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B卷
山东政法学院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B卷
一、单项选择题:1~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从它的( )讲的 A.创造者和继承者的认识成果 B.阶级属性 C.主要内容 D.研究对象
2. 恩格斯第一次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 A.哲学与人类的关系 B.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3 “居安思危”这句名言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B.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D.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4. 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人的才能( )。
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 B.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
C.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 D.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
5 19世纪经济上落后的德国却成为欧洲最先进思想的发源地,这一事件最突地表明( ) A.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B. 社会意识不完全由社会存在决定 C. 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不平衡性 D. 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不一致 6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民群众( ) A. 占人口大多数 B. 具有先进思想 C. 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着 D. 掌握历史规律
7.货币的产生,没有解决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这一基本矛盾是( ) A.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D.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
8 工人每天工作8小时,剥削率为100%,凭借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必要劳动时间被缩短为2小时而工作时间不变,这时的剥削率为( )
A.100% B. 200% C. 300% D. 400% 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 ) A.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 B.国际竞争的结果
C.垄断组织加强的结果 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的结果 10.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论依据是( ) 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B.德国古典哲学
C.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二、多项选择题:11~2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
11、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 完整的整体。其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 马克思主义哲学
12、社会生活是对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总称,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 ) A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B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C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D 实践解决了社会生活的全部问题
13、一位哲人说过:“假如没有小偷,锁会达到今天这样的完善吗?假如没有假钞票,钞票的印刷会这样精美吗?”这表明( )
A. 矛盾中的一方,不仅抑制对方的发展,而且推动对方的发展 B. 矛盾不仅具有斗争性,而且具有同一性 C. 盗与防盗,伪与防伪,在动态中竞相增长
D.矛盾双方中的任何一方,只有彻底地消灭对方,才能获得永恒的存在 14、 “三角形之内角和等于一百八十度。”是( )
A. 普遍真理 B. 绝对真理而不是相对真理
C. 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统一 D.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谬误的真理 15 判定某种上层建筑是先进的还是落后的,主要是看它( ) A.是否能帮助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B.是否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C.是否能帮助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发展和巩固 D是否能限制与自己不同性质的经济基础的发展
16、英国有位资本家先生,本来在伦敦开设工厂。一天,他异想天开,变卖了工厂,带着资本和3000名工人来到了英国的殖民地——澳大利亚斯旺河地区,准备在那里办工厂发大财。可是,这些工人到了斯旺河地区跑得一个不剩,连给他铺床、打水的仆人都跑了。原来,该地区有许多荒地,工人们完全可以垦荒,独立谋生。这说明( )
A. 地理环境的不同是导致资本主义生产在英国得以进行在斯旺河地区不能进行的根由 B. 任何现实的生产力都不能离开一定的生产关系 C. 上层建筑对生产力有巨大的反作用
D. 仅有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还不能构成现实的生产力,必须依靠一定的生产关系才能实现生产力诸要素的结合
17、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因素,缺一不可。当生产者把商品卖给消费者时( ) A. 消费者既得到了商品的使用价值,也得到了商品的价值 B. 生产者既得到了商品的使用价值,也实现了商品的价值 C. 消费者得到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却支付了商品的价值 D. 生产者实现了商品的价值,却让渡了了商品的使用价值 18、产业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条件是( )
A. 资本必须进行产业资本与商业资本的分工,产业资本生产剩余价值,商业资本实现剩余价值 B. 产业资本必须按照一定的比例分割成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部分,使之空间并存 C. 产业资本必须实现时间继起,即一次经过购、产、销三阶段,变换三种职能形态 D. 产业资本空间上并存与时间继起互为条件
1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工作日有所缩短,这表明( )
2
A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 B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C必要劳动时间大为缩短 D相对剩余价值成为主要剥削方式 20、从历史发展看,中国之所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原因是( ) A. 中国人民对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确认
B. 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状况不允许走资本主义道路
C. 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的新特点促使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D. 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决定了中国必然走社会主义道路
三、分析题:21~2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21小题: 材料1:我国历史上曾经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孔子说过“和为贵”,墨子提出了“兼相爱”、“爱无差”等的理想社会方案,孟子描绘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状态。
材料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材料3:要按照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请回答:
(1)用矛盾学说分析我国历史上有关社会和谐思想的合理性与片面性。
(2)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关原理分析论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
22小 题: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序中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形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 请回答:
马克思的上述论断主要包括了唯物史观的哪些原理?
