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永泰一中2018届高三第一轮复习语文模拟卷 精品
永泰一中2018届高三第一轮复习语文模拟卷
一、(18分,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金钿 沉淀 奠基 皮开肉绽 大雄宝殿 .....B.羁绊 箕踞 跻身 畸轻畸重 激浊扬清 ......C.斧正 辅佐 水浒 拊掌大笑 釜底抽薪 .....D.脊梁 贫瘠 给予 济济一堂 刀枪剑戟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弹劾 梦寐已求 涵养 断章取义 B.缥渺 恣意妄为 蹊跷 不翼而飞 C.冒然 将计就计 兑现 盘根错节 D.凯觎 望文生意 戏谑 滥竽充数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为了适应干旱的环境,仙人掌最初的叶子如今 已成了针形。 ②由于摆脱了功利之争,田园山水诗人便有了一种恬静 的心境。
③“我的存在” 一个自明的事实, 需要加以证明的, 笛卡尔的命题“我思故我在”。
A.退化 淡薄 或是/或是/于是 B.蜕化 淡泊 不是/而是/即使 C.蜕化 淡薄 或是/或是/因为 D.退化 淡泊 不是/而是/于是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一席话说得他羞愧难当,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涨红了脸站在当地一声不吭。 ........B.曾几何时,同龄人的文章仿佛都是一个模子里铸出来似的,缺少新意。 ....
C.百位知名学者十余年来殚精竭虑,通力合作,《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终于问世了。 ....D.到了延安宝塔山,就唱陕北信天游,到了吉林长白山,就唱东北二人转。俗话说得好,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嘛。 .........
5.下列句中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和回收,标志着我国科技的发展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B.推开窗户一看,呀,流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莹光千点,闪闪烁烁地动着。
C.这次云南丽江地震的捐款,据不完全统计:高三年级捐了862元,高二年级捐了754元,而高一年级则多达1584元,同学们十分踊跃。
D.电视以自己强大的冲击力,推出了众多的引人注目的明星——歌星、舞星、体坛健将、商界名人等。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世纪,是我们中华民族彻底摆脱封建制度的枷锁,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获得新生,取得长足发展。
B.心中有他人,他人也就悦纳了你;眼里有世界,世界也就成全了你。 C.这位著名的“打拐”英雄,最近又破获了一起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的大案。 D.盗版是把双刃剑,它使外国投资者望而却步,也给国内演艺界带来悲哀。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7—10题。
艺术分古典的和时尚的,哲学家、艺术理论家常为它们的特点、性质、价值有所讨论。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中国戏曲艺术,像唐诗、宋词那样是古典的、典范的艺术,是中国艺术史上的范例,而不是一种“时尚”。
应该说,京剧也曾经是一种“时尚”,所以才有“时尚黄腔喊如雷”之说;但是经过几代大艺术家的创造,京剧并没有因“时尚”流行一时之后就烟消云散,而是形成了一个古典的艺术剧种,找到了它在历史和社会中的应有的地位。几乎可以说,只要有华人在,京剧就必会受到尊重,维护和发展。京剧从“时尚”成为“古典”的过程中,需要有一大批艺术天才,而梅兰芳则是他们在艺术精神上的总代表。
各个民族的“古典艺术”,之所以不会“消失”,一方面是 因为此种艺术本身素质高,涵盖性大——因其不使其他优秀艺术因素“丢失”而自身也不会被“丢失”;另一方面是因为任何一代的人,为展示自己的文化素养,“证明”自己“配得上”自己民族的历史,就应该努力维护这种已成“古典”的艺术得以延续,加以保护,并予以提倡和发扬。在这个意义上,“古典艺术”时常可以得到“复兴”。梅兰芳就曾大力提倡昆曲,使其不因“过时”(不再是“时尚”)而被“丢失”。
如今的中国社会,自改革开放以来,“时尚”是太多了,文化生活也丰富多彩,在艺术活动方面,人们有很大的选择余地,这是很好的现象;但在那众多的“时尚”潮流之外,尚有那“古典”的艺术,它“迫使”人们承认,并以它那“永恒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人们。在“时尚”范围内,是“时尚”的东西要适应我们的趣味,相反,在“古典”的范围内,要求我们去适应“古典”的东西,使自己的趣味、教养得到提高。因此,我们要去“学习”、去“理解”、去“欣赏”那“古典”的东西,以“证明”(表明)我们这一代人是“懂得”梅兰芳的艺术精神的人,是“配得上”作为梅兰芳的“后代”的人。
任何民族的古典艺术都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中国人必定会欣赏贝多芬,西方人也必定会欣赏梅兰芳。“时尚”尚可跨越国界得以流传,“古典艺术”则更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7.对“古典艺术”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古典艺术”就是指中国戏曲艺术以及唐诗宋词。
B.“古典艺术”是几代艺术家创造而具有一定的历史和社会地位的传统艺术。 C.“古典艺术”精神的代表是中国京剧大师梅兰芳。 D.“古典艺术”既是当时的时尚,也是现在的时尚。
8.对文中画线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尚”的东西适应我们趣味的目的是想使自己迅速流行。 B.适应古典的东西可以使我们的趣味、教养得到提高。 C.“时尚”的东西不适应我们的趣味,就可能失去它“时尚”的地位。 D.“时尚的”和“古典的”不是同一时代的东西,却都需要人们去适应它们。
9.对古典的和时尚的二者之间的关系理解正确的一 项是( ) A.古典艺术都曾经是时尚的,时尚的也都曾经是古典的。
B.古典艺术需要我们去维护和发展,时尚也需要我们使之复兴。 C.时尚的不一定能成为古典的,古典的却是时尚的发展的结果。 D.时尚的如果不经过艺术家们的创造和发展就会成为古典的。
10.根据文章内容,下面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戏曲艺术找到了它在历史和社会中应有的地位而成为“古典的”。 B.没有梅兰芳为精神代表的“时尚”不可能在发展中不断完善而成为“古典”。 C.古典艺术不会消失,是它保持了其他优秀艺术的因素且有后人使之发扬。 D.中国人会欣赏贝多芬,是因为古典艺术是民族的财富也是世界的财富。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1—14题。
陵败处去塞百余里,边塞以闻。后闻陵降,上怒甚。上以问太史令司马迁,迁盛言:“陵.事亲孝,与士信,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有国士之风。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构其短,诚可痛也!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车柔 戎马之地,抑数万之..
