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理论-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

文学理论-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14 5:06:11

文学理论教程

物化阶段,具体说来是作家将在构思成熟的形象和意念,转换为语言、文字等符号,并固定在纸张上,使其成为物质性的文本,成为可以流通和消费的意识形态话语系统的阶段。

1、“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

含义:作家把心中经过艺术构思已初步成熟的“形象”(包括意念),转化为语言、文字等符号,再用“手”写出来,落到纸张上 过程:“转化”;“操作” 复杂性:

作家头脑中所构思的那个形象,已成为一个“创造物”,而非生活中某个外在物象;物化活动开始后,构思活动还在进行;作家遣词造句能力的高低,成就动机的强弱,也都可能使心手不一,内外难符 常见问题:

创作意图有时不适应人物性格发展逻辑。 作家创作动机的中途转换。 2、语词提炼与技巧运用 语词提炼

含义:寻找最准确的语言、文字把艺术构思中已初步成熟的形象、意念准确、鲜明而生动地呈现出来

范围:形象和意念的物化、语调的选择、结构的妥帖、风格的和谐 技巧运用

含义:巧妙采用各种写作手法,例如肖像、行动、心理的描写,顺叙、倒叙、插叙的安排,烘托、对比的运用

运用原则:为物化心象的内在物理(事物本质、规律的内在规定性)服务;为作家通过心象所要表达的中心意念服务; 3、即兴与推敲 即兴

含义:作家因受某一外在刺激或内在冲动的作用,兴会来临,在文字操作过程中迅速

地创造出某作品的状况 产生:需要足够的材料储备和情感积累;要有气氛和契机;作家综合心力的集中爆发,长久酝酿的产物。

和作家所禀受的天赋、气质等先天因素以及后天所掌握的本领、技巧有关

推敲

含义:作家在语言文字操作过程中反复选择单词、调动语序,以求准确、妥帖地把形象

或意念具体化的操作手段

范围:词句的精选,细节的提炼,人物的安排,章节的转换,意境的合成等

即兴和推敲的结合:创造之初不急于动笔,作反复思考和深入沉潜;动笔不可勉强,等

待机缘或需要的唤醒;灵感突至,及时捕捉,记下全部轮廓;过后仔细从头到尾地修改定型,修改中以形象的内在物理和自我的中心意念来统摄

第八章 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文学创造原则) 第一节 艺术真实 1、认识与艺术真实

(1)文学作为认识活动

? 文学是理解、反映和阐释对象世界的认识活动,旨在其蕴藉中创造认识与审美相

17

文学理论教程

统一的形象体系

? 作品 “真实性”的品格:历史理性

? “真”是文学的审美价值追求实现的基础。 (2)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

①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

内蕴的真实:以“历史理性”的眼光,透过生活真实的表层对社会生活的内蕴作出艺术的揭示和表现。

社会生活内蕴的层次:真相事理层;历史文化层;哲学意味层;

假定的真实:以假定性情境反映或表现社会生活的内蕴; 浪漫型和象征型作品

? 把现实形象与幻想的非现实形象融会,如《西游记》、《变形记》 ? 以虚拟形象世界取代现实的形象 现实型作品

? 艺术情境是虚构的、假定的,如《雷雨》 假定与“真” :真事理/真情感,如《牡丹亭》

②与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对客体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和诗艺性。 主观的真实:文学创造有主体性或主观性

诗艺性:诗的艺术手段和艺术技巧。诗艺的真实即讲究艺术技巧的真实。 2、艺术概括 含义:作家以主体的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方式,对富有特征的事物给予独特艺术处理,

创造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体现着一定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的方法。 艺术概括的规定性(规律):

? 对富有特征的具体事物的观照和描述中,实现“个别”与“一般”的统一 屠格涅夫谈艺术概括

? 实现“个别”与“一般”相统一是一个艺术提炼的过程,始终体现为主体意识对客体对象的能动性介入和把握。 ★ “类型化”主张

最早可以追溯到古罗马饿贺拉斯,他以不同年龄的人各有自己的性格特点为例,强调文学应该描绘同类人的共性。后来的批判现实主义也强调这一创作方法,它与技术概括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把“心从感官那里抽开来”,“飞腾到普遍性相”,后者“把整个心沉没在感官里”,“沉没到个别事例里去。”

★ “自然主义”作为一种文艺思潮出现在19世纪后半叶,代表人物是法国作家龚古尔

兄弟和左拉,他们强调纯客观地再现生活真实,主张作家应该像医生那样对人生作直接的观察和精确的解剖。 艺术概括的具体方法:

在广泛占有生活资料的基础上进行集中、概括,如鲁迅“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人。” 二是以一个人生活原型为主,同时融入吸收其他生活素材。 第二节 情感评价(把握)

文学创造作为一种审美活动是对社会生活的情感把握。 一、情感评价的文学意义 认识与情感:

? 认识是对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客观反映,情感是对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评价 ? 认识是情感形成的依凭,情感是渗透着认识的情感

? 文学创造以艺术真实反映生活和情感评价裁判生活的方式实现其价值功能

18

文学理论教程

情感评价是文学创造的本质属性:

