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二○一八年秋季期中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语文
题号 得分 一 (一) (二) 二 (三) (四) (五) 三 总 分 考生注意:本试卷共三道大题,满分100分,时量120分钟。
一、语言知识积累与运用(22分)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生命因为等待而充满了希 (jì) ,生活因为等待而勃发着生机。看小鸟 (qī) 息在枝头,(wǎn) 转吟唱等待光明的沐浴;看蝉涌出地面,攀爬上树等待生命蜕( )变;看种子.破土而出,努力生长等待生命的怒放。姜太公的直钩垂钓,等待一场王的邂逅,只为抱负得以实现。伯牙的高山流水,等待子期的侧耳倾听,只为寻到千古知音。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放眼一望,房干山层峦叠嶂、怪石嶙峋,这巧夺天工的美景真是令人陶醉! ....B.这两本成语词典各得其所,一本重视溯源,一本例句丰富,特色都很鲜明。 ....C.谈起电脑、互联网,这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D.西湖边的垂柳却花枝招展,嫩叶满枝,翩翩起舞,仿佛在迎候远方的客人。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在学校举办的“青春万岁”主题演讲会上,同学们和许多共青团员争先恐后的上台演讲。 B.在旅游旺季到来之际,我市推广并通过了“美丽乡村游”的休闲旅游政策。
C.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交通部门要加强安全宣传,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
D.青年人应当把自己的梦想与民族的梦想紧密相连,刻苦学习,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为中国梦的实现而贡献力量。
4.下列各项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道家经典著作之一,属于语录体。 B.《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著名的散文有《背影》《荷塘月色》等。
C.《天净沙·秋思》作者是元代散曲家马致远,“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D.《济南的冬天》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5.名著阅读(4分)
(1)《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的一本回忆散文集,共收录了他的十篇回忆散文。下列文章不属于《朝花...
夕拾》的一篇是( )(2分)
A.《父亲的病》 B.《琐记》 C.《故乡》 D.《无常》
(2)《朝花夕拾》中有一篇散文提到谋死隐鼠一事,你知道鲁迅的隐鼠究竟是怎么死的吗?写谋死隐鼠
的是哪篇文章呢?(2分)
6.综合性学习(4分)
(1)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不超过10个字)(2分)
目前,全球已有85个国家的2300余所高校开设了汉语课程,3000万外国人正在学习中文。许多外国人为留学、就业、投资、贸易等,苦学“方块字”,苦练“中国话”。英国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拨款100万英镑普及中文学习;美国将汉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韩国不少企业都开设中文学习班。
(2)戏剧戏曲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学校决定进行一次关于“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综合活动。请为本次活动设计一条富有感染力的宣传标语。(2分)
7.古诗默写。(4分)
(1)默写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二、阅读(38分)
(一)阅读古诗,完成8—9题。(5分)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8.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所展现的画面。(2分)
9.你从“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中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语段,完成10—13题。(12分)
【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
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十二章》)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
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10.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博学而笃志 笃: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年与时驰 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2.【乙】一文中,作者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_______”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也归
结为一个“ ______”字,对比鲜明。(2分)
13.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志”,结合《 <论语>十二章》和《诫子书》两篇课文,
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志”与“学”的关系的。(4分)
(三)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文字,完成14—15题。(5分)
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看,隐去了。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像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后来呢? 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吧……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14.长妈妈讲的故事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15.请分析划线句子的含义。(3分)
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吧…
(四)阅读下文,完成16—18题。(6分)
散 步 莫怀戚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象小时候我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的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边,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6.“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高大的父亲”这句话里
的“早已”与“还”、“强壮”与“高大”能否互相调换?为什么?(2分)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