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学考研试题

社会学考研试题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4 23:57:28

先赋性、自我取向与集体取向 5种模式变项是对以社会行动为表现的人们需求满足方式的论述,AGIL(适应、目标达成、整合、潜在模式维系)分析模式是对社会系统功能要求的强调;两者相互关联又相互交织,从而使结构功能主义以高度理论抽象的形式实现对早期行动理论和功能主义的综合。

?迪尔凯姆毕生关心与探索的研究领域是社会的整合,也即秩序问题。社会团结又是迪尔凯姆用来探索社会秩序问题是的中心概念。迪尔凯姆将社会团结分为两种不同类型,分别是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社会团结的物质基础是分工,精神基础是集体意识,即为一般社会成员所共有的信仰与情感的总和。与个人意识相比,集体意识可以说是社会的一种心理类型。在迪尔凯姆看来,正是人们共同的价值观、道德规范即这里所说的“集体意识”将人们联结在一起并使个各种社会秩序得以确立。

?两者的理论都可以归为社会事实范式,因他们都强调社会结构对个人行为的约束及影响,着重社会事实之间的联系和秩序,探讨社会进步发展的一般法则。两者都坚持社会具有不同于个人的突生性质,反对将社会事实还原到个人层面去解释,表现为迪尔凯姆的集体意识,帕森斯的社会系统。在社会学方法上,两者都秉承实证主义方法,以自然科学为模型获得有关社会事实的精确的经验性资料,并加以数量化的处理和分析。

6、帕森斯的社会均衡理论。

答:帕森斯系统功能理论的中心,是解释社会系统的整合与均衡。他认为,任何社会都具有某种程度的自给自足,自给自足依赖于社会内部的整合以及社会子系统与其他子系统的和谐关系。

①帕森斯认为,整合有两种意义:其一指体系内各部门的和谐关系,使体系达到均衡状态,避免变迁;其二指体系内成分的维持以对抗外来的压力。他指出,一个社会若要达到整合,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有足够的行动者受到适当的鼓励,依照角色期待而行动;第二,社会行动必须避免那些不能维持最基本的秩序和对成员过分要求,以致形成差异或冲突的文化模式。

②均衡是社会系统运行的最终目标,社会要达到并维持某种程度的均衡,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社会系统不能与其成员的需求动机与能力相冲突;二、发展处一套足以处理潜在威胁的独特规范模式。但帕森斯并未把均衡看作是社会的现实状态,而是认为社会总是朝着均衡的方向运行。按照帕森斯的社会均衡观点,没有均衡目标之间的差距,即社会运行的最终目标都是达致均衡;社会过程与社会变迁是为了把社会现实与均衡目标之间的差距缩短。

默顿:

中层理论2006,1994,功能替代2000,功能普遍性1997 参照群体 2007,1992 隐性功能和显性功能

简述默顿的中层理论。2009 建构中层理论策略的意义。 评价越轨的社会功能。

简述默顿功能分析范式中的主要范畴。2004 默顿关于政党机关隐性功能的论述。1995

1、中层理论:“中层理论”这一概念是美国社会学家R.K.默顿在《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1949)中首先提出的。是介于抽象的综合理论同具体的经验性命题两者之间的一种理论、。它是一种功能论,而且是一种脱离抽象层次而力图接近经验事实的功能论。本身不是经验研究,但强调经验分析,并为经验研究提供了一套功能分析概念,因而是一种中层功能分析框架。

其特征为:第一,它主要用于指导经验研究,中层理论虽具有一定的 抽象性,但它更接近于构成课研性的命题观察资料。第二。中层理论只涉及有限的社会现象,但它比单纯的经验概括更高一层。如参考群体理论、社会流动论、角色冲突理论等都属于中层理论。第三,中层理论可以融入到所谓的社会学理论系统中去,即通过有限的中层理论可以发展出普遍性的理论体系。第四,中层理论区分了微观社会学问题和宏观社会学问题。第五,中层理论是经典理论研究工作的直接延续。第六,中层理论可以指明未知方面,或需进一步研究的方面。

2、功能替代:莫顿的功能替代含义为:当履行某种功能的项目被另一个项目所取代,社会也仍然可以得到满足。没有理由只有某种特定的社会结构与制度化形式才能完成某种功能,特定的社会结构与制度化形式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而是存在着可以履行同样功能的替代的。

3、功能普遍性:这是功能理论的传统假设之一。功能普遍性,又称泛功能,即认为所有标准化了的社会的或文化的形式都具有正功能。

4、参照群体(2):人们对自己本身的价值、目标、理想、行为进行评价时能够提供规范性指导的比较框架的群体,莫顿将参照群体分为两种不同类型:一是个体所在的群体,二是外群体。

5、隐性功能:是默顿分析功能的维度之一,与“显性功能”一起用来说明社会行动的主观动机与客观社会后果之间的关系。默顿指出,隐性功能是有助于系统的调整和适应的客观后果,这种适应和调整是没有被预料、没有被认可的。社会学者可以借助隐形功能概念对一些看似不合理的社会行动模式进行分析。

6、建构中层理论的策略,具有哪些意义?

