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2012军转哲学讲稿

2012军转哲学讲稿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4 2:30:06

第二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即世界的可知性问题——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注意:

(1)不可知论:否认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否认思维能够反映存在、认为世界不能被认识。 (2)可知论: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认为思维能够反映存在、世界可以被认识。 (3)可知论包括所有的唯物主义和彻底的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是可知论,唯心主义是不可知论. (×) (4)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是绝对的,其适用范围是: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和第二性 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又是相对的,二者可以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

例题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及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

论的统一,其基本问题是(2010年省直真题,单选4)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思维对存在的能动作用 C.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D.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

2. 列宁说:当然,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这里所讲的“非常有限的范围”是指(单选)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和第二性 B.物质和意识是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 C.物质是否能为意识所正确反映 D.意识能否反作用于物质 (三)哲学基本派别: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含义

(1)唯物主义的共同主张: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物质产生、派生意识;坚持反映论;是可知论(世界可以被认识)。

3

(2)唯心主义的共同主张: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精神);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意识产生、派生、创造物质;夸大意识、精神的作用。 2.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历史形态 (1)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

A.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世界的本原是具有固定形体的实物或具体物质形态,原初物质

在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是自发结合的。

荀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既是朴素唯物主义观点,也是朴素辩证法观点。 B.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世界万物的本原是原子。

存在三个严重缺陷: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C.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这是唯物主义的最高形态,因为它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是彻底完备的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即唯物史观是马克思创立的。

例题1:哲学的发展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在哲学的全部历史中,始终贯穿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矛盾,唯物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_等历史形态(2010年省直考试36题 多选)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现代唯物主义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后,开始出现了(单选)

A.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 (2)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

A.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某种主观精神(感觉、思想、理性、心、情感、意志、意识、观念等)作为

4

唯一的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 ——夸大主观精神的作用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心想事成” “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 “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感觉的集合”

“世界是感觉要素的复合”, “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万物皆备于我”, “我思故我在” B.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物质、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 (比如上帝、天命、宇宙精神、绝对精神或绝对观念、理念、道、理) 变为独立自存的客观实在,并把它作为世界本原和万物的创造者。——夸大所谓的客观精神的作用

“生死由命,富贵在天” “理在气先” “道生万物”

“客观世界不外是绝对观念或绝对精神的外化” “现象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例题1: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单选) 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 B.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 2:所有的唯心主义者都(多选)

A. 主张世界的本原是主观精神 B. 主张世界的本原是客观精神 C.夸大精神的作用 D. 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或历史必然性

1.社会历史条件:19世纪40年代中叶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2.自然科学前提:细胞学、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的进化论。

5

3.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与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

实践性,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根本标志,也是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

显著特征(根本特性):实践性(它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和阶级性(它是无产阶级的哲学) 基本特征:实践性、科学性(真理性)、革命性、阶级性

例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其基本特征之一就是科学性,这种科学性体现了(2010年省直考试37题 多选)

A.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B.真理性和阶级性的统一 C.系统性和具体性的统一 D.实践性和有效性的高度统一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单选) 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 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在哲学史上所产生的伟大变革 (马哲与旧哲学的区别)

第一,它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内容上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

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在内容上的变革)

第二,它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正确解决了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在对象上的变革)

第三,为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最好的劳动工具和最锐利的武器” 。(功能作用上的变

革)

第四,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从实践出发正确解决了哲学基本问题。实现了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本质特征上的变革)

6

搜索更多关于: 2012军转哲学讲稿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准 第二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即世界的可知性问题——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注意: (1)不可知论:否认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否认思维能够反映存在、认为世界不能被认识。 (2)可知论: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认为思维能够反映存在、世界可以被认识。 (3)可知论包括所有的唯物主义和彻底的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是可知论,唯心主义是不可知论. (×) (4)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是绝对的,其适用范围是: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和第二性 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又是相对的,二者可以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 例题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及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其基本问题是(2010年省直真题,单选4)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