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练习题:第三单元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练习题:第三单元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基础知识】
知识点 1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1.政治腐败:明代________,政治日益________。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如__________在位48年,竟然有20年不上朝。当时皇室内部钩心斗角,大臣们更是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2.社会动荡:朝政的混乱,造成________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皇帝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知识点 2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1.原因
(1)明朝末年,____________越发严重,__________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____________异常尖锐。
(2)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饥民遍野,官府催征如故。 2.经过
(1)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提出“____________”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2)1644年,李自成在________建立政权,国号________。
(3)________年4月,李自成率军攻进北京城内,明朝末帝________在绝望中自缢。统治长达________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知识点 3 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1.满洲兴起
(1)兴起:明朝后期,活动于我国东北地区的________不断发展壮大。
(2)建国:1616年,__________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________。 2.清朝建立:努尔哈赤死后,________继位,继续进攻明朝。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________;次年,改国号为________。
3.清兵入关:明朝灭亡以后,驻守重镇山海关的明军将领________降清,引清兵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李自成在________交战失利,退回北京,随即离京西行,转战各地,最后失败。
【基础达标】
1.以下关于明朝后期政治腐败主要表现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B.土地兼并严重
C.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 D.明末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
2.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队伍很快发展到100多万人。这主要是因为他提出了哪一口号( )
A.“均田免赋” B.“替天行道” C.“洗涤朝廷”
D.“高筑墙,广积粮”
3.1616年,下列哪一位人物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了后金政权( ) A.阿骨打 B.阿保机 C.努尔哈赤 D.皇太极
4.某班第二小组进行历史活动探究,他们观察了1644年4月的形势图,并探讨下列问题,请你和他们一起寻找答案吧。
1 / 6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练习题:第三单元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1)地图中出现的大顺政权是由谁何时何地建立的?这一政权最辉煌的成就是什么?
(2)地图中的清政权是由谁在哪年建立的?此政权是由哪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
(3)地图中的形势后来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能力提升】
1.下列对明末农民起义爆发原因的分析中,错误的一项是( ) A.阶级矛盾尖锐 B.自然灾害沉重 C.民族危机加剧 D.统治阶级腐败
2.1643年,李自成率军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李自成之所以能够顺利建立政权,其主要原因有( )
①提出“均田免赋”口号,得到人民拥护 ②严明的军纪 ③起义军英勇作战 ④清兵入关灭亡明朝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3.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帝,据说是在现在北京景山公园万岁山东麓一株老槐树上自缢的。他是听到哪一消息后绝望而死的( ) A.吴三桂投降清军 B.皇太极建立清朝 C.清军占领山海关 D.李自成攻入北京 4.下面的内容,与努尔哈赤有关的是( ) A.建立后金 B.推翻明朝 C.改国号为清 D.改族名为满洲
5.俗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如果将李自成比作螳螂,把明朝比作蝉,这里的“黄雀”应该指的是( )
A.辽 B.金 C.元 D.清
6.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其中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是( )
A.秦、汉 B.元、清 C.金、元 D.辽、宋
2 / 6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练习题:第三单元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7.在17世纪中期的中国,硝烟弥漫,出现了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战乱和动荡。 【战乱中的北京】
在这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北京城里自杀了一个皇帝,逃跑了一个皇帝,从关外又杀进来一个皇帝,中国的政坛上进行着残酷的权力争夺。
(1)请写出北京城里“自杀的皇帝”和“逃跑的皇帝”分别指的是谁。
(2)“杀进来一个皇帝”是指哪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什么政权的皇帝?
【对比中的分析】
(3)对比两则图片,分析这两种情形出现的原因,以及带给你的感悟。
【学科素养】 1619年春,努尔哈赤率领军队5万人在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与明军四路军队约11万人进行决战。
在这次战役中,后金在作战指挥上采用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方针,5天之内连破三路明军,缴获大量军用物资。
萨尔浒战役是一次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关于萨尔浒之战后,双方政治势力的变化,有如下两种观点,请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与明军交战的努尔哈赤建立了清朝。
3 / 6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练习题:第三单元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2)清朝推翻了明朝的统治。
4 / 6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