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号子 山歌 小调的区别
我国民歌大致划分为号子、山歌、小调三大类,每大类中还可划分为若个小类。 山歌不是单指在山上唱的歌,它是劳动号子之外各种山野民歌的统称。山歌与号子的主要区别在于:号子必须伴随着劳动歌唱,而山歌却可以在不与劳动相联系的场合和情况下歌唱。它是产生在山野劳动生活(如人们在野外行脚、放牧、割草、拾柴、运货,或者在农田里从事薅秧、耥稻等活动场合)的民间歌曲。其音乐具有声调高亢、嘹亮、节奏较自由,大多无规整的节拍,结构也比较简单自由,带有即兴性,以对应性的上下两句体和起承转合的四句话为多,也有加穿插句或垛句的;演唱形式以独唱为多,也有对唱及领唱与和腔等形式,因唱法不同而有以假嗓为主的“高腔山歌”和以真嗓为主的“平腔山歌”的分别。山歌具有直畅而自由无拘无束地抒发感情的特点 号子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创作演唱的,并直接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民歌。传统的劳动号子按不同工种可分为搬运、工程、农事、船渔和作坊五类。 小调大体上可分为吟唱调、谣曲、时调和舞歌四类。吟唱调是出于日常生活的实际需要而哼唱的,实用性较强的民间小调。如:儿歌、摇儿歌、哭调、吟诵调、叫卖调和风格仪式中的吟唱调等等。内中有不少还处于民歌的萌芽状态,尚不成熟。谣曲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哼唱的小调民歌。谣曲的艺术形式比吟唱调稍成熟,但仍很简单,形式比较自由、灵活,不象时调那样有较固定的格式。如:长工诉苦歌、妇女诉苦歌、情歌、生活歌曲、嬉游歌等。
劳动号子 定义:动号子简称“号子”,是产生并应用于劳动之中,
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的民间歌曲。常见的歌唱方式:一领众唱 。劳动号子的艺术特征:1. 直接简朴的表现方法,坚毅粗犷的音乐性格。 2 律动性节奏:固定的周期反复的节奏型 。 3 音乐材料的重复性。 4领 和 结合的歌唱方式 5 曲式结构的
简
朴
性
号子的音乐具有直接、简朴的表现方法和坚毅、粗犷的音乐性格。号子的音乐坚定、豪迈、粗犷、句幅短、无拖腔、简洁明快。号子音乐的节奏具有律动性。所谓“律动性”,指的是号子音乐中常常出现的某种较固定的、周期反复的节奏型。这些律动单位不仅时值大致相同,而且常常相对统一和旋律材料安排。号子的歌唱形式有独唱、对唱和齐唱等,但一领众和是其最常见、最基本的歌唱方式。劳动的指挥者往往就是号子的领唱者。领唱部分的歌词是劳动指挥者对劳动大众的召唤,常常是唱词的主要陈述部分。其音乐比较灵活、自由,曲调和唱词常作即兴式变化,有呼唤、号召的特点;和唱部分的歌词或是应和领唱者的衬词,或是劳动中的吆喝,或是对领唱者歌词的简单重复。 小调 定义:小调又称小令、俚曲、俗曲、小曲等,是产生在群众日常生活的休息、娱乐、集庆等场合中的民间歌曲。它的流传最为广泛、普遍,形式较规整,表现手法较多样,音乐曲折而细致。 ?? 小调的种类:小调可以分为吟唱调、歌谣曲和时调三种。 1 吟唱调:包括儿歌、摇篮曲、叫卖调和风俗仪式中的吟唱调等。其音乐特点是以吟颂性为主,旋律接近自然语言形态,结 构简单,完整性、 独立性较差。如:《花蛤蟆》、《叫卖调》2歌谣曲:音乐比