答:默顿的中层理论,是一种功能论而且是一种脱离抽象层次而力图接近经验事实的功能论,强调经验分析,并提供了一套功能分析概念,是一种中层功能分析框架。

中层理论超越了纯粹描述或经验概括的范围,可以应用于社会行为和社会结构的不同领域;这一理论划清了微观和宏观社会学问题的界限,并指明了研究中的未知数。默顿的中层理论特点,还在于他的理论,本身不是经验研究,但为经验研究制定了一套功能分析方案,也即对社会现实实行功能分析的一系列程序、概念与路线。

7、评价越轨的社会功能

答:莫顿认为,文化产生目标,社会结构决定达到这些目标的手段。取得成就目标的合法机会并不能同等地分配给每个人。如果接受了社会倡导的成就目标,但又缺乏合法的手段,结果就会失范与发生各种形式的越轨行为。莫顿在分析美国社会之时指出,美国社会中的失范与越轨行为时由美国社会结构的某些紧张造成的。越轨可能对社会发生反常功能,例如犯罪,同时,越轨可能刺激各种形式的社会变迁,通过变迁改进成功机会的分配。因为“地位的分配”要不导致社会结构发生变化,就应当保证社会每一个层次的人们都能得到奖励;莫顿看来,一旦人们的目标得以实现,人们便会安分守己,社会结构就能趋于稳定。 8、简述默顿功能分析范式中的主要范畴

答:①明确功能分析的对象,这些对象必须是标准化的问题; ②避免混淆作为主观范畴的动机和作为客观范畴的功能; ③客观结果概念:“功能”和“反功能”,“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④功能是针对何类对象或单位的,这些单位有不同层次:个人、群体、社会系统等;

⑤功能需要是功能分析的重要概念,也是最含混合有争议的概念。要求区别功能需要的不同类型,即是普遍的还是特定的,确立验证这些功能需要的程序;

⑥功能实现机制的概念,即具体而详尽地说明履行某一特定功能的社会机构; ⑦履行某一功能的事项的选择项、对等项、替代项;

⑧履行某一功能的事项的替代等变异范围,即社会结构的约束范围; ⑨社会动态与变迁概念; ⑩功能分析的效度问题; 11有关意识形态、社会学者的地位与角色对功能分析的影响。 ○

9、默顿关于政党机关隐性功能的论述。

答:莫顿指出,大多数美国人都认为,政党机关是“恶劣的”、“令人不快的”,但这种公认的有害组织,在目前的条件下履行着一些基本的隐性功能。

?其一,是政党机关履行了政府机构所不能发生的功能。美国宪法排斥高度的集权,确立权力分散与制衡制度。因此当人们需要积极行动时却没有任何组织有足够的权利采取行动,此时,一种较有人情味的政党制度出现,目标是使政府减少法律上的牵制,而政党领袖却在宪法架构之外,提供了一种不负责任的领导方式。

?其二,是政党机关对一些次团体具有隐性功能。①第一种次团体是“被剥夺的阶级”,政党机关对这类团体服务,使之满足合法的社会机构无法以相同方式来满足的需要;②第二种次团体是企业,政党机关为这类团体提供谋利的政治特权,政党机关的领导利用各种政府机构来调和公共事业与私人企业之间的关系—政党机关实际上是维护那些与社会和法律相对抗的人服务;③第三种次团体是贫民,政党机关为他们的社会流动提供通道,提供他们传统方式之外的途径获得“晋升”;④第四种次团体是犯罪者、走私者、赌徒等,政党机关对这些不法组织的独特功能是在它们运作以满足市场之需要时,不致受到政府的干预。

卢曼:

区隔分化 2001

简述卢曼有关社会分化的观点。2000

1、区隔分化:是当代德国社会学家卢曼提出的一种社会分化类型,卢曼认为,区隔分化将整体社会系统切割为结构相似的次系统。简单的原始社会是区隔分化的典型,其主要的分化是氏族、住处或两者的结合,部落与村落之间,虽存在贫富差异,但地位都是相等的,人们彼此间的依赖性不大,透过经济、政治和婚姻上的简单互动,相互形成一个较大的共同体,即整体社会结构。

