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康复医学教学大纲
了解心理治疗的定义、残疾的心理适应;了解临床神经心理康复 、常用方法;熟悉慢性疾病及残疾的心理治疗,抑郁、焦虑状态的治疗。 教学内容
1、心理治疗的概念;残疾的心理适应;慢性病及残疾的心理治疗。 2、抑郁、焦虑状态的心理治疗。 3、康复心理治疗常用方法。
第五节康复工程
目的要求
了解康复工程的概念、假肢、矫形器、助行器、轮椅的分类;了解假肢、矫形器、助行器、轮椅的临床应用。 教学内容
1、康复工程的概念;
2、假肢、矫形器、助行器、轮椅的分类及临床应用。
第五章 神经系统常见病损的康复
第一节 脑卒中的康复
目的要求
掌握脑卒中康复治疗的目标、时机选择、治疗原则及各阶段康复治疗期的具体治疗措施。 熟悉脑卒中的临床表现、并发症、评定。 了解脑卒中的定义、病因、危险因素。 教学内容
1、脑卒中的康复概述:定义、分类、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并发症、受损程度分级。
2、康复评定:严重程度评定1)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2)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3)美国卫生研究院脑卒中评分表(NIHSS):当前国际常用标准:低分越低程度越轻,反之越重。运动能力评定: Brunnstrom运动能力评定方法(分为6期);平衡功能评定;日常生活能力评定(ADL)。
3、康复治疗:康复目标与时机选择;康复治疗原则;急性期的康复治疗;恢复早期的康复;恢复中期的康复;恢复后期的康复治疗;后遗症期的康复治疗。
第二节 颅脑损伤的康复
目的要求
掌握颅脑损伤病人的康复评定,康复治疗的目标、时机选择、治疗原则及各阶段康复治疗期的具体治疗措施。
了解颅脑损伤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 教学内容
1、颅脑外伤的定义、分类、危险因素、常见临床表现类型。
2、康复评定:严重程度评定:1)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2)持续性植物状态(PVS)诊断标准;其他功能障碍评定;颅脑外伤结局评定: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评定。
3、康复治疗:目标、时机选择、治疗原则;早期康复治疗;恢复期康复治疗;后遗症期康复治疗。
第三节 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
目的要求
熟悉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评定;康复治疗的目标、时机选择、治疗原则及各阶段康复治疗期的具体治疗措施及辅具的选择、应用。
了解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病因、危险因素、分类; 教学内容
1、小儿脑性瘫痪的概念、主要表现、危险因素、分类;
2、康复评定:小儿发育水平测定;躯体功能评定;言语功能评定;感、知觉功能评定;日常生活能力及独立生活能力评定。
3、康复治疗:治疗原则:遵循三早原则(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手段,尽可能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残疾程度,提高其生活活动自理能力。物理治疗:运动疗法,如Bobath法、Rood法、PNF法等方法;物理因子疗法;作业治疗;言语矫治;文体治疗;矫形器的使用;心理康复;其他治疗:手术矫正、药物及传统方法治疗。
第四节 脊髓损伤的康复
目的要求
掌握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的目标、时机选择、治疗原则及各阶段康复治疗期的具体治疗措施及辅具的选择、应用。
熟悉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并发症、脊髓损伤病人的康复评定。 了解脊髓损伤的定义、病因、病理生理、病理解剖、流行性病学。 教学内容
1、脊髓损伤的定义、分类、流行病学、病理生理、临床特征;中央束综合征、半切综合征、前束综合征、后束综合征、脊髓圆锥综合征、马尾综合征、脊髓震荡。
2、康复评定:1)损伤的评定:神经平面的评定、损伤程度评定(ASIA标准)、脊髓功能部分保留区、脊髓休克的评定;2)运动功能的评定:运动评分法(MS法)、痉挛评定;3、感觉功能评定;4)ADL能力评定。
