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木兰诗》教案新人教版 (3)
《木兰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春暖花开的季节,上课前,我们跟着诗歌的脚步,去感受一下春天的气息。 让学生读《钱塘湖春行》,《浣溪沙》,(课前) 铃响,然后直入课题,板书题目 投影《木兰诗》,播放录音。 朗诵得好不好?木兰诗、木兰诗,当然也是诗歌,那么,这首诗与前面读的两首诗歌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呢? 小结:《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属于乐府诗。乐府是汉朝的音乐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和训练乐工。专门收集民歌,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乐府”或“乐府诗”,成为了一种音乐性的诗体。 我们上学期也接触过乐府诗,还记得吗?《观沧海》(导入时间要继续缩短,可以单刀直入) 5分钟 二、朗读指导 1、刚才在听朗诵的过程中,有几个字的读音需要注意下: 大家一起来读一遍。 2、那么,现在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木兰诗》。(可以让学生模仿示范录音来朗读) 3、指读,(让4位学生分段读)发现字音停顿问题;(要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读,发现问题)(点评过程中,要选择读破句的地方入手,所以最好要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读,读出问题来。)(停顿指导要到位) 4、三读,带着感情去读。 10分钟 三、自主理解 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发现《木兰诗》作为一首民歌,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诗句内容也不难理解。请同学们借助工具书,并结合课文注释,对《木兰诗》进行翻译理解,并且圈出你在理解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预设:存在难以理解的句子如“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存在对人称的理解,如第六段中人称为什么不断变化;句子翻译,“送儿还故乡”的翻译;比如“十”和“十二”怎么理解。 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可以带领学生理解互文。 怎么理解“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这句话,为什么是对着窗户整理头发,而不是对着镜子整理头发,对着镜子整理不是更好吗? 小结:古诗文中,为了使语言简洁,常常在叙述的时候,上文中省去下文中出现的词语,下文中省去上文中出现的词语,理解这样的诗句,我们要联系上下文才能明白意思,这样的上下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象,修辞上叫“互文”。 如果时间允许,让学生找找文中还有哪些诗句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 (这一环节需要给学生时间,或者索性提前让学生完成,这样能够节约时间。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教师要有目的性的走动,尤其要看不同层次的学生可能会提出什么问题,然后有目的性的针对学生问题,教师巡视这一环节的作用,一是能够让提问交流更加有效,二是能够让教师引导学生,而不是让学生牵着鼻子走,三是教师心中有数,可以优化预设。) 1 个人体会 教后反思 (这一环节对重要句子,互文句子的理解,其实也是为理解花木兰主要形象做铺垫。) 10分钟 四、赏析花木兰的形象 讨论:读了这首诗,你觉得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 提示:紧密联系课文内容,从故事情节中体察木兰的思想、性格与感情。 预设学生的答案主要是以下几种: 巾帼英雄、矫健的勇士、娇美的女儿、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 我想请一位同学来完整的总结一下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木兰不愿意当尚书郎?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可能需要教师引导。如果是你,你会接受吗?木兰为什么不接受,仅仅是因为思念家人?她不接受是不是体现了她的机智?引导学生讨论。) 学生可能会说愿意,经历生死考验立下战功,这些赏赐是理所当然,还可以把父母接过来一起享福。 不愿意,因为亲情更重要。(如果大部分都持有这个观点,可以问,可以把父母接过来一起享清福,不是更好吗?为什么木兰一定要辞官回家?) 通过这个思考,可以活跃气氛。 15分钟 五、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从《木兰诗》中重新认识了木兰这一人物形象,她矫健不失女儿的柔美,淳朴不失机敏活泼,热爱亲人也热爱国家,其实,像木兰这样可爱的人就在我们身边,通过今天的学习,课后请同学们去找找身边的巾帼英雄。 六、板书设计
第(1)课时
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
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 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
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
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
2 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
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指正) 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
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2)课时 课题:书写练习1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
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老师读,学生读,加深理解。) 3、书写教学“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杏:上大下小,上面要写得大,大在哪里?(大在撇捺)写的时候撇捺要舒展,象燕子张开的翅膀;下面的“口”要写得小,左右两竖要内斜,稍扁;“木”的竖写在竖中线上。 花:也是上下结构,草字头两竖要内斜;下面单人旁起笔对准上面的左竖,竖弯钩起笔对准上面的右竖;竖弯钩要舒展,(用红笔描竖弯钩,并在旁边书写一个大的竖弯钩)要求弯处圆转,不能僵硬(书写僵硬的竖弯钩,并在旁边打×)。
3 春:上部三横都是短横,收笔处不要顿;撇画最长,捺画从哪里起笔?从第三横下面起笔,不能碰到撇;下面“日”的两竖要竖直,不能斜。
雨:旁边两竖要内斜,上横短,中竖写在竖中线上;从下面看,哪一笔最低?钩最低,中竖最短;四个点都是斜点。
江: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三点水第二点略向外展;右边“工”字上横是短横,下横是长横;中竖略斜。
南:上横短;下边两竖内斜;框架中两横都是短的,中间一竖悬针;三个竖画左、中差不多长,右竖钩最低;横折钩要写出弯势。 4、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讲评:
收上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比,对写得好的进行表扬,并加盖☆符号章,然后贴在展示板上,向学生展示。
板书设计:书写练习1、杏花春雨江南
我的思考:进一步加强写字姿势训练,这是根本。在了解字结构的基础上更好的把握每个字的书写。及时对书写情况进行反馈,同时通过奖励激发学生兴趣。
课后反思:通过字形的比较,学生基本上学会了笔画位置的比较,但是还需要不断的引导。 第(3)课时 课题:书写练习2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掌握车字旁写法,并能把“轻”字写端正。2、完成书写练习。 重点:正确地书写“轻”字 难点:“车”字旁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讲评上一课作业情况。
1、表扬书写优秀者,展示其作业。2、指出存在的主要缺点并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二、指导“车”字旁写法:
1、出示范字,观察“车”字旁写法。2、讨论明确其书写要领:“车”字旁分四笔完成,整个偏旁左重右轻,不超过竖中线。第一笔横稍短。第二笔撇折收笔于横中线。第三笔垂露竖,应在第一笔横下的正中位置起笔。最后一笔,比第一横长一些,离折笔稍近一些。3、练写“车”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