文学创造以情感评价发挥着审美意识形态作用

情感评价的文学意义,从形象性问题上得到印证。比如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 二、情感评价作为“诗意的裁判” “诗意的裁判”

? 善与美的统一,对情感评价的实现方式和价值品格内容的规定 情感评价作为“诗意的裁判”的内涵

? 情感评价与善的价值追求

? 高尚的品格 ? 功利的取向

? 情感评价的实现方式

? 诚挚的情态 ? 艺术的呈示

三、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 人文关怀:“善”的终极价值体现

? 人文关怀是一种崇尚和尊重人的生命、尊严、价值、情感、自由的精神 ? 人文主义是文学的灵魂和存在的根据 人文与历史:文学价值取向的交合

? 历史理性存在着人文的维度,人文关怀存在着历史的维度 第三节 形式创造 一、文学与艺术形式

文学的精神价值的理想:历史理性、人文关怀和文体升华三者之间保持张力和平衡。 文学的形式和内容是两个实体,活在一起,如钱谷融所言两种相反的观念和理论 重内容轻形式

? 传统文论:“文以载道”,“言之有物” ? 西欧古典文论:“再现”说,“表现”说 形式主义

? 俄国形式主义

? 捷克与法国的结构主义 ? 英美“新批评”派 小结:

艺术的形式与内容不可分割:

? 内容是它的这一形式的内容 ? 形式是它的这一内容的形式

形式创造是建立在形式与内容关系基础上的互动过程。 形式创造的基本内涵: ①内容形式化

作品:内容与形式完全融合,如黑格尔所说

? 优秀文学作品都是内容与形式的完整统一体

? 形式创造是内容形式化的过程,如别林斯基所说 ? 内容的形式化以审美价值追求为催化剂, ②形式内容化

形式创造具有塑造内容或者帮助其生成的作用

? 文学创造之初,形式创造已经开始。匈牙利现代艺术理论家巴拉兹曾说

19

文学理论教程

? 形式的生成作用使内容能得到深化或升华乃至于产生审美新质

小结

形式创造

? 对艺术内容内在结构的组织和构成

? 运用语言材料及艺术手段生成内容并使之呈现的外在形态的创造 艺术形式

? 语言材料及各种艺术手段的有机组合 ? 艺术内容的组织、生成与呈示 ? 艺术文本的存在形态 ? 文学审美价值的实现方式 三、形式美问题

形式美是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 “有意味的形式”理论:

艺术形式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如中国传统戏曲的脸谱, 这一理论认为艺术作品的基本性质就在于它是“有意味的形式”, 英国批评家克莱夫2贝尔提出 “有意味的形式”,指出作品的各部分、各素质之间的独特方式的排列、组合起来的“形式”是“有意味”的,它主宰着作品,能够唤起人们的审美情感,

第四编

第九章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文学作品的类型是指文学作品反映现实的方式;体裁是指文学作品话语系统的结构形态。

第一节、文学作品的类型 1、现实型文学

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再现(representation),对外在客观现实状况作如实刻画或模拟。“镜子说”突出表现了这一特点。 别林斯基;“现实性的诗歌”的“显著特点,在于对现实的忠实,它不再造生活,而是把生活复制、再现,像凸面玻璃一样,在一种观点之下把生活的复杂多彩的现象反映出来,从这些现象里面汲取那构成丰满的、生气勃勃的、统一图画时所必需的种种东西”。 逼真性:以写实的方法,按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精细逼真的描绘。 2、理想型文学

是一种侧重以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它的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表现:把内在主观世界状况以形象呈现出来。

虚幻性:运用夸张、变形、虚构的方法,不求外表的真实,遵循情感的逻辑,追求情感的真实 。如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间传奇。 3、象征形文学

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暗示(suggestion),词语寄寓某种超出本义的内涵;暗示是象征型文学寄寓意蕴的方式。 朦胧(ambiguity),词语含有多层不确定的意义。 主观变形的寓意性形象。 4、文学类型的发展演变:

? 古代:文学类型的初步形成

文学类型发展的初始阶段,各种文学类型浑然混合在一起,没有获得各自独立的形态;

2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文学理论教程 物化阶段,具体说来是作家将在构思成熟的形象和意念,转换为语言、文字等符号,并固定在纸张上,使其成为物质性的文本,成为可以流通和消费的意识形态话语系统的阶段。 1、“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 含义:作家把心中经过艺术构思已初步成熟的“形象”(包括意念),转化为语言、文字等符号,再用“手”写出来,落到纸张上 过程:“转化”;“操作” 复杂性: 作家头脑中所构思的那个形象,已成为一个“创造物”,而非生活中某个外在物象;物化活动开始后,构思活动还在进行;作家遣词造句能力的高低,成就动机的强弱,也都可能使心手不一,内外难符 常见问题: 创作意图有时不适应人物性格发展逻辑。 作家创作动机的中途转换。 2、语词提炼与技巧运用 语词提炼 含义:寻找最准确的语言、文字把艺术构思中已初步成熟的形象、意念准确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