(另外两种社会分化类型分别是:阶层分化和功能分化。前者与区隔分化相反,它是讲社会划分为等级不同的次系统,高级文明社会,像中世纪的欧洲便是阶层分化的社会。卢曼认为,阶层分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就是在超越面对面互动的、规模大与复杂性高的社会里,促成许多人之间的平等互动和沟通,使人能在认清其他阶层特征的同时,界定自己的身份和归属。功能分化,把以前整体社会所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分别集中于如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科学、宗教等不同的功能系统,是将功能由整体社会层次转移到此系统层次的过程,西方现代社会,便是高度功能分化的社会。)

2、简述卢曼有关社会分化的观点

答:社会分化就是在系统中复制系统,以增强掌握、选择、化约复杂性的能力。卢曼提出了三种社会分化类型:

(1)区隔分化。它将整体社会系统切割为结构相似的次系统。简单的原始社会是区隔分化的典型。 (2)阶层分化。它将社会划分为等级不同的次系统。卢曼认为,阶层分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就是在超越面对面互动的、规模大与复杂性高的社会里,促成许多人之间的平等互动和沟通,使人能在认清其他

阶层特征的同时,界定自己的身份与归属。因此,卢曼指出:“阶层是楔入不平等中的平等”。

(3)功能分化。它把以前整体社会所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分别集中于如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科学、宗教等不同的功能系统,是将功能由整体社会层次转移到次系统层次的过程。西方现代社会,便是高度功能分化的社会。卢曼指出,在功能分化的社会里,功能系统既不平等而又平等。没有任何一个功能系统可由内部来代替整个社会。 综合:

简述功能主义的基本观点。2006

答:?功能主义观点最初出现在斯宾塞和迪尔凯姆的著作中。斯宾塞将社会比作有生命的机体,组成它的每个部分都对整体的发展有一定的功能。迪尔凯姆在论述社会团结的基础上研究了宗教的社会功能。功能主义理论的含义是,社会趋于成为一个有组织的、稳定的、结合的很好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大多数成员都一致赞成基本的价值标准。 按照功能主义的观点,社会有一种趋于均衡或平衡的基本倾向。因此社会变迁如果不是比较缓慢的发生,就可能带有破坏性,因为系统中某一部分的变化通常会诱发其他部分的变化。

?功能主义的代表观点是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观点和莫顿的经验功能主义观点。

①帕森斯认为,功能是维持社会均衡的有用的适当活动,是控制体系内结构与过程之运行的条件。相互关联的功能构成“功能体系”,包括四种功能子系统,即AGIL,代表着系统的适应,目标获取,整合,模式维护四种功能。执行这四种功能的子系统分别为经济系统、政治系统、社会共同体系统和文化模式托管系统。这些功能在社会系统中相互联系。社会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社会系统内的各亚系统之间,在社会互动中具有输入—输出的交换关系,而金钱、权力、影响和价值承诺则是这些系统间的交换媒介。这样的交换使得社会秩序得以结构化。帕森斯认为,社会系统是趋于均衡的,四种必要功能条件的满足可以使系统保持稳定性。

②莫顿不同意帕森斯抽象的宏大理论功能概念,他认为,在功能分析上应该遵循“中层理论”分析方法,这是一种脱离抽象层次而力图接近经验事实的功能论。莫顿不同于帕森斯的地方还在于他在关于社会行动的主观动机和客观社会后果的分析中,创造性地提出与使用“显性功能”与“隐形功能”概念,前者指那些有意造成并可认识到的后果,后者指那些并非有意造成和不被认识到的后果。默顿认为,“隐形功能”又处于社会学者对一些看似不合理的社会行动模式加以分析,使其离社会事实的真实面目更进了一步。除此之外,他还提出了一些富有创意和解释力的功能分析概念,如反功能、非功能与功能替代,借助这些功能概念的分析了,默顿提出了著名的越轨理论:默顿认为,社会价值观确定了社会追求的目标,而社会规范界定了为达到目标可采用的手段,如果文化结构与社会结构也即目标与手段之间发生脱节,就好出现失范状态,导致越轨行为。

二、冲突论——

达伦多夫:

强制性协作团体2005

【论述】试述达伦多夫的冲突理论与韦伯和马克思在学术上的关系。 2006

达伦多夫关于社会冲突与社会结构变迁关系的论述 1997 【论述】达伦多夫对帕森斯结构功能论的批评与新主张 1996

1、强制性协作团体

答:具有一定权威结构的群体,达伦多夫称之为“强制性协作团体”,这是达伦多夫进行社会分析的基本单位。这些群体包括如企业组织、政党、政府以及工会、教会等各种非官方的社会组织。在这些组织中人们的结合并非基于组织成员的“共同意志”,而是基于权威──服从的压制性力量。

