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及质量控制
二、钢筋笼运输安装
1、钢筋笼吊耳(环)设置和使用
钢筋笼在加工场加工完成,转运起吊时不另外设置吊耳,采用四点吊,吊点的位置设置在两端第二道加劲箍和主筋连接位置。
2、钢筋笼运输
钢筋笼运输采用专用运输车或装载车,运至施工现场。在运输过程应采取措施,以保证入孔前钢筋笼主筋的平直,防止出现永久性变形。
3、钢筋笼安装
钢筋笼安装时,直接利用吊机进行接长,吊点设置在每节钢筋笼最上一层加劲箍处,对称布置,共计四个,吊耳采用圆钢制作并与相应主筋焊接,随着钢筋笼的不断接长,钢筋笼重量在不断增加,为避免钢筋笼发生吊装变形,钢筋笼顶口设置专用吊具。
a、钢筋笼的拆分和移动
钢筋笼在加工厂加工完成后,将各节钢筋笼之间的连接接头拆开,按照现场沉放的先后顺序进行拆分,拆分后的钢筋笼在移动之前,用塑料套筒将直螺纹位置套上,防止在移动过程中破坏丝牙。另外还要对每节钢筋笼进行编号,防止对接时出现差错。
b、钢筋笼接长和沉放
终孔后,采用超声波测孔仪进行孔壁检测,检验合格后,分节安装钢筋笼, 利用专用起重架将钢筋笼下放到位。
钢筋笼对接:用管钳松动直螺纹套筒,并将直螺纹套筒旋至钢筋顶口相齐,将第二节钢筋笼主筋与第一节钢筋笼主筋准确的对接起来,利用管钳旋转直螺纹套筒,将第一、二节钢筋笼的钢筋连接起来,对接好第一、二节钢筋笼内的管道。
声测管对接要顺直,焊接要牢固可靠不漏水,并用Φ12钢筋焊在钢筋笼相应的位置,每隔2m一道;后注浆管采用DN32.5×2.5人工绑扎好或采用梅花点焊两节钢
第21页
筋笼连接处的螺旋箍筋,利用起重架将接高后的钢筋笼起吊下放。重复上述步骤,
直至钢筋笼下放完毕。当下沉至最后一节钢筋笼时,调整钢筋笼的中心位置,用四根钢筋与钢护筒焊接固定,防止钢筋笼在浇混凝土时脱落,注意固定时钢筋笼中心与桩位中心要吻合。
吊筋顶焊接有吊耳,并用型钢将钢筋笼固定在护筒外侧的地坪上,固定强度应能承受钢筋笼自重,固定后应确保钢筋骨架与孔中心线基本吻合,不会发生倾斜和移动。吊筋底与钢筋笼顶部采用直螺纹连接,同时将超声波检测管接长至地面以便及时进行桩基检测。
附图:
第22页
、
第23页
第九章 水下混凝土灌注
水下砼浇注是钻孔灌注桩施工的主要工序之一,也是影响成桩质量的关键。灌注前需要测量沉渣厚度,若沉渣厚度超过设计要求,须进行二次清孔,然后重新测量沉渣厚度,直至满足设计要求,并经现场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才能灌注水下砼。
1、水下混凝土浇注设备
导管及集料斗:导管采用常规的无缝钢管、快速螺纹接头结构,导管接头处设2道密封圈,保证接头的密封性能。
根据首批封底混凝土方量的要求,选用相匹配的料斗以满足混凝土浇注的需要。
2、砼浇注前的准备工作 2.1导管水密性试验
本工程水下砼浇注导管选用壁厚δ=7mm,外径=273(250、300)mm的无缝钢管、快速螺纹连接接头的结构。导管须经水密试验,其容许最大内压力必须符合规定的要求,计算式如下:(以273为例)
Pmax =1.3(rchxmax-rwHw)
水密性试验方法是把拼装好的导管先灌满水,两端封闭,一端焊接出水管接头,另一端焊接进水管接头,并与压水泵出水管相接,启动压水泵给导管注入压力水,按照本次召标文件规定,当压水泵的压力表压力达到0.6-1.0Pma时,稳 压10分钟后即为合格。
2.2下导管
本工程水下灌注采用的是单(双)密封圈丝扣连接方式的导管,该类型导管密封性能良好,不容易出现漏水现象。
本工程使用的导管单节长度为2.5m,外径为273mm,(3.0m,外径300mm)底节4.5m,另配备若干0.5~1.5m短节,以便配置导管长度。
第24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