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乡土中国》读书报告
了很特殊的副作用,它破坏了原有的礼治秩序,但并不能有效地建立起法治秩序。
十、无为政治:同意权力是分工体系的产物。分工体系越发达,这种权利才能跟着扩大。乡土社会是小农经济,自给自足。同意权力的范围也可以小到“关门”的程度。乡土社会里的权力结构,虽则名义上可以说是“专制”“独裁”,但是在人民实际生活上看,是松弛和微弱的,是挂名的,是无为的。
十一、长老统治:乡土社会的权力结构中,所有不民主的横暴权力,也有着民主的同意权力,但是在这两者之外还有教化的权力。所以用民主和不民主的尺度来衡量中国社会都不恰当,于是作者用了“长老统治”这个名词。
十二、血缘和地缘:血缘是社会稳定的力量。地缘是从商业里发生出来的社会关系。血缘是身份社会的基础,而地缘是契约社会的基础。契约的完成是权利义务的清算,须要精密的计算,确当的单位,可靠的媒介。在亲密的血缘社会中契约是很难生存的。
十三、名实的分离:长老权力下的乡土社会,反对被时间冲淡,成了“注释”。注释是维持长老权力的形式而注入变动的内容。注释的变动方式可以引起名实之间发生极大的分离。因为在长老权力下,传统的形式是不准反对的,但是只要表面上承认这形式,内容却是可以经注释而改变。在这种情境之下,虚伪不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必需的。名实之间的距离也跟着社会变迁速率而增加。
十四、从欲望到需要:人类从欲望到需要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乡土社会中人们靠经验的,自然替他们选择出一个足以依赖的传统的生活方案,他们不必计划,只要依着欲望去做就行了。
《乡土中国》研究中国传统社会的独到之处,在于研究者深刻的体验到了中国社会与西方社会的本质不同,从而使用了本土化的研究手法和研究眼光,在各个层面用不同学科的认知手段解析传统的中国社会,为读者呈现出了一个全方位立体的社会图景。对一个社会的深刻体察,使得作者对于这个社会的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对文化的透析式的微观解剖和宏观把握,更使得对这个社会独特的结构和运行有了更精妙的总结。费老先生正是发挥了自己这种多学科交叉的思想,让《乡土中国》带有了更多的学术内涵和意义,赋予这本著作更多的文化情结。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