3
23小题:
材料1:据估计,今天在美国有6000家公司推行“雇员拥有股票计划”,其中包括西尔斯-罗伯克百货公司、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等。“雇员拥有股票计划”在这些公司的推行,使工人们积极地经营他们的公司,产生了一种充满活力的责任感,在生产率、高质量和低成本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美国争取雇员拥有股票全国委员会对350家高技术公司所作的一项调查发现,利用雇员拥有股票计划的公司要比没有利用这种计划的公司发展快2-4倍。随着这一计划的推行,到2000年,全美国有25%的雇员分享他们公司的所有权。这种迅速出现的“工人资本主义”概念也适用于相当大部分的美国经济。但是工人拥有股票不会轻易转变为工人管理。有的工人股东说:“我看不出有什么变化。一切都和以前一模一样。”也有的工人股东认为,在“雇员拥有股票计划”下,越是尽力干,得到的就越多。
摘自W.K.哈拉尔著:《新资本主义》
材料2:当然,今天的资本主义已不同于狄更斯、雨果时代的资本主义,但是资本主义的本质并没有发生变化。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仍然存在过度剥削、收入和贫富差距的扩大、雇佣劳动的弹性和不稳定性、失业率居高不下、社会福利的减少等问题。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由于劳动市场的全球化,世界垄断寡头使全世界劳动者的经济利益处在直接的对立甚至敌对之中。它们利用第三世界国家对发展的要求,使用各种手段,例如利用企业外迁来压制发达国家的工人运动等。当前,资本与劳动的对立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更加剧烈了,而且扩大到了全世界。从理论上看,用以说明资本主义剥削的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并没有过时,除了自然禀赋,在劳动创造的价值之外,我看不出还有什么其他经济财富的源泉。
摘直让.克洛德.德洛:纪念恩格斯逝世110周年国际研讨会的演讲稿
请回答
1、 当代资本主义实行“雇员拥有股票计划”反映了什么?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还包括哪些内容,其原因是什么?
2 、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实质是什么?“在劳动创造的价值之外,我看不出还有什么其他经济财富的源泉”说明了什么?
24小题: 材料1:相对于西欧国家而言,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时间不长,从1861农奴制改革算起至1917年十月革命,这中间只有50多年的时间。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俄国未经资本主义发达阶段而先于西方进入社会主义。十月革命发生后,第二国际的理论权威和孟什维克的理论家纷纷指责它缺乏必要的生产力基础,搞早了,搞糟了。其中以考茨基的言论最为为尖锐,他攻击布什维克在俄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做法,“无非是一种想要超越或者用法令来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的大规模试验而已”,就像“一个怀孕妇女万分地猛跳,为了把她无法忍受的怀孕期缩短并且引起早产。这样生下来的孩子,通常是活不成的”。 考茨基的“早产论”一出台,列宁等人在理论上进行了有力批判。而十月革命所开创的社会主义历史进程凯歌高奏,则从实践上宣告“早产论”的破产。——摘直俄 亚 弗罗洛夫:《共产党论社会进步的前景》
材料2: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巨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对此西方思想界的保守派纷纷著书重新审视西方“胜利”的历史原因和人类历史发展道路。美国学者弗朗西斯 福山的《历史的终结和最后之人》便是这种背景的产物。福山在书中提出:自由民主已及于全球的不同地区和文化,成为唯一一贯的政治憧憬对象。——摘直弗朗西斯 福山:《历史的终结和最后之人》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