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心医院污水处理站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表示水中氯已达到消毒用量并略有所余。由于医疗机构专业类型不同,水与氯或氯化物接触时间要求不同,残留水中余氯也不同。一般综合性医院所排污水与氯或氯化物接触时间不少于1h,余氯不低于3mg/L。传染病、结核病院所排污水与氯或氯化物接触时间不少于1.5h,残留水中余氯不低于6.5mg/L。
(7)粪大肠菌群数。 粪大肠菌群指大肠杆菌、大肠球菌等大量寄生于人体肠道并在人体肠道繁殖的细菌,一般属非致病菌。因介水传染病菌和病毒生长环境与大肠菌群基本相同,大肠菌群对消毒剂耐受比其它细菌强,而介水传染病菌、病毒检测比较困难,因此流行病学上常用大肠菌群数作为水质间接检测指标,如果水中检测出大肠菌群,表明水被粪便污染;如果水中大肠菌群数超标,就认为这些水可能含有介水传染病菌和病毒。根据《医疗机构污水排放标准值》一般综合性医院、传染病、结核病院排出污水,粪大肠菌群数均不得超过900MPN/L。
(8)肠道致病菌。 一般综合性医院检测沙门菌和志贺菌,结核病医院增测结核杆菌,均不得检出。沙门菌和志贺菌都是介水传染病菌。沙门氏菌属包括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及食物中毒沙门氏菌属,当水源、食品被该菌污染引起相应疾病流行。痢疾志贺氏菌即细菌性痢疾病原,污染水源、食品会造成痢疾流行。
(9)氨氮。 氮主要来源于动物粪便和被氧化有机污染物,是构成细菌细胞蛋白质主要元素。细菌在吸收氮素营养时,把含氮化合物转化为氨。氮也属植物性营养物质,与磷一样是造成水
中心医院污水处理站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体富营养化主导因素。在余氯检测中,含氮物质影响比色。医院排出污水氨氮不大于25mg/L。
(10)蛔虫卵死亡率。根据《医疗机构污水排放标准值》医疗卫生机构脱水污泥中,大肠菌群数≥10 -2 ,肠道致病菌不得检出,蛔虫卵死亡率>95%。蛔虫卵是介水传染寄生虫卵中的一种,抵抗力强。一般以蛔虫卵杀灭作为寄生虫及虫卵死亡标志,即当蛔虫卵死亡时,便以其它寄生虫及虫卵均已死亡。
中心医院污水处理站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环境保护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我国各级政府都对此非常重视,治理污染、保护环境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进步,城镇人口大幅增加,医院污水排放量增多,给环境带来一定的后患。目前,一些医院的污水处理设施设备长期运行,未能得到较好的维护,污水处理效果下降,污水未能达标排放,不仅给居民生产生活造成危害,而且给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主要是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其污水COD化学耗氧量以及BOD生物耗氧量严重超标。因此这些医院污水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环境污染源。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会逐渐提高,加强对各类污染源的排污治理是势在必行的。
该项目的实施通过技术改造等方法处理医院污水,彻底地解决了医院周边环境污染的问题,对有害的病原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彻底地解决了医院污染问题,把有害的污水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有效地控制了医院的污染源,因此该项目的实施是保护环境的需要。
2、卫生防疫的需要
进入新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精神、物质生活也前所未有的得到提高,改善人们的卫生健康状况也给我们
中心医院污水处理站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新的挑战,特别是“非典”、高效病性“禽流感”以及“口蹄疫”等传染病在世界范围内的爆发,已经给人们带来了切肤之深,加强城乡卫生防疫已迫在眉睫。医疗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其污水带来的危害越来越呈现出来,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滋生大量的病菌、微生物。如SRAS病毒、高致病与“禽流感”等一系列新型传染性病毒的产生,人们深受其害,所以从保护人们的身心健康,有效地杀死其有害的病原微生物,防止新型的传染性疾病的再次爆发,对畜禽养殖大户的粪便无害化处理,已势在必行。
3、无公害化生产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生态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关注的问题。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面临着更为严峻的问题。种植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近年来得到快速的发展,但这种发展很大程度上停留在种植数量的增加上,而品质由于生产过程依赖化肥和农药仍处于较低档次,所以销售市场主要在国内,难以在国际市场上形成竞争力,这种形势随着加入WTO变得更加严峻。目前我国在农产品出口方面已遭遇越来越多的“绿色壁垒”,农村种植业要出口创汇,必须提高农产品档次,必须改善生态环境。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项目技术原理和技术路线成熟。该项目应用系统工程的原理,把生物、生态、环境、经济、人文等诸多因素集合成一体加以综合研究开发,其技术原理成熟,技术路线易学易掌握,操
中心医院污水处理站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