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物理实验习题 2
9、电桥灵敏度(相对灵敏S)如何定义?如果测量电阻时由于电桥灵敏率所引起的误差要求小于万分之五。那么电桥灵敏度应为多大?
10、电桥有一臂断线,你如何根据现象和最简单的操作迅速将断线查出?
11、试利用不确定度传递公式推导电桥法测R的不确定度计算公式(写出推导过程)。
实验四 示波器
1、用电子示波器观察波形时,图形不稳定,应该调节 ( )
A:fx、fy其中任意一个 B:扫描频率旋钮
C:电平旋钮 D:水平或竖直移位旋钮
2、示波器由四部分组成,其核心部分是 ( )
A:电源 B:电压放大系统 C:电子示波管 D:扫描、同步系统 3、用示波器观察李萨如图形,图形不稳定,其原因是 ( )
A:Y输入信号与扫描信号不同步
B:Y输入信号频率fy与X输入信号频率fx不成整数比
C:电平旋扭未调好 D:Y输入信号幅度太小 4、用示波器观察信号波形,仪器工作正常,但荧光屏上只有一条竖直亮线。可能的原因是
( )
A:Y轴偏转板上未加电压信号
B:“触发源”扳键或“电平”旋钮不当(未实现同步) C:“触发方式” 扳键不当(未加扫描信号)
D:X轴偏转板上未加电压信号或X轴“增幅” 旋钮调节不当
5、在示波管中,x、y偏转板的作用是 ( )
A:控制荧光屏上光点的位置 B:使电子会聚成一束,打在荧光屏上 C:仅加速电子 D:仅减速电子
6、用示波器观察信号波形,仪器正常,但荧光屏上出现一条水平移动的竖直亮线,可能的原因 ( )
A:“输入耦合”扳键置“?”(接地);无Y轴信号 B:“触发方式”扳键位置不当(未加扫描信号) C:“电平”旋钮不当(未实现同步) D: “扫描频率” 旋钮调节不当 7、当示波器只有在Y轴偏转板上加正弦电压信号时,示波器荧光屏上显示图形为 ,此时如果要使其展开成正弦波形,需要在X轴偏转板上加 信号,即把示波器面板上 键弹出, 键按下。
8、用示波器观察信号电压,已知信号频率为150Hz,在荧光屏上要显示三个周期的完整波形,扫描频率应该是 Hz;若发现波形缓慢移动,这是因为 ;若要波形稳定
13
不动,只能调节 。
9、示波管由 , 和 三部分组成。调节栅极G电位来控制 。如果荧光屏上出现一条竖直亮线,说明 偏转板上加了一定大小的 。
10、用李萨如法测定信号的频率,要求“X—Y”键 ,X轴输入和Y轴输入均为 信号,若未知信号从X轴输入,则已知信号从 轴输入,且已知信号的 必须是连续可调的。
11、示波器正常的情况下,开机后荧光屏上看不到亮点,可能是 和 旋钮调节不当。
12、只在示波器X偏转板上加上正弦电压信号时,示波器荧光屏上显示图形为 ;此时如要使其展开成正弦波形,需将“垂直方式”键置 。然后弹出“X—Y”键,按下 。
13、假如电子不是带负电荷而是带正电荷的话,示波管中需作哪些必要的改变?这时的正电子束在磁场中应如何偏转?
14、假如在示波管使用的实验仪器上,对示波管加上偏转磁场外,还在其中某一对电极上加上偏转电压,使两种因素引起的电子束偏转相互抵消。应该把偏转电压加在哪一对偏转板上?电压极性如何?在净偏转为零之后,增大加速电压U2,这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实验五 模拟法
1、模拟法描绘静电场实验中,在描绘静电场图形时,电力线应该 ( )
A:沿半径方向,起于圆心,终止于无穷远
B:沿半径方向,起于圆心,终止于外圆环电极内表面 C:沿半径方向,起于内圆柱电极外表面,终止于无穷远
D:沿半径方向,起于内圆柱电极外表面,终止于外圆环电极内表面 2、在模拟法描绘静电场实验中(电压表法),不影响电力线正确描绘的原因是 ( )
A:水的(导电纸)导电率不均匀 B:工作电源电压不稳定 C:上、下层探针未对齐 D:电压表内阻过低
3、模拟法描绘静电场实验中,错误的是 ( ) A:当电极接上不同值的直流电压时,模拟场内相对电势值为一定的等势线(或面)的几何形状和位置均不变
B:当电极接上不同值的直流电压时,模拟场内等势值为一定的等势线的位置发生变化 C:当电极接上不同值的直流电压时,模拟场内等势值为一定的等势线的位置不发生变化 D:当电极接上不同值的交流电压时,模拟场内产生交变电场,相对电势值为一定的等势线(或面)的几何形状和位置均不变
4、在模拟法描绘静电场实验中,发现绘出的等势面明显发生畸变,可能的原因有 ( )
A:水(导电纸)的电导率很不均匀 B:电源电压微小波动 C:电极中水的深度不一致 D:测量中的随机误差
14
5、在模拟法描绘静电场的实验中,其等势线应是 ,电场分布在 之间。若使用交流电压,如正负级反接,电场又应分布在 之间。 6、何谓模拟法?它有何实际意义?模拟法的应用条件是什么?
