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生物 考能专项突破(四)
考能专项突破(四)
4.有丝分裂中DNA含量变化的两种曲线变式
热图呈现
解读 (1)图2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曲线,图中ef段表示间期,fg段表示含有姐妹染色单体的时期,即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hi段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和末期。
(2)图3是图2的变式,在有染色单体时,染色体与核DNA数目之比为1∶2,不存在染色单体的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为1∶1。图中BC段表示间期,CD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EF段为有丝分裂的后期和末期。
(3)图2和图3还可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曲线图,其中fg(CD)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 典例剖析
(2014·温州八校联考)如图是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AB段主要进行蛋白质的合成,细胞生长速度快 B.出现CD段变化的原因是细胞质分裂 C.该细胞中,在BC段始终有染色单体存在
D.若该细胞是植物细胞,则CD段高尔基体和内质网活动非常活跃 答案 C
解析 AB段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A项错误;出现CD段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成为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只含有1个DNA分子,B项错误;BC段每条染色体上始终有2个DNA分子,说明每条染色体始终有2条姐妹染色单体,C项正确;若该细胞是植物细胞,CD段为有丝分裂后期,而不是末期,末期时高尔基体和内质网活动才开始活跃,D项错误。 跟踪训练
1.如图为人体细胞正常分裂时有关物质和结构数量变化的相关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若曲线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核DNA分子数目变化的部分过程,则n等于23 B.若曲线表示有丝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部分过程,则n等于46
C.若曲线表示减数分裂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变化的部分过程,则n等于1 D.若曲线表示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组数目变化的部分过程,则n等于2 答案 A
解析 A选项,人体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核DNA分子数目为92,故n等于46;B选项,人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为92,故n等于46;C选项,人体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分子复制后每条染色体含2个DNA分子,故n等于1;D选项,人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组数为4,故n等于2。
2.PCNA是一类只存在于增殖细胞中阶段性表达的蛋白质,图甲表示其浓度在细胞周期中呈周期性变化情况,图乙为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核中DNA含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的曲线表明PCNA发挥作用的时期在图乙的a~b段 B.图乙中的f~k段可代表一个细胞周期,而a~f段不能 C.肺癌病人体内的PCNA含量较正常人高 D.PCNA可能与染色体平均分配到细胞两极有关 答案 D
解析 由图甲可知,DNA含量增加一倍的时期发生在S期,随着DNA复制的开始,PCNA
的含量逐渐增加,当DNA复制完成时,PCNA的含量又下降,说明PCNA与DNA的复制有关,图甲中的S期对应于图乙的a~b段,A项正确;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故图乙中的f~k段可代表一个细胞周期,而a~f由于缺少细胞周期中的G1期不能称为一个细胞周期,B项正确;癌细胞分裂能力强,单位时间内DNA复制次数多,肺癌病人体内的PCNA含量较正常人高,C项正确;由图甲可知,PCNA在S期的含量较高,进入分裂期后含量下降,而染色体平均分配到细胞两极发生在细胞分裂的后期,故PCNA不可能与染色体平均分配到细胞两极有关,D项错误。 3.如图坐标中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之比y1和y2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并在题图坐标中画出该动物细胞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之比”变化曲线图。
1
答案 1 如图所示
2
解析 当有染色单体存在时,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比值是1/2,当没有姐妹染色单体存在时,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比值是1,所以题图坐标中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之比y1和y2依次为1、1/2。
4.探究性实验结果的预测方法
典例剖析
端粒酶是与染色体末端结构相关的一种细胞组分。表中数据显示细胞癌变可能与端粒酶的活性有关,请完成下面的探究实验:
细胞类型 正常体细胞 癌细胞 增殖代数 50~60 无限 端粒酶活性 无 有 实验目的:探究端粒酶与细胞癌变的关系。 实验材料:癌细胞,端粒酶抑制剂,细胞培养液等。
实验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
果
预
测
及
分
析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实验步骤:①将癌细胞均分为A、B两组 ②A组加入端粒酶抑制剂,B组不加,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进行培养 ③记录并比较A、B两组的增殖代数(分裂次数) 结果预测及分析:若A组比B组增殖代数减少,说明端粒酶与细胞癌变(连续分裂)有关;若A与B组一样仍然无限增殖,说明端粒酶与细胞癌变(连续分裂)无关
解析 分析表格就可得知,正常体细胞中端粒酶没有活性,所以分裂次数有限;癌细胞中端粒酶具有活性,所以可以无限增殖,所以要探究端粒酶与细胞癌变的关系,就要设置一个变量(有无端粒酶抑制剂),而其他变量保持不变,严格遵循对照原则才可以得出答案。实验的一般步骤就是分组编号、对照处理、观察记录结果。因为是探究性实验,所以结果的预测应该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受到影响,一个是不受影响。 技能归纳
探究性实验的假设与结论 (1)假设与结论
假设是根据现有的科学理论、事实,对所研究的对象设想出的一种或几种可能性的答案或解释。实验结果预测一般与假设相对应:若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一致,则得出与先前的假设一致的结论,即假设成立;反之,假设不成立。 (2)探究性实验的结果和结论不唯一,需分情况讨论:
实验结果 若实验组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若实验组效果和对照组效果有明显差异 即时巩固 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完善生物制剂W对动物不同细胞的分裂具有促进作用的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培养液、正常体细胞、癌细胞、W、胰蛋白酶。(要求与说明:答题时不考虑加
实验结论 实验变量对结果无影响 实验变量对实验结果具有影响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