3、康复治疗:1)急性期的康复2)恢复期的康复训练3)并发症的处理。
第五节 周围神经病损的康复
目的要求
熟悉周围神经病损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病理生理、康复评定及各阶段康复治疗期的具体治疗措施。 教学内容
1、周围神经病损的概念、分类、流行病学、病理生理、临床特征。
2、康复评定:1)运动功能评定;2)感觉功能评定、反射检查、自主神经检查、日常生活能力;3)电诊断。
3、康复治疗:1)早期的康复2)恢复期的康复训练。
第六章 骨关节病损的康复 第一节 骨折的康复
目的要求
掌握骨折的定义、骨折的治疗原则。
熟悉骨折的诊断、骨折康复治疗的作用、骨折的评定、骨折康复治疗的方法。 了解骨折愈合标准。 教学内容
1、骨折的定义、分类、临床表现、临床治疗原则。
2、骨折的康复评定;骨折愈后的评定标准;常见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临床愈合标准与骨性愈合标准。
3、康复治疗:作用;方法:骨折固定期、骨折愈合期。
第二节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康复
目的要求
掌握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诊断要点及康复治疗。 熟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定义及康复评定内容。 了解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 教学内容
1、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定义、病因、分类,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 2、康复评定:类风湿性关节炎分期、分级。
3、康复治疗:1)急性期2)亚急性期3)慢性期。
第三节 骨性关节炎的康复
目的要求
掌握骨性关节炎临床诊断要点及康复治疗。 熟悉骨性关节炎的定义及康复评定内容。 了解骨性关节炎的病因及常见骨性关节炎。 教学内容
1、骨性关节炎的定义、病因、分类,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 2、康复评定:类风湿性关节炎分期、分级。
3、康复治疗:1)运动与休息之间的平衡2)疼痛处理3)运动治疗4)支具与辅助器具5)关节保护6)能量节约技术7)预防。
第四节 手外伤的康复
目的要求
掌握手外伤诊断要点;手部骨折、肌腱修复术后、神经修复术后的康复。 熟悉手的休息位与功能位、康复评定。
了解手外伤定义。 教学内容
1、手外伤康复的定义;诊断要点:症状、体征、辅查。
2、康复评定:手的姿势、触诊、关节活动度测量、肌力测试、感觉测试、肢体体积测量、灵巧与协调性的测试。
3、康复治疗:1)手外伤常见问题处理:疼痛与过敏、关节僵硬、肌力与耐力下降; 2)肌腱修复术后康复:固定、活动。3)周围神经修复术后康复:正中神经损伤的康复处理、尺神经损伤的康复处理、桡神经损伤的康复处理。
第五节 人工关节置换术的康复
目的要求
掌握髋、膝关节置换术各阶段的康复治疗。 熟悉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评定。 了解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功能障碍。 教学内容
1、关节置换术后的功能障碍:疼痛、关节活动障碍。
2、康复评定: 1)术前评定2)术后评定:一般情况、伤口情况、关节水肿、疼痛与活动状况、上下肢肌力、活动及转移的能力、分析步态。
3、康复治疗:术前康复治疗;术后康复治疗:1)消肿、止痛2)体位的摆放3)预防并发症的练习4)增强肌力训练5)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6)转移能力的训练7)负重练习和步态训练8)功能性独立能力的训练。
第六节 截肢后的康复
目的要求
了解截肢后康复的定义、诊断要点、康复评定、康复治疗。 教学内容
1、定义、诊断要点。
2、康复评定:1)截肢者全身状况的评定2)残肢的评定。
3、康复治疗:1)心理康复2)并发症处理3)残肢的护理及训练4)假肢训练。
第七节 脊柱侧突的康复
目的要求
了解脊柱侧突的定义、病因、分类、康复评定、康复治疗。 教学内容
1、定义、病因。
2、康复评定:1)早期筛查的重要性2)临床诊断:病史、查体、影像学检查。 3、康复治疗:1)治疗性锻炼2)矫形支具3)牵引4)手法。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