师,虏救死扶伤不暇,悉举引弓之民共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士张空 ,冒白刃,北首争死敌,得人之死力,虽古之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
——节选自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
或曰:武帝不能明察而苟听流言,遽加厚诛,岂非负德?答曰:设使陵不苟其生,能继以死,则必赏延于世,刑不加亲;战功足以冠当时,壮节足以垂后代。忠、孝、智、勇四.者立,且死而不朽矣,何流言之所及哉!呜呼!予闻之古人云:“人各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生或轻于鸿毛。”若死重于义,则视之如泰山也;若义重于死,则视之如鸿毛也。故非其义,君子不轻其生;得其所,君子不爱其死。惜哉!陵之不死,失君子之道也。
——节选自白居易《汉将李陵论》
11.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陵事亲孝,与士信 信:守信 .B.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 提:提取 .C.抑数万之师 抑:阻止 .D.壮节足以垂后代 垂:流传 .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边塞以闻 身虽陷败 ..
A B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 何流言之所及哉 死或重于泰山 ..C D 何可胜道也哉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迁陈说的言词 十分恳切,列举李陵平常和战时的表现,旨在说服汉武帝李陵降敌绝非真心。
B.司马迁于文中发出“诚可痛也”的感慨,是因为他痛惜李陵不幸病败降敌,祸及家中妻子。
C.司马迁为李陵辩护时,指出一些大臣落井下石,构陷李陵,其用意是要汉武帝明辨是非,宽恕李陵。
D.司马迁赞扬李陵,是因为李陵坚守信言、不图私利,有国士之风。
14.联系全文看,下列对第二段白居易的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居易认为李陵不死,令人痛惜,是因为李陵失去君子做人的道理。 B.白居易认为李陵若不苟且偷生,其气节将流传千古。
C.白居易认为流言虽然可恶,但李陵降敌的错误,有损君子之道,不可宽恕。 D.白居易由李陵一事,得出自己的生死观:君子之行,不论是否合其义,都应该勇于献身。
四、(18分)
15.将下列一段文言文中加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哀溺 柳宗元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①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②“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③“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①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3分)
译文: ②吾腰千钱,重,是以后。(2分)
译文: ③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3分)
译文: 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6分)
绝句
石柔
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球满路旁。 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
[注]石柔,宋朝人,他一生远离故土,辗转仕途,曾任密州教授。 (1)联系诗意,谈谈诗人抒发了什么感情?(2分)
答: (2)对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诗歌作简要赏析(4分) 答: 17.根据要求填补相关名句。(任选两句填写)4分
(1)描写陷入绝境,却突然出现生机的宋诗是 (2)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说明必须勤奋操劳,不能贪图安逸的句子是“ , 。”
(3)郑燮赞扬竹子立根于青山碎石之中不畏风寒,历经磨难,傲然挺立,坚韧不拔的句子是 , 。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上帝的花园
我一直对树这个意象非常迷恋。随便的一棵树,都是那么自然地站在那里,无论在山野、广场、路边,永远那么潇洒大方。人类的姿势要挑拣环境,不信你去舞台上走一圈,会发觉自己竟然不会走路!就算那些整天在台上的时装模特儿,就我看还是矫揉造作,远不如一棵树优雅。一棵树并不把自己的一切呈现出来,而是谦虚地隐藏一半在地下,变成根系,从而形成了树的深度。只有最智慧的人才明白这个道理,不去夸耀自己的全部。树的枝条向所有方向延伸,树叶密密麻麻敞开,只要能接收到阳光,并没有特别的忌讳。有多少人能珍惜来自宇宙的每一点营养呢?我们不是担心食物有毒,就是担心消化不良,深怀戒心,结果戒心影响了吸收。一棵树全身没有累赘的东西,每一棵树形态上都有不同,却同样简洁、完美,这正是许多思想家理想中的人类,一种保持了个性的完美。
现在,我看着自己停在键盘上的两只手,可以自如地伸展、弯曲、合拢,十个指头都能灵活地打击键盘。最大的奇迹是,手能从地上拣起一根针,能挤牛奶,能写字、画画,能举杯、握剑、摘花,能接住一个远远扔来的球;它还能表达意见和感情:同意或拒绝,依依不舍,无限温柔地抱起一个婴儿,拭去对方的眼泪……有一次,看到小孩在搭积木,我对朋友说:“不要把这双手看成只有几年历史,它是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逐渐形成的,人类的祖先留给我们的远不止是火、铁器、文字的婚姻制度。孩子没有创造自己的手,他只是在复习,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