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福建省四地六校2016届高三化学第三次联考(12月)试卷
“四地六校”联考2015-2016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高三化学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Al:27 S:32 N:14 H:1 O:16 Ba:137 C:12 Cl:35.5
第一卷 选择题(共47分)
一、选择题(本题1-13每题2分,14-20每题3分,共 47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与生产、生活、环境等社会实际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绿色食品是生产时不使用化肥农药,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食品 B.加强化石燃料的开采利用,能从根本上解决能源危机 C.化学反应能够制造出新的物质,同时也能制造出新的元素 D.减少机动车尾气的排放,可以降低雾霾的发生 2.下列现象或事实可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 )
A.浓硫酸和浓盐酸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浓度均降低 B.SO2能使品红溶液和溴水均褪色 C.氯水和浓硝酸均要盛装在棕色试剂瓶中
D.NaCl固体中混有NH4Cl或I2,均可用加热法除去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明矾对自来水进行杀菌消毒
B.钠长期放置在空气中,最终将变成碳酸氢钠
C.CCl4、Cl2及HF中的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 D.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下列图示对应的操作规范的是( )
4、用固体样品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经过称量、溶解、转移溶液、定容等操作。
A.称量 B.溶解 C.转移 D.定容
5.下列金属防腐的措施中,使用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的是( ) A.地下钢管连接镁块
B.金属护拦表面涂漆
D.水中的钢闸门连接电源的负极
C.汽水底盘喷涂高分子膜
6.吸进人体内的氧有2%转化为氧化性极强的活性氧,这些活性氧能加速人体衰老,被称“生命杀手”。中国科学家尝试用Na2SeO3清除人体内的活性氧,Na2SeO3的作用是( ) A.还原剂 B.氧化剂 C.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
- 1 -
7.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0.1molCl2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A B.常温下,22gCO2和N2O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目为1.5NA C.标准状况下,2.24L水中含有O—H键的数目为0.2NA D.1molNa被完全氧化生成Na2O2,失去2NA电子 8.某小组设计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装置如图,通电后两极均 有气泡产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铜电极附近观察到黄绿色气体 B.石墨电极附近溶液呈红色 C.溶液中的Na向石墨电极移动 D.铜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①根据碳酸钠溶于水呈碱性,则碳酸钠既属于盐,又属于碱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③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悬浊液 ④根据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10.某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Fe作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B.负极反应:2H+2e===H2↑
C.工作一段时间后,两烧杯中溶液pH均不变 D.工作一段时间后,NaCl溶液中c(Cl)增大
11.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含Fe2O3杂质)为原料冶炼铝的工
艺流程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
-
+
直流电源 石墨 铜
含酚酞的饱和食盐
9、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
A.试剂X可以是盐酸 B. 反应①过滤后所得沉淀为氢氧化铁 C.图中所示转化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D.操作②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Na[Al(OH)4] +CO2=Al(OH)3↓+NaHCO3 12.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已知2C(s)+2O2(g)===2CO2(g) ΔH1;2C(s)+O2(g)===2CO(g) ΔH2,则ΔH1>ΔH2 B.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 Δ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 ΔH=-57.3 kJ/mol,若将含0.6 mol H2SO4
的稀硫酸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等于57.3 kJ D.需要加热的反应说明它是吸热反应
13.关于如图所示各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
-
- 2 -
A.装置①是原电池,总反应是Cu+2Fe
3+
3+
Cu+2Fe
-
2+2+
B.装置①中,铁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Fe+eFe
2+
C.装置②通电一段时间后石墨Ⅱ电极附近溶液红褐色加深
D.若用装置③精炼铜,则d极为粗铜,c极为纯铜,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2+
2--
-+
A.投入铁片产生H2的溶液中可大量存在H、Mg、SO4、NO3 B.将过量二氧化硫气体入冷氨水中:SO2+NH3·H2O=HSO3+NH4 C.1.0 mol·L的KNO3溶液中可大量存在H、Fe、Cl、SO4 D.硫化铜溶于硝酸的离子方程式为CuS+2H===H2S↑+Cu
-1+
2+
-1
+
2+
-
2-
15.如图所示,将铁棒和石墨棒插入1 L 1 mol·L食盐水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电键K与N连接,铁被保护不会腐蚀
B.若电键K与M连接,将石墨棒换成铜棒,可实现铁棒上镀铜 C.若电键K与N连接,正极反应式是 4OH-4e===2H2O+O2↑
D.若电键K与M连接,当两极共产生22.4 L(标准状况)气体时,生成了1 mol NaOH 16.下列实验现象与对应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17.X、Y、Z、W为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X、Z同族,Y、Z同周期,W是短周期主族元素
中原子半径最大的,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层数的3倍,Y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化学式H2YO4
B.X与W形成的两种化合物中,阴、阳离子物质的量之比均为1︰2 C.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Z>Y> W
D.X、Z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中,Z的气态氢化物较稳定 18.在固态金属氧化物电解池中,高温共电解H2O-CO2混合气体制 备H2和CO是一种新的能源利用方式,基本原理如图所示。下
操作 常温下将Cu片放入浓H2SO4中 Al2(SO4)3溶液中滴加过量氢氧化钡溶液 向某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再向溶液中加入新制氯水 向某溶液中加入CCl4,振荡后静置 体 生成白色沉淀 溶液先不显红色,加入氯水后变红色 液体分层,下层呈紫红色 现象 生成刺激性气味气结论 Cu与浓H2SO4反应生成SO2 Al(OH)3不溶于氢氧化钡溶液 该溶液中含有Fe 该溶液中存在I -2+-
-
- 3 -
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是电源的负极
B.阴极的反应式是:H2O+2eˉ=H2+O
2ˉ 2ˉ
CO2+2eˉ=CO+O
C.总反应可表示为:H2O+CO2 = H2+CO+O2 D.阴、阳两极生成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1
19.已知甲、乙、丙、X是4种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转化关系符合如图.则甲和X(要求甲和X能互换)不可能是( )
A.C和O2 B.SO2和NaOH溶液 C.AlCl3溶液和NaOH溶液 D.Cl2和Fe
20.将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u(NO3)2和KCl等体积混合后,用石墨电极进行电解,电解过程中,溶液pH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B段阳极只产生Cl2,阴极只产生Cu B.BC段表示在阴极上是H放电产生了H2 C.CD段相当于电解水
D.阳极先析出Cl2,后析出O2,阴极先产生Cu,后析出H2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3分)
二、(本题包括4小题,共53分)
21.(12分)A、B、C、X和Y均为中学常见物质,其中A、B 为单质,X、Y为化合物,C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形成的单质, 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如右图所示反应,请填空: (1)若X是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 Y的化学式为 。 (2)若X是一种黑色磁性物质,且Y具有两性,则A与
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
(3)若组成A的元素在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B为气体,则以B和C为电极反应 物,Y溶液为电解质溶液构成的燃料电池,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______。 (4)若B是红色固体Cu,常温下,将除去表面氧化膜的Al、Cu片插入浓HNO3中组成原电池
(图1),测得原电池的电流强度(I)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2所示,反应过程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I/A 0 t1 图2
+
0-t1时,原电池的负极是Al片,此时,溶液中的H向___ 极移动(填Cu或Al);t1时,原电池中电子流动方向发生改变,其原因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4 -
+
t/s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