7、本实验误差较大,试分析其误差的主要原因。能否提出改进意见。
实验六 拉伸法
1、在用拉伸法测金属丝杨氏弹性模量实验中,?x的求取方法是 ( )
A:图解法 B:图示法
C:逐差法 D:最小二乘法 2、在拉伸法测杨氏模量实验中,采用加减砝码各测一次取平均的方法测量?x是为了( )
A:增加测量次数 B:扩大拉伸测量范围 C:消除因摩擦和滞后带来的系统误差 D:消除砝码的误差
?的读数相差较大,下面哪一种 3、拉伸法测杨氏模量中,同一荷重下x1与x1原因对其无影响 ( )
A:光杠杆尖脚和金属丝相碰
B;加减法码时有撞击,导致光杠杆尖脚发生移动 C:加减法码只向一个方向进行,中途不倒转 D:金属丝本身不直,初始砝码加得过轻
4、测扬氏模量时,用 测量标尺与镜面距离(约1.5m),用 测量钢丝长度(约0.9m),用 测量光杆杆长(约7cm), 用 测量钢丝直径(约0.5mm)。 5、在测量扬氏模量实验中,测量钢丝的直径应在 的不同位置多次测量。
6、 在测量扬氏模量实验中,加减砝码动作要 ,加减过程应 进行,不能中途 。
7、 在测量扬氏模量实验中,实验中增重和减重各测一次,两次测量读数平均,是为了减少因 带来的系统误差。 8、为了使扬氏模量测定仪处于测试状态,在测定仪已铅垂、望远镜及光杠杆等高的条件下,首先 和 ,使在望远镜的瞄准器方向看到反射镜内的 。
9、光杠杆是利用 原理测量微小长度的。设平面镜到标尺的距离为D,平面镜到后足尖距离l,则光杠杆的放大倍数为 。
10、光杠杆测长度有什么特点?怎样提高光杠杆测量微小长度变化的准确度? 11、从杨氏弹性模量的计算公式出发,试用作图法求Y。将结果同前面结果对比分析。(略) 12、在测定钢丝的杨氏弹性模量中,通常需预加2kg负荷,目的是什么?
13、试设计实验方案。利用光杠杆法测量薄纸片的厚度,写出实验原理(数据处理公式),实验仪器,实验步骤(实验注意)。
14、试利用不确定度传递公式推导杨氏模量Y的不确定度计算公式(写出推导过程)。
15
实验七 光的干涉
1、在牛顿环干涉实验中,对测量结果有较大影响的操作步骤是 ( )
A:牛顿环仪未固定好
B:测量中读数显微镜的读数鼓轮不是始终朝一个方向转动 C:读数显微镜调焦不是最清晰
D:牛顿环仪未处于读数显微镜正下方
2、在光的干涉实验中,读数显微镜在测量时只能朝一个方向前进,其目的是 ( )
A:测量方便 B:消除读数显微镜的空程差 C:消除读数显微镜的视差 D:避免眼睛疲劳。 3、用牛顿环测量半凸透镜曲率半径时,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是 ( )
A.牛顿环中心是亮斑而不是暗斑
B.测量直径时,叉丝交点没有通过环心 C.测量直径时,测微鼓轮中途倒转
D.测量直径时,测微鼓轮中途不倒转,只向一个方向旋转
4、某读数显微镜的测微鼓轮一周分成50格,鼓轮每转一周移动1mm,其分度值为 ( )
A:0.5mm B:0.2mm C:0.01mm D:0.02mm
225、利用牛顿环测透镜曲率半径不能直接用公式r2?kR?,而要用R?(Dm?Dn)/[4(m?n)?],
其原因是 和_ _。
6、使用读数显微镜时,转动调焦手轮对物镜调焦时,要求使显微镜筒自下而上缓缓上升,是为了 ;测量时,测微鼓轮应向一个方向转动,不能中途反转,是 。 7、若H=
L?,L的不确定度为u(L),l的不确定度为u(l),则2lu(H)= ,其相对不确定度 。
8、为什么说移测显微镜测得的是牛顿环的实际直径,而不是显微镜内牛顿环的放大像直径?如果改变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否会影响测量结果?
9、若劈尖干涉条纹太密太多时,如何测量计数条纹的总条数N?
10、环级m、n及m?n的选择会不会影响测量结果?试分析R的主要误差来源(不是指粗大误差)。
2211、利用公式R?(Dm?Dn)/[4(m?n)?]测量透镜的曲率半径的条件是什么?
12、试设计实验方案,应用干涉法测量液体折射率,写出实验原理(数据处理公式),实验仪器,实验步骤(实验注意)。
13、用等厚干涉法(牛顿环)测量光波波长,测量原理为
k??12Dk4R(k=0,1,2,?)
16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