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 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单元备课
质的性质,猜测它们的微观组成情况。
生:固态:分子间作用力大,位置固定
液态:分子间作用力较小,位置能够移动 气态:分子间作用力非常小,能够自由移动
师:让生读想想议议,利用猜测能否解释。蜡凝固后体积缩小。 生:固态比液态分子排列紧密。
师:让生自己阅读本部分教材内容,并掌握几种状态的物质的分子构成情况及特点。
(四)、原子及其结构
师:提出问题:分子能不能再分? 生:讨论,能
师:的确,分子能再分割,但一旦分了,分割后的微粒就不再具备原来物质的性质了,因此,我们说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最小微粒。
师:将分子再次分割后的更小微粒是什么样的?它能否再分呢?让生带着问题自学本节最后一部分内容。
生:阅读总结原子的核式结构
师:针对原子的核式结构,强调几种微粒的大小关系。 师:为了能让学生对该部分内容,进行简单的说明:
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外面广大的空间是电子围绕转动的空间,原子核与原子相比非常小,如果将一个原子比作是一个能容纳数万人的体育场,那么原子核相当于一只小小的蚂蚁。
三、巩固提高
1、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时候,体积变化正确的说法是( ) A、体积都变小 B、体积都变大
C、有的体积变大,有的体积变小 D、无法判断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B、液体有一定形状和体积 C、液体有一定的体积,没有一定的形状 D、气体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四、课堂总结
让学生以谈话方式,谈自己本节课的体会与收获。 四、利用课件展示练习题 五、板书设计
二、 质量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单位;通过实际
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探究认识物体的质量是
不随物体形状、状态、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天平的使用技能训练,培养
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1、重点:质量单位和用天测物体的质量;2、难点:天
平的使用方法。
教学准备:托盘天平(砝码)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研究过,整个宇宙都是由物质组成的,而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都是物体,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并回答它们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
二、进行新课: (一)质量
师:从学生列举的物体中,找出类似的几种:铁钉、铁锅;木桌、木椅。让学生进一步思考,这两组物体有何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生:每组的两个物体都是由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之处是两个
物体中所含的物质的多小是不同的。
师: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小叫做质量。
师: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的“**物体有多重”指的就是质量,物体含有物质越多,我们就说其质量大,反之,其质量就小。
师:让生思考日常生活中我们表示物体质量 大小的单位是什么?
生:斤、两、公斤??
师:国际上,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Kg),其大小 与我们平时的“公斤”是相等的,也就是说,质量为1Kg的物体就相当于2斤。
师:介绍国际上质量的其他单位:t、g、mg。 1t=1000Kg 1g=1000mg 1Kg=1000g
师:引导学生分析: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二)、质量的测量
师: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日常生活中测量质量 的工具有哪些?
生:秤(杆秤、台秤、电子秤)、天平
师: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工具是天平,介绍天平、砝码及其测量原理(结合课件进行处理)。
(三)、天平的使用
师:任何一种测量工具在使用前都要进行观察,让学生思考天平在使用前应观察什么?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