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课例研修汇报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课例研修汇报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6 1:36:06

《黄山奇松》课例研修汇报

一、我们对“智慧课堂”的认识:

什么是智慧的课堂?智慧的课堂应该是:探究未知,活化已知,充满生机。在智慧的课堂中,学生的兴趣会得到激发,探究的欲望会得到激活;在智慧的课堂中,学生会体验到求索求知的快乐,师生的智慧之花会在互动与对话中绽放。“智慧课堂”的核心是培养学生“主动性的学”要能主动地学习,思考地学习,有效地学习,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从学习中获得内在的利益,体验到学习乐趣,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体。强调在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体验的基础上教师给予精当的点拨或讲解,寻求学生“语文技能发展的共生点”,加强听、说、读、写与思考、想象、观察、感悟等的有机结合。 二、我们的思考与探索: (一) 确定教学专题

《小学写景类记叙文课堂教学中“读写结合训练”的实践研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 叶圣陶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都是读和写有密切联系最好的说明。小学生习作是难点,要想真正解决“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必须将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挖掘教材资源,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使“读”与“写”融会贯通。所以读写结合已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每一节语文课上,总有或多或少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的“小练笔”,以引导学生模仿课文局部,读中学写,迁移创新。然而在课堂上,读写结合训练总是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没有方法的有效指导,没有内容的系统训练。作为老师,在创设读写训练的环节时经常会感到茫然。

纵观小学语文教材文体大多是记叙文、说明文、古诗、童话、寓言。记叙文中有写景、写事、写人、状物等。而我们的学生每时每刻都在接触大自然的景物,但对于如何写景也是一大难点。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确立《小学写景类记叙文课堂教学中“读写结合训练”的实践研究》为主题,开展课例研究。希望能够在阅读教学中适时渗透习作指导,实现读和写有机结合的教学,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写作方法的理解,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通过开展课例研究,促使团队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适时捕捉写作教学的契机,探索出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训练的有效方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 (二)梳理三到六年级语文教材写景类文章的读写结合点。

1

苏教版三到六年级语文教材写景类文章读写结合点的梳理 年级 三年级 篇目数量 8篇 读写结合点的梳理 1.学写比喻句。 2.仿写简单的先总后分的构段方法。 四年级 6篇 1. 学习按方位顺序写短文。 2. 学会观察写景物特点。 五年级 6篇 1. 写实加联想写景物的方法。 2. 仿写总分总构段方法。 3. 学习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六年级 9篇 融情入景的写作方法的学习。 (三)选定课例,解读教材。 A.我们选择苏教版五上《黄山奇松》第一课时进行课例研修。 B.解读教材

《黄山奇松》一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第五单元共有三篇课文《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莫高窟》。这一组课文主题是祖国各地,以描摹介绍风景名胜为主,同是写风景名胜,但三课的写法各异,这三篇课文在教学时又有各自的侧重点: 课文 《黄山奇松》 写作特色 “写实与联想”结合是本文在表达上的最大特色。可让学生运用写实与联想的方法练写黄山其他松树。 《黄果树瀑布》 文章以移步换景的方法,对瀑布作了多方位,多角度的描绘,这种写法在游记中经常采用,在教学时可以有意渗透和介绍学习。 《莫高窟》 是介绍性的文章,要关注其中为了把莫高窟的彩塑、壁画等写具体、写形象,采用了不同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打比方、摹状貌、分类别等。 《黄山奇松》是本单元的首篇,在本单元中起着提纲挈领、举一反三的示范作用。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文章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我们的课题是“读写结合训练的实践研究”,要知道,实现有效的读写结合,关键在于挖掘教材,找准读写的训练点。我们发现这一课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简单,读写的训练点很多:

1. 从篇章结构来看:整篇文章作者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来写,第二段在写三大名松时采用“总-分”的结构,最后一段是按部分到整体来写;

2

2. 详略结合:在写三大名松时详写迎客松,送客松较详,略写陪客松,做到有详有略; 3. 点面结合:如果说第一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是面的描写,那么第二自然段就可以理解为点,做到点面结合;

4. 写实+联想:在具体写松时,运用了写实与联想相结合的方法。 ??

