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省潍坊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教学质量监测(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二阶段性教学质量监测
历 史 试 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王家范的《中国历史通论》说:“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这里,谈到了西周政治的一大特点,即 A.天子并不掌握实权 B.中央实现绝对集权 C.贵族权力超越天子 D.地方拥有自治权力
2.古代中国的牌坊多建于祠堂前或村口,起着教化族人、警示来者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古代中国
A.重视文化修养
B.宗族观念浓厚 C.宣扬安土重迁 D.崇尚高官厚禄
3.热播电视剧《芈月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周赧王号令六国诸侯临时组建一支6000人的队伍勤王。等到了约定出兵的日子,韩、赵、晋因国内乱自顾不暇,齐国不予理睬,最终勤王不成。”这一情节充分说明
A.周王权威开始削弱 B.齐国当时实力最大 C.宗法分封制受冲击 D.贵族政治彻底瓦解
4.以下是两幅古代不同时期的山东地图。左图到右图的变化主要说明了古代山东地区
A.受中央政府的控制加强 B.行政区划范围由小到大 C.在全国的政治地位提高 D.行政机构设置由繁到简
5.汉武帝于首都长安设立司隶校尉,负责纠察京师百官和三辅、三河、弘农七郡,其主要目的是
A.冲击宗法关系 B.削弱封国权力 C.加强中央集权 D.稳定地方秩序
6.汉武帝元封五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代表中央以监察各州,到了东汉末年汉灵帝改为州牧,州牧集所在州行政权、军权、财权于一身。由此可见东汉末年 A.刺史监察地方的职能被弱化 B.皇权遭遇相权严重挑战 C.赋予监察官员更大权力 D.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得到加强
7.唐朝设御史台“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纠正百官之罪恶”。御史台所属机构有:台院、殿院和察院,分别“掌纠举百僚、推鞫(审判)狱讼、弹劾违法”,“纠察朝仪”,“巡按州县、纠视刑狱”等。材料表明唐朝御史台 A.能够谏正皇帝的过失 B.逐步取代宰相地位 C.职广位重,监察百官
D.能够杜绝官场腐败
8.“元代行省长官在忽必烈时期主要职掌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物,成宗时,可就领本省军队。同时,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由此可知,元代 A.地方政府有较大独立性
B.行省权力受到中央节制
C.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 D.专制主义皇权达到顶峰
9.洪武元年,明太祖命儒臣修女诫,他对学士朱升说:“治天下者,正家为先。正家之道,始于谨夫妇。”洪武三年,正式明确“皇后之尊,止得治宫中嫔妇之事,即宫门之外,毫发事不得预焉”。材料主要反映出明太祖 A.注意吸取前朝覆亡的教训
B.力图阻止相权的扩大
C.认识到家事国事同等重要 D.欲抑制外戚,严防恃宠干政
10.有学者认为,明代皇帝的批红权原则上不可超越票拟而径自为之,票拟则经过批红而成为行政命令。君主如主动下手诏、中旨处理政事,也必须送内阁“商确可否”。“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内阁如不同意,便可将手诏、中旨“封还”“执奏”,拒绝拟旨。材料反映出明代 A.君主专制遭到了削弱 C.出现近代内阁的雏形
B.内阁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 D.皇帝借助内阁牵制朝中大臣
11.学者认为,科举制是一种由中央确定标准,决定取舍的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比如说,唐代的“乡贡”,地方官不再掌握推荐的权利,只不过奉命行事,按照中央规定的具体选官
标准进行资格审查和预选而已。明清的“乡试”,实际上成为全部由中央操办的全国统一的分区考试。根据以上材料,科举制的确立 A.扩大了统治社会基础 C.培养大量高素质人才
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选才标准越来越公平
12.古代雅典人将流放视为一种比死刑更为严重的刑罚,因而雅典城邦对被处死刑者以逃亡他乡而逃避死刑的情形加以放任。这体现了古代雅典 A.城邦至上的观念 C.人民主权的思想
B.平等自由的理念 D.法律至上的意识
13.在雅典,富裕公民必须履行广泛的公益捐献义务,如负责装备战舰,负责与祭祀、举办节日庆典有关的各项活动,同时又将其剥削所得的一部分拿出来,供公民中的贫穷阶层分享。这深刻揭示了
A.财富分享推动了雅典社会进步
B.富裕公民的捐献增强公民内部团结 C.公民的贫富分化造成城邦分裂 D.集体意识是城邦政治的重要保证
14.《十二铜表法》第9条规定:“不得为了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对刑事判决不服的,有权上告??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该条款体现了 A.制定法律的权力由罗马元老院掌握 B.重视审判程序规范以保证公平公正 C.崇尚法治的精神和追求平等的决心 D.所有人的权利都能得到法律的保障
15.公元前123年的罗马《索贿罪法》规定,主持审理贪污受贿案件的裁判官应按照法定程序,从拥有一定财产的居民中挑选50名陪审员,组成审判团参与审判。由此建立起来的陪审制
A.照搬了希腊的司法制度 B.标志着罗马法律的日臻完备 C.反映了罗马政体的改变 D.体现了罗马司法程序的进步
16.查士丁尼法典规定,所有妇女不论有夫无夫,不论是债权担保或是提供物权担保,都在禁止之列。但是,大法官们在实施过程中,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该法进行了部分调整,规定妇女如遇特殊情况时可以作为担保人。这表明 A.罗马法充分保护平民权益
B.执法者具有任意裁判的权力
C.罗马法在实践中具有灵活性 D.妇女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
17.秦国自从孝公采纳商鞅的建议,专以富国强兵为目标后,进入仕途的途径主要是 A.开辟田畴,戮力农业
B.临阵奋勇,争先杀敌
C.经商赚钱,积累财富 D.分科取士,加强皇权 18.下列变法措施与结果对应,符合史实的是 选项 变法措施 A 结果 梭伦改革:确定财产等级 打破贵族对政权的垄断,赋予平民参与高级管理权力,为政治民主化开辟道路 B C 孝文帝改革:均田制 阿里改革:保护民族工业发展 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 民族工业实现前所未有的发展,实现了埃及近代化 D 戊戌变法:奖励工商业发展 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19.王安石改革科举考试,主张不考士子对经文的死记硬背,而是考察学生是否理解经义。另外还要考时、务、策三道,以考核士子对天下大事的分析处理能力。王安石这样做的目的是
A.选拔真才实学的人
B.改革学校整顿太学
C.惟才用人提拔官员 D.克服恩荫择优录官
20.梁启超认为王安石变法“取尧舜以来之弊政而一扫之。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也”。这一看法 A.客观中肯,切中时弊 C.过于拔高,服务现实
B.背离事实,无端歪曲
D.标新立异,创新史观
21.1521年,德国维登堡一家作坊印制了很多幅对帧木板画。其中一幅的左侧是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右侧是高高在上的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这幅画意在 A.推销“赎罪券” B.倡导宗教宽容 C.反对宗教信仰 D.抨击罗马教廷
22.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论述一场战争的影响时说:“现在沙皇政府遭到了惨败??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人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的觉醒时期开始了。”这一“觉醒”指的是开始认识到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