吟唱调较为成熟,篇幅不大,但乐段结构完整,节拍比较规范。按其内容可分为诉苦歌、情歌(如各地的绣荷包、茉莉花等)、生活歌、嬉游歌等独立性较差。 如:《绣荷包》(山东、山西、四川等地)、《打酸枣》、《回娘家》等。3 时调:在小调中发展得最为规范和成熟,无乐曲伴奏。它具有严谨规范的结构,变化丰富的节奏和间调,以及细致讲究的润腔方式。在演唱时一般都有乐器伴奏,演唱的内容及流传的范围非常广泛。{重点} 小调的艺术特征( 1 )叙事与抒情相交融的表现方法和曲折细腻的音乐性格; ( 2 )规整均衡的节奏与节拍; ( 3 )曲折多样的旋法; ( 4 )曲式结构方面的特点:A )对应式结构 B )起承转合式四句结构 山歌 定义:户外演唱:曲调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悠长,自由抒发感情,歌词即兴(爱情,生活)一般山歌的种类:1 信天游(顺天游)陕西北部 宁夏东部 内蒙古南部 山西北部 真声 诉苦 爱情 上句:开放 音区较
高 高亢嘹亮 下句:收拢 曲折下行 2 山曲(酸曲) 山西西北部 陕西北部 凄凉 忧愁 真假嗓结 3 花儿--又叫做“少年” 野曲,流行在甘肃、青海、宁夏一带。花儿(少年)是音域宽广,旋律起伏较大,常有跳进,音乐的进行常曲折
而多层次。音乐结构多为上下两句体,但须唱两遍方完成一段歌词。 4 客家山歌 闽、粤、赣客家山歌--客家特指因历代战乱
而多次从黄河流域南迁的汉族居民。 独唱 对歌 5 爬山调 内蒙古中部 西部汉族居区的一种山歌形
式 音乐结构异常简单,大部分以重复为主
6 神歌 亦晨歌 7 云南山歌 (考点) 8 江西山歌 山歌的艺术特征(书49)山歌的音乐奔放 嘹亮 开阔,曲调悠长
?
劳动号子 劳动号子是产生并应用于劳动的民间歌曲,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在劳动过程中,尤其是集体协作性较强的劳动,为了统一步伐,调节呼吸,释放身体负重的压力,劳动者常常发出吆喝或呼号。这些吆喝、呼号声逐渐被劳动人民美化,发展为歌曲的形式。从最初劳动中简单的、有节奏的呼号,发展为有丰富内容的歌词、有完整曲调的歌曲形式,劳动号子体现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并通过劳动号子表现出劳动人民的乐观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8、劳动号子的双重功用 劳动号子的双重功用即实际功用和艺术表现功用。在劳动中,劳动号子的双重功用表现在:一方面,它可以鼓舞精神,调节情绪,组织和指挥集体劳动;另一方面,它也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价值。这二者的关系是相互制约、相互排斥的,劳动的强度越大,对劳动号子音乐表现的制约也就越大。反之,劳动强度较小,劳动号子的歌唱者就可以有较大的余力去斟酌和发挥劳动号子音乐的艺术表现。
山歌 山歌是劳动人民自由抒发情感的民歌种类。传统山歌中最常见的内容是爱情和苦难。山歌常在户外歌唱,曲调多高亢、嘹亮,节奏多自由、悠长,歌词多为即兴创作。山歌的歌词具
有纯朴的情感、大胆的想象和巧妙的比喻等特点,生动鲜活,真切感人。山歌往往在音乐的一开始处便出现全曲的最高音,感情充沛,表达强烈。在高音区,山歌还常常会有自由延长音。有的山歌因音域较高而使用假声或真假声结合的歌唱方法。 13、山歌的歌种 山歌的歌种是不同地区民间对本地山歌的独特称谓,例如陕北的\信天游\,山西的\山曲\,内蒙古的\爬山调\,青海、甘肃等地的\花儿\、\少年\,湖北的\赶五句\,四川的\晨歌\,安徽的\挣颈红\,等等。
小调 小调又被称为小曲、俗曲等,是在农村和城市集镇上广泛流传的民间歌曲。与劳动号子和山歌不同之处有:
1、小调的流传和发展,反映了城市和乡村音乐文化的交互影响和密切联系。小调的流传遍及城乡不同阶层,并有广泛的社会阶层直接或简介参与创作与加工; 2、小调有固定的唱词和唱本;
3、除了一般群众外,小调有职业和半职业艺人在热闹的公共场所进行商业性演唱,并常 b21 乐器伴奏。
小调常用四季、五更、十二月等形式连缀为多段分节歌。其曲调旋律性强,节奏、结构
规整匀称,艺术手法比较丰富多样,情感的表达比较委婉,寄抒情于叙事之中。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