训练点放在哪呢?这是写景物的文章,要把景物写具体写生动,光写实是不够的,必须展开联想,而“写实与联想”结合是本文在表达上的最大特色。而如何把景物写具体写生动恰恰是学生的一个弱点,经过几番思考,最后将读写结合的训练点聚集在“写实与联想”之上。 (四)学情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们设计了预学单,通过预学单,我们发现:学生通过预习,仍不明白的问题有:

1.“枝干遒劲”“蟠曲”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把送客松称为“天然盆景”? 3.黄山在哪里?

4.为什么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 5.黄山奇松“奇”在哪里?

其中学生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第4.5个问题上,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其中黄山奇松“奇”在哪里?也是课后练习中出现的问题,是学习的重点。基于以上原因,我们把这个问题作为探究的核心问题。

为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我们在预学单中设计了一道练习。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学生能初步了解作者运用了比喻的写法,能抓住一些重点词谈自己的感受,但理解的层次较浅,对与作者写法的精妙体会不到位,需要教师进行引导点拨。 (五)教学目标、重难点的确立

经过以上的研究分析,我们对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做了如下定位: 教学目标:

1、学习第二段的生字词,学会联系语境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品读课文第二段,感受黄山松之“奇”,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学习第二自然段“写实+联想”的写作手法,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迁移仿写黄山其它松树。

教学重点:在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3

教学难点:运用“写实+联想”的方法,迁移仿写黄山其它松树。 确定了读写结合的训练点,接下来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训练才有效? (六)教学亮点

1.润物无声巧得法

我们紧扣黄山奇松的“奇”展开教学,把重点放在“探究作者是怎样写三大名松的奇”?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加合作探究方式进行学习,在引导品析语言、感悟文本的同时,有意识地渗透写实和联想,例如,为什么作者会把迎客松想象成好客的主人?为什么作者会把陪客松想象成绿色的巨人?看图说说姿态。让学生在直观的层面上明确什么是写实,什么是联想,明确联想不是胡思乱想,只有根据写实展开的才合理。 2.信息融合助用法

运用交流平台在平板上观赏奇松图片并选择一种松学习写实与联想相结合的方法写下来并进行上传和点评,借助信息技术,实现在线上传习作片段,在线互动点评。在有限的单元时间内最大化的实现了互动评价,学生不仅会写还会评,真正意义上的提高了学生的习作能力。

3.综合评价促成长

在这节课中,我们希望能努力做到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的互相评价相结合。并且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以此打破传统的教师对学生的单向、单一评价。我们这节课设计的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意在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评价,这既是教师对学生评价的有效补充,又是对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一种锻炼和提高。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也是相互尊重、倾听、合作、促进的过程。在这节课上,我们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了一个大的写作平台,让学生选择自己情有独钟的松树进行写作,在这个平台上实现了师给生评,更实现了生生、家生大面积的互评,让学生感受到了集体智慧交融的甘甜。 (七)研修历程

研修团队教师基于对教材、对学生的了解,组织开展了2次现场试教和2次模拟上课。在试教后,我们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牵得过多。没有充分地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

2.追求面面俱到,课堂容量过大, 导致课中学生主动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不足; 面对这样的问题了,我们采取以下的措施:

4

1.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自主解疑; 2.删减教学内容,并精炼教师的语言,以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在课堂参与学习的状态,我们制作了课堂观察量表,团队教师进入学生中进行观察分析,不断完善我们的教学设计。

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黄山奇松》课例研修汇报 一、我们对“智慧课堂”的认识: 什么是智慧的课堂?智慧的课堂应该是:探究未知,活化已知,充满生机。在智慧的课堂中,学生的兴趣会得到激发,探究的欲望会得到激活;在智慧的课堂中,学生会体验到求索求知的快乐,师生的智慧之花会在互动与对话中绽放。“智慧课堂”的核心是培养学生“主动性的学”要能主动地学习,思考地学习,有效地学习,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从学习中获得内在的利益,体验到学习乐趣,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体。强调在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体验的基础上教师给予精当的点拨或讲解,寻求学生“语文技能发展的共生点”,加强听、说、读、写与思考、想象、观察、感悟等的有机结合。 二、我们的思考与探索: (一) 确定教学专题 《小学写景类记叙文课堂教学中“读写结合训练”的实践研究》 《语文课程标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