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普通测量学》授课教案

《现代普通测量学》授课教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5 19:29:56

mD?mn?mDm?llD??D

三、习题与思考题

1.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有什么不同?偶然误差具有哪些特性?

2.在测角中用正、倒镜观测;水准测量中使前后视距相等。这些都能消除什么误差? 3.什么是中误差?为什么中误差能作为衡量精度的指标?

4.为什么说观测次数越多,其平均值越接近真值?理论依据是什么? 5.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6.误差传播公式中mz,m1,m2等各代表什么?

7.有函数z1=x1+x2,z2=2x3,若存在m1=m2= m3,且x1,x2,x3均独立,问mz1与与mz2的值是否相同,说明原因。

8.函数z=z1+z2,其中z1= x-2y,x和y相互独立,其mx=my= m,求mz。 9.图上量得一圆的半径r=31.34mm,已知测量中误差为±0.05mm,求圆周长中误差。

10.设有一n边形,每个内角的观测值中误差为m,试求该n边形内角和的中误差,若容许误差为中误差的两倍,求该n边形角度闭合差的容许值。

11.在一个三角形中观测了、?两个内角,其中m?=±20″、m?=±20″,从180o中减去?+?求?角,问?角的中误差是多少?

12.丈量两段距离D1=164.86m,D2=131.34m。已知mD1=±0.05m,mD2=±0.03m,求它们的和与它们的差的中误差和相对误差。

13.进行三角高程测量.按h=Dtg?汁算高差,已知?=20°,m?=±1′,D=250m,mD=±0.13m,求高差中误差。

14.在等精度观测中,观测值中误差m与算术平均值中误差M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15.用经纬仪观测某角共8个测回,结果如下:56°32′13″,56°32′21″,56°32′17″,56°32′14″,56°32′19″,56°32′23″, 56°32′21″,56°32′18″试求该角最或是值及其中误差。

16.用水准仪测量A、B两点高差10次.得下列结果(以m为单位):1.253,1.25O,1.248,1.252,1.249,1.247,1.251,1.250,1.249,1.251,试求A、B两点高差的最或是值及其中误差.

17.某经纬仪测水平角,一测回的中误差m=±15″,欲使测角精度达到m=±5″,需观测几个测回?

18.水准测量中,设一测站的中误差为±5mm,若lkm有15个测站,求lkm的中误差和n个km的中误差。

19.试述权的含义,为什么不等精度观测需用权来衡量?.

20.使用中误差的传播公式,分析视距测量中视线水平时,D=kl的精度(以3倍中误差计,最大相对误差为多少).

四、考核目标与要求

识记:真值,真差,粗差,似真值,似真差,极限误差,相对误差,独立观测值,倍函数,和函数,最或然值,权,加权平均值,单位权中误差。

领会:系统误差及其特性,偶然误差及其特性,系统误差影响观测值的准确度,偶然误差影响观测值的准确度;误差传播法则,算数平均值原理,似真差即改正数的特性;中误差,算数平均值中误差;带权平均值,带权平均值中误差,单位权中误差。

13

应用:分析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对观测成果的影响,根据误差特性分析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的误差中,哪些属于偶然误差、哪些属于系统误差,采取对误差的处理,对粗差的防范的措施。用真差求中误差,用似真误差求中误差,用似真误差求算数平均值中误差;用线性函数观测值的中误差求观测值的中误差;用真差求单位权的中误差,用似真差求单位权的中误差。

第7章 控 制 测 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目的

控制测量是测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证测量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控制测量分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它涉及前面各章内容。控制测量的最终目的,是在整个测区范围内建立一批精度相当,密度适当,具有统一坐标x,y和高程H、在地面上有其确定位置的控制点、图根点、测站点作为碎部测量分区、分幅测图和分片、分段放样的依据,从而控制了测量误差超限积累,达到提高面上作业的精度和速度的效果。控制测量是碎部测量的基础,是测量工作的先导,它是学习测量追求的重要目标。

学习要求

1.了解控制测量的分类、建网原则、布网方式、精度等级,以及它的适用范围。 2.领会导线的种类、精度和布设形式,掌握导线的外业测量方法和内业计算。 3.对边角网外业测量和内业计算作相应了解,初步掌握控制点加密的方法。 4.加深对三、四等水准测量实施要点的认识,掌握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

二、课程内容与知识点

1.控制测量概述

控制测量(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及其布设原则。国家平面控制网布网方式;三角测量、导线测量、GPS测量,精密水准测量。城市控制网及其特点。城市三角测量。城市导线测量。城市平面控制网的等级划分;二、三、四等三角网,一、二级、图根级小三角网,城市高程控制网,城市高程控制测量。工程控制网(施工控制网、变形监测网)。图根控制网,一、二、三级图根点。图根点的作用,图根点密度,图根控制测量。

2.导线测量

导线的种类、导线测量的等级及其技术指标和布设形式(闭合导线、附合导线、支导线)。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闭合导线,附合导线,全站仪导线。

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导线各边坐标方位角的计算,坐标增量的计算,增量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坐标计算。附合导线坐标计算: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坐标反算。

公式:f??????n?2??180? f?容??60\n

14

f???起???左?n?180???终f???起???右?n?180???终?f???i???i????n??f????i???i???n????????