2、达伦多夫的社会冲突理论与韦伯和马克思学术观点的内在联系

答:①马克思认为,人类的文明史是一部充满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发展史。他认为阶级结构是社会的基本结构,阶级关系是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关系,而阶级矛盾和斗争则是社会不断发展的推动力。所以马克思认为,只要阶级存在,阶级斗争就会存在,冲突就不可能间断。达伦多夫继承了马克思的“阶级斗争”观点,但对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采取部分批判、部分接受并加以修正的态度。达伦多夫认为权威结构中始终存在着两个阶级系统,即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但达伦多夫没有进一步承认生产资料所有制是阶级斗争的根源,而只表面化地指出阶级间的利益争夺导致冲突。所以虽然达伦多夫受到马克思的影响,使“阶级”成为一般群体的代名词,“阶级冲突”成为一般群体冲突的代名词,但达伦多夫所说的“阶级”与“阶级冲突”,实质上是指非阶级的群体与群体冲突。

②达伦多夫的社会冲突理论多数是受到韦伯的影响,是在韦伯关于权威的理论基础上展开的。韦伯将权威分为三种类型:克里斯玛权威、传统权威和法理权威。韦伯认为,传统权威向法理权威过渡的过程中必然产生冲突,因为处于传统权威中底层占有很少资源的社会成员会产生对既成权威结构的否认,此时若出现富有个人魅力的领袖激发缺乏获取社会资源机会的人们进行反抗,社会必然发生冲突。一旦冲突取得成功,富有个人魅力的领袖则迅速将其制度化,以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这样就可能形成新的传统权威或法理权威结构,当新的权威结构到达其顶点,又可能因为克里斯玛人物的出现而引发新的冲突和变革,如此周而复始。 达伦多夫继承了韦伯这一观点,认为社会冲突的根源,首先应归结于权力的分配不均。具

有一定权威结构的群体,达伦多夫称之为“强制性协作团体”,权力与权威在强制性协作团体中的差别性分配,会导致各次群体之间的竞争与搏斗。从社会结构上来看,达伦多夫认为,社会冲突的起因还应归结为角色的强制性安排上,也即处于任何特定的“强制性协作团体”中的角色都可以被划分为统治和服从两种基本类型。两种角色在一定特定条件下由于对自身利益的觉悟,会两极分化,发生争夺这些利益的冲突。通过权威与权力的再分配,新的统治与服从与角色就制度化了,然而在一定条件下,这两种角色又两极分化为两个利益群体,开始另一轮的冲突。因此,社会现实的突出特征,就是构成人类社会的各种“强制性协作团体”内部为争夺权威而进行的无休止的冲突。

③达伦多夫的社会冲突理论,可以说是以只言片语的形式汲取了马克思的观点并重点发扬韦伯关于冲突的观点而形成的“达伦多夫辩证冲突理论”,即以“权威关系”为特征的辩证冲突理论。

3、达伦多夫关于社会冲突和社会结构变迁之间关系的论述。

答:①达伦多夫认为,只需条件成熟,社会中的每个要素都可能引发社会冲突,进而导致社会变迁甚至社会解体。社会冲突尤其是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直接威胁到统治地位的占有者,改变权威结构从而导致社会结构变迁。普遍存在的社会对立与冲突是导致社会变迁的基本动力。社会冲突的强度和烈度与相对剥夺感的程度紧密相关,而社会冲突的强烈程度也直接影响到社会结构变迁与再组织的速度与深度。

②根据统治阶级的人员变动情况,达伦多夫将社会结构变迁分为三种形式:统治阶级全体或绝大部分更换的革命式变迁;统治阶级部分更换的改良式变迁;以及不更换统治者而将被统治阶级的利益结合到统治阶级政策中的革新式变迁。由于任何社会都存在权威关系,因此社会冲突无法彻底消除。革命、改良和革新只能以新的权威结构来取代旧的权威结构,而新的权威结构内部又会分化为上下两个等级,产生新的对立与冲突。社会就是在这种永续不竭的辩证力量的推动下向前发展。

