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9年福建省高三毕业班质量检查测试 化学试题及试题分析
①Na3OCl晶胞中,Cl位于各顶点位置,Na位于 位置,两个Na之间的最短距离为 nm。
②用a、d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NA= (列计算式)。 【答案】(1)B
(2)①H2O2分子间存在氢键
②sp2
O3分子为V形结构(或“O3分子中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等其他合理答案)
(3)①
②BE
(4)①面心
2a 2
1.205?1023 ② a3d【命题立意】离子导体、钙钛矿晶体结构的应用正日益被重视。本题以钙、钛、钠、氧、氯
等元素及其化合物为素材,考查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元素未成对电子数数目的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元素性质的关系、电离能大小比较、晶体熔沸点与结构的关系、杂化方式判断、分子极性判断、电子式、化学键的成键特征、晶胞结构定性定量分析(如晶胞中微粒位置、晶胞中微粒距离计算、晶体密度和阿伏加德罗常数关系)等概念和规则的掌握情况,同时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能力、迁移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现场学习的能力。
【解题思路】第(1)题,基态Ca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4s2且未成对电子数
为0,基态Ti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24s2且未成对电子数为2,所以Ca的未成对电子数小于Ti;Ca和Ti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2;原子半径Ca原子略大;因为Ca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后恰好达到全满结构,很难失去第三个电子,第三电离能Ca较大。
第(2)题,同种类型晶体的熔沸点高低取决于微粒间作用力的大小,H2O2分子间存在氢键,熔沸点高;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O3分子中中心O原子的杂化形式为sp2,根据杂化方式O3分子为V形结构,分子中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为极性分子。 第(3)题,Na2O的电子式为
;在方法Ⅱ的反应中,形成的
化学键有Na3OCl中Na与O、Na与Cl间的离子键,这里需要注意通过Na3OCl内部各元素的化合价分析,O与Cl之间不存在共价键;H2分子内有H与H间的非极性键。
第(4)①题,Na3OCl晶体结构中空心白球类原子6×1/2=3、顶点阴影球类
原子8×1/8=1、实心黑球类原子1×1=1、根据Na3OCl化学式,可判断钠原子应为空心白球处在晶体结构的面心,两个钠原子之间的最短距离为晶体结
构中两个面心的距离,即为一半边长的倍,答案为2a 2M(Na3OCl)NA第(4)②题,由密度公式ρ=, =d(gcm?3)-73(a?10)1.205?1023可以求出NA= 3ad36.[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5分)
丁香酚存在于丁香花的花蕊中,以丁香酚为原料制取有机物F的路线如下:
已知:
(1)丁香酚的分子式为;
(2)A中的含氧官能团是(填名称),②的反应类型为。 (3)写出满足下列条件的C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①含苯环且环上只有两个取代基; ②属于酯类化合物;
③核磁共振氢谱有3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3∶1∶1。 (4)1 mol D最多可以与molH2发生加成反应。 (5)反应⑤中,试剂X的结构简式为。
(6)设计用呋喃甲醛(机试剂任选) 【答案】(1)C10H12O2
(2)羟基、醚键
)和环己醇为原料制取的合成路线(无
取代反应 (3)(4)4 (5)
(6)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检测学生对常见官能团(碳碳双键、羟基、醚键、酯基、醛基、羰基)
的化学性质、有机反应类型(取代反应、加成反应以及题干中给予的信息羟醛缩合反应)、同分异构体的判断和书写、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物理方法(核磁共振氢谱)及设计相关物质的合成路线等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迁移运用。本题不仅考查学生能从新信息中准确提取实质性内容并与已学知识有机整合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准确利用化学用语表达的能力,更考查学生整体思维、有序思维的品质。
【解题思路】第(1)题,根据丁香酚的键线式,可知其分子式为C10H12O2。
第(2)题,从A的键线式,判断该有机物的官能团为碳碳双键、羟基和醚键,含氧官能团只有羟基和醚键;根据A、B两种有机物的结构对比,从羟基变成酯基,得出该反应为取代反应(酯化反应)。
第(3)题,先判断C的分子式为C10H10O4,再根据信息中含有苯环,则取代基只剩下4个碳原子,且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其相对位置应该有邻位、间位和对位三种结构。又因其核磁共振氢谱为3组峰,峰面积比为3∶1∶1,它可能的同分异构体应该是邻位的两个相同的取代基,因为C是酯类化合物,排除羟醛、羟酮和羧酸,可以确定C的结构简式为
。
第(4)题,由D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中含有一个醛基,1分子醛基可以加成1分子H2,另外,1分子苯环也可以加成3分子H2,综合考虑,1mol D最多可以与4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第(5)题,先通过反应⑤的条件,与题干中的羟醛缩合反应对应,说明反应⑤就是羟醛缩合,再通过D和E的对照,发现E比2个D多了中间的三个碳原子,可以得出试剂X就是
。
第(6)题,由反应产物和原料、题干进行对比,可以得出该流程利用羟醛缩合反应。所以应先把环己醇转化为环己酮,再根据题干中提供的信息,为了保护碳碳双键,使用LiAlH4而不是H2进行加成,设计路线为: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