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认知教学心理学》读书笔记

《认知教学心理学》读书笔记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3 9:31:29

第五章 命题的获得与提取

陈述性知识是一种用来表示事物状况的知识。

学习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学习大量的命题,即把握大量的信息。

怎样教会学生获得大量信息并有效地加以提取,对教育工作者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 有助于信息获得与提取的两个过程:精致(elaboration)和组织(organization)。

第一节 记忆的结构及其动态特征

安德森设想人的全部陈述性知识是以网络的形式得以表征的。 网络结构中的结点及其连结具有不同的激活水平。

心得:连结的强弱决定了激活与获得新知的顺利程度。 贮存在人脑中的陈述性知识,需要更好地结构化。

激活会沿着被激活的命题的所有连结传到其它有关的命题。由于工作记忆在某一时刻只能容纳有限的被激活的单元,因此在T1时被激活的命题在T2时便处于静息状态。

激活的传播是激活借助网络的结点连结结构传至有关结点的过程。 心得:网络与控制流是相互联系的。如面积-周长。

第二节 新命题意义的获得与提取

学习的最终结果是将新命题与知识网络中的有关单元贮存在一起。 新信息获得原理:

通过激活的传播,新呈现的命题为提取先前相关的知识提供了线索;新呈现的命题和由它激活的先前的相关命题,有可能促使学生生成另外一些新命题(这就是所谓对信息所作的精致);在学习过程中,新呈现的命题将同由它激活的先前的相关知识紧密的贮存在一起。

心得:建立正确丰富的结点、连结,并形成精致信息,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如果提问来自外部,那么必须将问题转换成命题。

心得:这里所说的精致,似乎是我们所说的“感悟、自悟”或是自我生成,这个精致的语义与汉语用法不同。

第三节 陈述性知识的精致与回忆

精致:认知心理学家通常将这种对所学命题有所增添或补充的过程称为精致。

精致能够导致更好的记忆:精致给回忆提供了冗余的提取路径;帮助个体推论出自己实际上已不再记得的信息。

对学习材料所作的精致越充分,越能导致良好地记忆。这是实验心理学证明了的。 精致有助于回忆的程度,取决于它们能产生何等有效的冗余度,又能为重新构想要回忆的信息提供多少途径。

8

主试或被试的精致都可能有效。

第四节 陈述性知识的组织与回忆

组织:是一种将信息分成若干个子集并标明各子集之间关系的过程。 人把要记忆的对象安排在某种有序的位置上十分重要。

组织有助于回忆的原因:给要回忆的信息提供了紧密联系,使激活的传播维系在长时记忆的有关领域;组织有助于节约有限的工作记忆容量。

认知心理学家设想,人使用组织这种手段有可能克服超过记忆容量的问题。将大量信息按其所属的范畴分成一些子集,只要将子集的信息项目调入工作记忆就能达到调用全部信息的目的了,并且能留出思考的记忆空间。

第五节 编码情境对记忆的影响

情境会对记忆产生极大影响。 物理背景对记忆有重要影响。

被试在与学习环境相同的背景下作回忆时,他们的记忆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但有研究表明,学校情境中并未发生这种情境效应。

间隔效应:产生间隔效应尤其长时间隔效应的重要因素,是由语文境变化引起的编码的变异性。

在短间隔条件下,两种学习语文境可能会比较相似,学习语文境和测试语文境相匹配的可能性与一次呈现的条件相差无几。

被试对不同语文境条件下出现的目标词能够作出更好的回忆。

心得:两次学习,应有不同的看法、感受,而不只是时间上的间隔。

概要:发现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他们是否能与新信息建立起联系,并时常提醒学生注意到它们之间的联系;鼓励学生养成运用精致和组织的习惯。

9

第六章 图式的获得与改进

图式是一种高水平的陈述性知识单元。建立良好的图式,有助于推论,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第一节 图式的形成及其相关研究

图式的形成需要经过一系列的产生式活动。个体也许要接触更多的实例才能建立对某一的定型看法。

人受到范畴图式抽象的影响是非常之深的,甚至坚持认为自己曾见过原型,且对原型的信念比对实际遇见过的样例都高。个体拥有寻找相同万分的目标这一点,对图式的形成很重要。

汇聚图式是一种良好的素质。

寻找相似性的目标在图式的形成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第二节 支持图式形成的教学条件

方法:给人的工作记忆提供支持;选择范畴的适当样例;鼓励学生在形成一范畴的图式时自己找到或提出该范畴的正确校例。

在图式的形成过程中,工作记忆有着沉重的负担。需要同时或相继地呈现图式的样例,老师应要求学生说出或写出有关实例的相似之处,如此才会对图式的形成产生效果;选择在无关特征方面广为变化的实例,接触在无关特征上广为变化的样例十分重要;让学生自己提出范畴的样例。

心得:使用表象、观念、排序形成最初的图式,并用变化实例加以巩固,在后边的时间里,尝试不断改进图式,可以用反例突出特点。

第三节 图式的改进及其相关研究

最初获得的图式往往缺乏精确性而过于泛化。

对于复杂的图式,有意识的加工过程可能依然是相当关键的。 学生往往会敏感于问题中的无关特征。

心得:问题中可以故意漏掉一个条件,让学生提出疑问。

要改进图式,个体必须对信息作有意识的加工,个体必须对已有图式的适用与不适用有所体验,才能意识到修正原有图式的必要性。

第四节 支持图式改进的教学条件

促进图式改进的教学条件是选择和安排好图式的反例。如三轮车是自行车的反例。 选择匹配的反例。

10

选择反例的原则是“最小差异法”

呈现匹配的反例恰恰能够防止这种不正确的个性,因为突出了正反例证之间唯一的关键差异。

创设不一致的事件,引发图式改进的最关键一步是让个体认识到自己已有的图式不能适用于意外的情境,从而激发他们去寻找图式为何不能使用的理由或原因。老师或教材最好创设某种不一致的事件,使学生主动误用某一图式。

第五节 学校教学在图式形成与改进中的作用

某一范畴的正例往往在无关特征方面高度相关(如建筑工人),自然环境也不能保证正反例之间公有一个关键性差异。因此,正规教学的一个重要优点就是可以精心选择和安排正反例证。

学习定义并考察实例的学生,在概念分类及图式使用的测验中,其成绩均优于定义的学生。

仅向学生呈现抽象定义而不提供具体实例,学生就只习得“死知识”。掌握这种死知识的能顺利通过使用言语陈述的定义性测验,却不能将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11

搜索更多关于: 《认知教学心理学》读书笔记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第五章 命题的获得与提取 陈述性知识是一种用来表示事物状况的知识。 学习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学习大量的命题,即把握大量的信息。 怎样教会学生获得大量信息并有效地加以提取,对教育工作者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 有助于信息获得与提取的两个过程:精致(elaboration)和组织(organization)。 第一节 记忆的结构及其动态特征 安德森设想人的全部陈述性知识是以网络的形式得以表征的。 网络结构中的结点及其连结具有不同的激活水平。 心得:连结的强弱决定了激活与获得新知的顺利程度。 贮存在人脑中的陈述性知识,需要更好地结构化。 激活会沿着被激活的命题的所有连结传到其它有关的命题。由于工作记忆在某一时刻只能容纳有限的被激活的单元,因此在T1时被激活的命题在T2时便处于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