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注塑模具设计专业知识
第1章 注塑模具设计专业知识
·5·
表1-3 常用塑料的特性及识别
塑 料 名 称 ABS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坚韧、耐磨、耐疲劳、耐油、耐水、抗霉菌、但吸水性强 PA 聚酰胺(尼龙) 尼龙6——弹性好、冲击强度高、吸水性较强 尼龙66——强度高、耐磨性好 尼龙610——强度高、耐磨性好,但吸水性和刚性都较弱 尼龙1010——半透明,吸水性较弱,耐寒性较好 PC 聚碳酸脂 具有特别好的抗冲击强度、热稳定性、光泽度、抑制细菌特性、阻燃特性以及抗污染性,抗蠕变和电绝缘性较好,并且收缩率很低,一般为0.1%~0.2%,有很好的机械特性,但流动特性较差 高压聚乙烯的柔软性、透明性、伸长率、冲击强度较好 低压聚乙烯的熔点、刚性、硬度和强度较高,吸水性弱,有突出的电气性能和良好的耐辐射性 燃烧时的火焰颜色为黄色黑烟,燃烧气味为特 殊味 燃烧时的火焰颜色为上端黄色,下端青色。燃烧气味为石蜡味 燃烧时的火焰颜POM 聚甲醛 有较好的抗蠕变性、几何稳定性和抗冲击性,具有很好的延展强易燃烧,长期在大气中曝晒会老化 色为上端黄色,气味为福尔马 林味 PS 聚苯乙烯 电绝缘性优良,无色透明,透光率仅次于有机玻璃,着色性差,耐水性,化学稳定性良好,机械强度一般,但性脆易产生应力碎裂,不耐苯、汽油等有机溶剂 耐热耐寒性、抗蠕变性及尺寸稳定性优良,耐酸,耐碱,耐高温,耐高温蒸汽 PSF 聚砜 聚砜的硬度和冲击强度高,可在-60~+150℃下长期使用,在水、湿空气或高温下仍能保持良好的绝缘性,但不耐芳香烃和卤化烃聚芳砜的耐热性和耐寒性好,可在-240~+260℃下使用,硬度高,耐辐射 PP 聚丙稀 有较低的热扭曲温度(100℃)、低透明度、低光泽度、低刚性,但是有较强的抗冲击强度,具有优良的抗吸湿性、抗酸碱、腐蚀性、抗溶解性 硬质PVC机械强度高,电气性能优良,耐酸碱力极强,化学稳PVC 聚氯乙烯 定性好,但软化点低 软质PVC伸长率大,机械强度低,耐腐蚀性、电绝缘性均低于硬质PVC,且易老化
燃烧时的火焰颜色为蓝色,燃烧气味为柴油味 燃烧时的火焰颜色为上端黄色,下端绿色,燃烧气味为氯气味 燃烧时的火焰颜色为橙黄色黑烟,燃烧气味为苯乙烯味 度、抗疲劳强度,吸水小,具有很低的摩擦系数,但热稳定性差,下端蓝色。燃烧燃烧时的火焰颜色为黄色,燃烧气味为特殊味 使 用 特 性 综合性能较好,耐化学性、电性能良好,具有超强的易加工性、外观特性、低蠕变性、优异的尺寸稳定性以及很高的抗冲击强度 识 别 燃烧时的火焰颜色为黄色黑烟,燃烧气味为橡 胶味 PE 聚乙烯 ·6·
UG NX 4注塑模具设计师就业实战精解
续表 塑 料 名 称 使 用 特 性 有较强的化学稳定性,吸湿性弱,具有良好的几何稳定性、电绝缘特性和很低的热膨胀系数 耐腐蚀性、耐老化及电绝缘性优越,吸水性很小 强韧性很好,耐油,耐稀酸,透明有光泽,尺寸稳定性好,易涂饰、染色、粘合、切削,低温情况下抗冲击性和抗拉强度减弱 +260℃下长期使用,高耐磨性、电绝缘性优良,耐辐射,耐电晕,耐稀酸,但不耐碱、强氧化剂和高压蒸汽 识 别 燃烧时的火焰颜色为黄色黑烟,燃烧气味为橡 胶味 PPE 氟塑料 醋酸纤维素 综合性能良好,强度高,抗蠕变性、耐热性好,可在-200~ 聚酰亚胺 燃烧时的火焰颜有优良的光学特性及耐气侯变化特性,PMMA制品有很低的双折射,具有室温蠕变特性和抗冲击特性 色为上端黄色,下端青色,燃烧气味为巧克力味 PMMA 聚甲基丙烯酸甲脂 1.1.2 分型面
