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2012军转哲学讲稿

2012军转哲学讲稿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5 0:10:20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3.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或归宿)。(注意:认识的任务和认识的目的不是一个意思)

结论: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例题2:“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表明作者强调(单选)

A.没有知就没有行 B.先行后知,重在行 C.先知后行 D.知行并进 (二)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指导作用):

1.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取得成功 2.错误的认识会导致实践失败

列宁:“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

马克思:“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但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改造世界的强

大的物质力量.”

实践和认识是相互作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知和行、实践和认识的统一,强调二者的紧密结合和相互促进。实践和认识或理论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注意:知行合一的思想是唯心主义:一念发动处便是行.)

例题 :“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这句话强调

的是(单选)

A.要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决定作用 B.要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C.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D.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理论 五、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

(一)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从实践到认识。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

47

关系: (1)对立:

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的现象、外部联系和各个方面的反映 具有直接性和具体性的特点 有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反映形式

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本质、内部联系和全体的反映 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的特点 有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反映形式 (2)统一:

A、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依赖感性认识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上升到理性认识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注意:人的感性认识在任何时候都不是纯粹的,而是受人的理性认识的影响和制约

例题1: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底形态特

征,这是由于(多选)

A.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 B.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D.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

2: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单选) A.人们对每一事物都要细心观察 B.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 C.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 D.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意义:在理论上反对割裂两者关系的唯理论和经验论错误、在实际工作中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48

搜索更多关于: 2012军转哲学讲稿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3.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或归宿)。(注意:认识的任务和认识的目的不是一个意思) 结论: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例题2:“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表明作者强调(单选) A.没有知就没有行 B.先行后知,重在行 C.先知后行 D.知行并进 (二)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指导作用): 1.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取得成功 2.错误的认识会导致实践失败 列宁:“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 马克思:“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但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改造世界的强大的物质力量.”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