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32: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调整与创新(含解析)
材料二 这一法案(指《农业调整法》)在国会讨论时引起了激烈的争论。F.布里顿在众议院叫嚷:“国会审议的立法草案比苏俄现行的任何法律更加布尔什维克化。”
1936 年,罗斯福在对前期“新政”作总结时指出:“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更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
——摘编自郝承敦《西方向东方借鉴的发轫》
(1)根据材料一,概括胡佛经济政策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10分)
(2)结合《农业调整法》内容指出该法案在国会引起争议的原因。综上所述指出胡佛和罗斯福制定经济政策的根本出发点。(15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联邦政府要有所作为,但联邦政府的作为应该是有限的”得出对经济进行有限的国家干预。第二小问,据材料一后两个省略号前后的信息分层概括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有关《农业调整法》的内容及材料二的第一段话分析;第二小问,据材料一“他坚定地认为任何政府的大规模干预行为都与美国制度的传统相抵触”和材料二“更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分析可知,维护美国的立国原则和民主制度是其共同出发点。
答案:(1)特点:对经济进行有限的国家干预。原因:一方面面对1929年经济大危机需要国家干预经济;另一方面胡佛相信地方政府、企业和民众可以自救,同时他认为过度的国家干预会破坏美国的立国原则和民主制度,所以他认为国家干预必须是有限度的。
(2)原因:《农业调整法》提出成立农业调整署调控市场,并规定农民减耕减产并给予补贴。这反映政府用行政手段调节农业生产,带有典型的计划特色,而计划经济在当时被认为是社会主义的经济特征,所以《农业调整法》遭到了部分国会议员的反对。出发点:维护美国的立国原则和民主制度。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结合材料及世界史的知识,围绕“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整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2分)
解析:选取资本主义制度自我调整的史实,例如罗斯福新政对生产力发展起促进作用为具体论题,结合所学相关史实从背景、内容、影响等方面加以阐述。
答案:示例一
论题:垄断组织的形成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阐述: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伴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垄断组织控制着某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价格和市场,赚取高额利润。垄断组织的出现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能够减少单个资本家生产的无计划性,推进了大工业发展的进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示例二
论题:罗斯福新政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阐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美国经济,使人们认识到放任自由的经济思想已经不合时宜。罗斯福新政以国家干预经济为基本特征,在金融、工农业生产、就业和社会保障等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对此后许多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