为了便于将塑件从密闭的模腔内取出,也为了便于安放嵌件或取出浇注系统,必须将模具分成两个或几个部分。通常将分开模具能取出塑件的面称为分型面。同时,以分型面为界,模具又可被分成两大部分,即动模与定模部分。而其他的面则被称作分离面或分模面,注射模只有一个分型面。
分型面的选择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它受到塑件的几何形状、壁厚、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嵌件位置、脱模方法以及塑件在模具内的成型位置、顶出方式、浇注系统的设计、模具排气的方式等方面的影响。
分型面的形式一般有以下几种:图1-1中(a)图所示为水平分型面;(b)图所示为斜分型面;(c)图所示为阶梯分型面;(d)图所示则为曲线分型面。因此对于模具设计人员来说,分型面的正确选择对模具制造及操作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a)
(b)
(c)
图1-1 分型面类型
(d)
选择分型面的位置时,分型面一般不取在装饰外表面或带圆弧的转角处。分型面必须设置在产品的最大截面处,而且便于开模后塑件留在动模的一侧,以保证便于顶出机构能够顺利脱模。选择分型面时应遵循如下原则。
第1章 注塑模具设计专业知识
·7·
1.留模方式
为了便于塑件脱模,应使塑件在开模时尽可能留在下模。由于塑件的顶出机构通常设置在下模,尤其是自动化生产所用的模具,因此正确选择塑件的留模方式显得更为重要。留模方式选择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如图1-2(a)所示,由于型芯设在定模部分,开模后塑件会收缩而包紧型芯,使塑件留在定模一侧,因而,增加脱模的难度,使模具结构复杂,如果改用图1-2(b)所示的结构就会比较合理。
(a)
图1-2 留模方式
(b)
2.塑件外观
分型面应尽可能选择在不影响塑件外观的部位,而且在分型面处所产生的飞边应容易修整加工。如图1-3所示,一边不带圆弧球面的塑件,若采用图(a)的结构,将有损塑件表面质量,而采用图(b)的结构就比较合理。
(a)
(b)
图1-3 分型面对塑件外观的影响
3.塑件的同轴度要求
图1-4所示为一副齿轮模具,齿轮的轮缘与台阶部分的外圆有同轴度要求。若将有同轴度要求的部分分别在动模和定模内成型,如图1-4(a)所示,则会因模具合模不准确而难以保证其同轴度要求;若改用图1-4(b)所示的结构,使有同轴度要求的部分全部在动模内成型,则可满足同轴度的要求。
4.塑件上的飞边方向
选择分型面时,根据塑件的使用要求和所用塑料,要考虑飞边在塑件上的部位。如塑件不允许有水平飞边时,可采用如图1-5(a)所示的结构,有利于脱模,尤其对于流动性较好的尼龙来说,采用这种结构还可以减少飞边的产生。而采用如图1-5(b)所示的结构则欠妥。
·8·
UG NX 4注塑模具设计师就业实战精解
(a) (b)
图1-4 有同轴度要求的分型面选择
(a)
图1-5 飞边
(b)
分型面合模后间隙一般不超过0.01~0.03mm,否则会形成飞边,故分型面均要进行“平面磨床”的磨削加工。
5.塑件的脱模斜度
选择分型面时,应考虑减小由于脱模斜度所造成的塑件大小端的尺寸差异。如图1-6(a)所示塑件,若型腔设在模具的一侧,则因脱模斜度造成塑件的大小尺寸差异较大,当塑件不允许有较大的脱模斜度时,采用此种结构必然使脱模困难。若塑件对外观无严格要求,可将分型面选在塑件中部,如图1-6(b)所示,它可采用较小的脱模斜度,有利于脱模。
(a) (b)
图1-6 分型面对脱模斜度的影响
6.分型面的排气功能
分型面的排气功能可以把型腔内部的部分高温气体排出型腔外,保证产品表面没有气孔产生,有利于改善产品的外观质量。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