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探究性性教学
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探究性性教学
赵晓燕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概念严谨,推理周密,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抽象能力和理解能力.高中的学生,他们开始对物理是很有兴趣,也曾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物理学习中去。但由于一些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还比较欠缺,随着学习深入,就失去了学习物理的信心和兴趣。而要克服高中物理课程学习中的障碍,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就要以探究为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力。
一、教师明确目标,精编教案
教师的指导策略在探究性学习中运用得是否恰当,往往会影响探究性学习的质量,为此要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指导策略,以凸显教师的指导在探究性学习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在学生进行探究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和经历,事前准备一些提示卡,尽可能把学生在探究时易遇到的困难写在提示卡上;当探究展开时,在学生有困惑处,不能继续完成时,利用提示卡,指明方向,使学生的探究活动能顺利展开。在探究教学中,教师首先设计探究目标,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确定探究的问题和探究的目标,并精心设计探究过程和方法。其次创造探究条件,探究之前和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条件,如实验条件、知识条件、方法条件;对一些模拟探究还需精心设计好课件,预测探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方案等。再次适当点拨和引导,来指导学生去分析、认识和解决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使探究过程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最后师生共同评价,在探究的过程中和结束后,要适时引导学生对探究的过程、方法和结论进行总结和评价。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的探究性教学,不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了探究问题,而且还从探究中学会了学习。
二、学生预习课本,尝试解疑
教师要求学生预习,鼓励学生在学习小组内合作学习,相互交流质疑、讨论,教师则在课堂捕捉信息,适时地进行指导、点拨、启发。对于疑难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运用求异思维并进行探究学习。如在学习《楞次定律》时,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假如你是历史上第一个研究感应电流方向的人,猜猜看“感应电流方向究竟由哪些因素决定呢?让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给以适当提示,最终根据学生的猜想,总结出:因为电磁感应现象是由磁通量变化引起的,所以可以猜测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通量如何变化(增大或减少)有关。并思考:(1)感应电流方向与磁通量变化(增大或减少)有关,如何研究?(2)列出所用器材和具体步骤;需观察、记录什么?经讨论确定进行实验,用导线、灵敏电流计和线圈组成回路,分别用磁铁的N极和S极移近或插入线圈、离开线圈或从线圈中拔出,观察指针的偏转情况。然后学生以两个人为一个小组,开始按拟定的方案实验。教师巡视,注意他们设计是否合理,仪器使用是否得当,数据记录是否正确,并做个别辅导。最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列表比较分析、归纳结论。可以看出,探究学习始终鼓励学生发现问题、猜想、操作、尝试、交流、讨论、质疑、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迁移应用,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三、积极实验,培养学生探究创新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回顾物理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可以看出物理实验自始至终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无论是经典物理学的建立和发展,还是现代物理学的进展都与物理实验息息相关。可以预言,未来物理学的发展一定离不开物理实验。在高中的各门基础课程中,物理课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更是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强实验教学,提高物理教学效果和开发学生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加强素质教育的今天,显得更加突出,尤为重要。
首先,大力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高中物理课程里,有许多研究性的实验。如《探索
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研究影响摩擦力的因素》、《研究弹簧振子的周期与小球质量的关系》、《探究物体加速度和力、质量的关系》等。认真做好这些实验,既能使学生从实验研究中学会学习物理,又能使学生从学习中学会探究。可以说,充分发挥实验的优势,是组织和实施探究性学习最有效、最务实的方法和态度。
其次,实验室的课程资源不仅仅限于实验室的现有设备,学生身边的物品和器具也是重要的实验资源。例如:在光的双缝干涉的实验中,用原有的仪器做双缝干涉实验,现象不明显,我们可以利用激光的单色性和相干性,用玩具激光枪做光源,墙做屏幕,直接照射双缝,可以得到双缝干涉条纹。再如学生在家里也可以体验和探究物体的平衡,在电梯中体验和探究“超重和失重现象”,在体育课上体验和探究“力与运动的关系”,在上学的路上体验和探究路程与位移概念的不同等等。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没有什么规律可以遵循。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通过探究式教学,能让学生体会到探究真理的方法,拓宽学生的视野,展开学生思维的翅膀,还给学生探究之乐趣,培养学生的能力。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