong(Ver.112 R3/No.2009-03)》程序进行分析。 9.5.1.1 本构关系
本工程混凝土本构关系采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附录C中的单轴受压应力-应变本构模型,混凝土单轴受压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如图9.5.1.1.1所示。
钢筋采用双折线本构模型,屈服前后的刚度不同,屈服后的刚度使用折减后的刚度,无论屈服与否,卸载和重新加载时使用弹性刚度,如图9.5.1.1.2所示。
9.4.5.3 时程分析法与反应谱法计算的楼层剪力对比
中国·重庆市设计院 33 Chongq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P.R.China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