左??180? ?反??正?180??前??后???右?x?Dcos??y?Dsin?

fx?x起???x?x终fD?fy?y起???y?y终

22fx?fy k?fD/?D

vxi??fx?Di?Divyi??fy?D?Di

??x???x?vx??y???y?vy

ixi?1?xi???xi,i?1?yi?1?yi???yi,i?1?

3.边角网测量

边角网测量的外业工作,边角网的计算。三角网的形式与等级:单三角锁,线性三角锁,中点多边形,大地四边形。小三角测量的技术指标。小三角测量的外业工作:选点,基线丈量,水平角观测,测角中误差。

边角网内业计算:三角形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第一次角度改正,基线条件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第二次角度改正。边长与坐标计算。

公式:fi?ai?bi?ci?180?

vai?vbi?vci??fi/3ai'?ai?vaibi'?bi?vbici'?ci?vci

?vi??fiai'?bi'?ci'?180?

n??Dn?sinbi'??n??i?1ti'?cobti'? wd?1??\ v\??wd/??coan??i?1?Do?sinai'?i?1??Ai?ai'?v\Bi?bi'?v\Ci?ci'Ai?Bi?Ci?180?

Do?sinAiDn?sinBii?1i?1nn?1

15

4.控制点加密

方法:前方交会,极坐标法、用全站仪进行坐标测量、后方交会 5.三、四等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实施要点,一个测站的观测程序及技术要求。图根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原理,三角高程测量的观测与计算。

公式:

hAB?Dtan??i?v?fD21 ?hAB???hAB?hBA? HB?HA??hAB? f?0.432R三、习题与思考题

1.控制测量工作的原则是什么?

2.控制测量的目的是什么?建立平面控制网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何优缺点? 3.选定控制点应注意哪些问题? 4.导线布设的形式有哪些?

5.怎样衡量导线测量的精度?导线测量的闭合差如何计算? 6.试计算下表中闭合导线各点的坐标。

图根闭合导线的坐标计算

点观测角度 号 ″ 改数 107 48 43 125 30 00 105.22 改正角 坐标 方位角 距离 ?x -61.10 53 18 43 3 73 00 20 +12 73 00 32 80.18 +47.90 306 19 15 129.34 -3 4 89 33 50 +12 89 34 02 215 53 17 78.16 +76.61 -104.21 +76.58 -104.19 563.34 545.81 -2 1 89 36 30 +13 2 89 36 43 360 00 00 392.90 +0.09 -0.07 0.00 0.00 125 30 00 -63.32 -45.82 -63.34 -45.81 500.00 500.00 +1 +2 +2 486.76 650.00 ?y +2 (?x)? (?y)? 增量计算值 改正后增量 坐标值 o ′ 正x y 1 500.00 500.00 438.88 585.68 2 107 48 30 +13 -2 +85.66 -61.12 +85.68 -2 +64.30 +47.88 +64.32 总359 59 10 +50 和 辅助计算 f?????????????????????????????????????????????????????????????????????fx=???????x????。????????????????????????????????????????????????????????????????????????????????fy=?????y=-0。07 f??容?±???√??±120“

fD?fx?fy??0.11 k=0。11/392。9=1/3500 227.两点后方交会需要那些已知数据?观测那些数据? 8.试述导线测量法的作业步骤。

16

搜索更多关于: 《现代普通测量学》授课教案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mD?mn?mDm?llD??D 三、习题与思考题 1.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有什么不同?偶然误差具有哪些特性? 2.在测角中用正、倒镜观测;水准测量中使前后视距相等。这些都能消除什么误差? 3.什么是中误差?为什么中误差能作为衡量精度的指标? 4.为什么说观测次数越多,其平均值越接近真值?理论依据是什么? 5.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6.误差传播公式中mz,m1,m2等各代表什么? 7.有函数z1=x1+x2,z2=2x3,若存在m1=m2= m3,且x1,x2,x3均独立,问mz1与与mz2的值是否相同,说明原因。 8.函数z=z1+z2,其中z1= x-2y,x和y相互独立,其mx=my= m,求mz。 9.图上量得一圆的半径r=31.34mm,已知测量中误差为±0.05mm,求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