4、达伦多夫对帕森斯的结构功能论的批评和新主张。

答:①针对功能主义过分强调社会系统的结构稳定、系统整合、功能协调和价值共识,达伦多夫认为,这实际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社会均衡模式研究,与真正的现实社会不相符。这种乌托邦的社会学理论具有以下特点:不承认社会变迁;认为社会对于流行的价值与制度存在普遍的“共识”;强调社会和谐与稳定,认为不存在结构导致的冲突;认为社会的活动过程根据整个社会的安排一再重复的方式进行,这些活动不会影响或破坏已有的社会形态,而是更强化与支持社会既有的形态;描述的社会是一个“全然静止”的、与外在世界隔绝的状态。

②达伦多夫认为帕森斯的“社会体系”的研究方法不但没有用处,甚至会有不良的影响。因为“均衡”、“内在稳定”的“社会体系”是由社会学家构想出来的,而不是从日常人们所熟悉的现实中发展出来的。社会现实状况并非总是趋向于稳定,冲突无处不在,而这些事实与冲突,是帕森斯的结构功能理论所不愿意承认的,这就造成了帕森斯等结构功能理论学者缺乏“问题意识”的情况。

③因此,达伦多夫认为社会学必须重新恢复“问题意识”,不能对现实社会所存在的问题报冷眼旁观或漠不关心的态度。在他看来,西方社会是冲突充分展开的社会,社会具有辩证的两面性:一方面表现为静态的均衡性,另一方面又呈现出动态的冲突性;社会结构既有稳定性,又时刻处于变迁之中;社会系统既具有整合功能,但其各子系统又无时不处于相互冲突之中;社会各部分进行功能协调时,既会发挥正功能又会发挥反功能;社会成员的价值共识则往往建立在对一部分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念的压制基础之上的。达伦多夫的社会冲突理论既承认社会结构具有相对稳定性,又强调社会冲突,是典型的辩证社会学观点。

科塞:

安全阀定律1998,1995 现实性冲突 1999,非现实冲突 1995 简述科塞关于社会冲突的正功能的观点 2005 1992 试比较科塞和达伦多夫的冲突理论的异同。2000 1、安全阀定律

社会安全阀是社会冲突理论中用以表示社会冲突积极作用的概念。指各个社会都存在着这样一类制度或习俗,它作为解决社会冲突的手段,能为社会或群体的成员提供某些正当渠道,将平时蓄积的敌对、不满情绪及个人间的怨恨予以宣泄和消除,从而在维护社会和群体的生存、维持既定的社会关系中,发挥“安全阀”一样的功能。故亦称社会安全阀制度。

(在社会学研究中,美国冲突论的代表L.A.科瑟尔明确提出和阐述了社会安全阀概念。他在《社会冲突的功能》(1956)一书中,以下述社会现象为例来说明“安全阀制度”:原始人有节制的复仇制度;前文字社会中在狂欢节期间对性禁忌、性回避的解除;西方文明社会中曾盛行的解决私人仇怨的决斗;现代和早期社会中一切有助于缓和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以及各阶层间紧张关系、消除人们平时紧张情绪的共同性的娱乐活动等。

特征:

社会安全阀概念带有明显的社会心理学特征。它强调消除心理紧张在解决社会冲突、排除敌对和不满情绪中的作用,并根据心理学关于对立、紧张情绪可通过向替代性对象发泄而予以消除的观点,提出了安全阀制度发挥作用的机制即“替罪羊机制”,主张将人们的敌对、不满情绪引离原来仇恨的目标,用其他替代性目标和手段,使它们得以排发和发泄。社会冲突论者认为,这是一种对所有社会都具有普遍意义的特殊心理(思想)疏导理论。他们还认为,一个社会的结构愈是僵化,或愈是不容许对立的要求和主张表露出来,蓄积危险的、敌对的情绪便愈多,也就愈

搜索更多关于: 社会学考研试题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先赋性、自我取向与集体取向 5种模式变项是对以社会行动为表现的人们需求满足方式的论述,AGIL(适应、目标达成、整合、潜在模式维系)分析模式是对社会系统功能要求的强调;两者相互关联又相互交织,从而使结构功能主义以高度理论抽象的形式实现对早期行动理论和功能主义的综合。 ?迪尔凯姆毕生关心与探索的研究领域是社会的整合,也即秩序问题。社会团结又是迪尔凯姆用来探索社会秩序问题是的中心概念。迪尔凯姆将社会团结分为两种不同类型,分别是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社会团结的物质基础是分工,精神基础是集体意识,即为一般社会成员所共有的信仰与情感的总和。与个人意识相比,集体意识可以说是社会的一种心理类型。在迪尔凯姆看来,正是人们共同的价值观、道德规范即这里所说的“集体意识”将人们联结在一起并使个各种社会秩序得以确立。 ?两者的理论都可以归为社会事实范式,因他们都强调社会结构对个人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