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不安全行为控制
人的不安全行为控制
小庄矿业有限公司
安监部 赵 华
人的不安全行为控制
生产事故的频发已成为制约生产发展与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现代企业也越来越意识到安全就是命脉、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形象,确保安全生产已成为企业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机械设备的可靠性不断提高,工作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人在系统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由人的失误而诱发的事故已成为事故的主导因素。如何从控制人的角度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控制事故的发生已成为事故预防的焦点,本文将分析人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原因,影响因素以及如何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的产生。
0 引言
生产安全事故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包括与生产经营有关的活动)中突然发生的,伤害人身安全和健康,或者损坏设备设施,或者造成经济损失的,导致原生产经营活动(包括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活动)暂时中止或永远终止的意外事件。 引发生产事故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缺陷。而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生产经营单位作业人员在进行生产操作时违反安全生产客观规律有可能直接导致事故的行为,亦是事故频发的主要因素,研究人不安全行为产生、影响因素及预防对策是事故控制最有效的方法。
二、人的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
人的生理、心理、社会和精神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一个人的行为总是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所以当一个人的行为受到这些因素
的干扰时,就容易产生失误。影响人误的因素很多,下面从自身、外部两个方面分别介绍人因失误的影响因素。
1、自身方面的影响因素
自身方面(即个体角度)来讲,个体因素可以从认知、生理、心理和素质四个方面来分析,其中,心理因素对人的行为影响最为严重,因此着重分析心理因素。
(1)认知功能
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再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也就是认知过程。
(2)生理因素
人作为一种现实的机体不可能随心所欲,完美无缺。一些人误是由人的生理上的限制造成的,如体力界限、反应速度界限、生物节律界限等。
(3)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习惯心理:正确的习惯性动作对于常规性正常工况下的作业时有效的。但在异常工况下,就可能受习惯性心理的作用,而忽视了在异常工况下才出现的特殊信息而造成失误;②麻痹心理:当一个人心理处于麻痹状态时,对客观外界新信息的感知力下降,会因反应迟钝造成失误;③侥幸心理:存在种种侥幸心理的人认为那个可怕的“万一”与自己无缘,凭自己或他人的经验而无视章程,把偶然的侥幸推
广为必然的稳定,导致本可以避免的事故发生;④自负心理;过度相信自己的能力和经验,而忽视了环境的变化,这是那些技艺高超的人容易陷入的心理状态;⑤紧张心理:当发生某些突发事件或非常规事件时,这些突然而又强烈的刺激会引起严重的心理紧张,一般还会伴有作业量的突然增加,作业时间紧迫,因而使大脑歪曲感知信息而陷入混乱,能力下降,造成事故或扩大事故;⑥求快心理;由这种心理的人具有一种任务感,竭力尽快完成某个目标或完成某个指标任务而不够冷静,不能全面感知、评价整个系统的即时状态而酿成事故;⑦厌倦心理:除身体疲劳、人体生物节律等可使人感到厌倦外,紧张又单调的作业也十分容易使人感到厌倦,表现出对作业的无兴趣、心不在焉,因此造成失误;⑧逆反心理;这种心理一般会由不满情绪郁结而成。表现为人的言行与主观愿望相反,当这种心理发展到某一程度时,会造成严重的不安全行为。
(4)素质因素
个体的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工作的质量以及系统的安全,素质因素包括个体的年龄,责任心,个性,知识,技能,经验等。良好的素质可以高效、稳定、安全的完成系统所期望的目标。
2、外部影响因素
不良的外部环境、工作指令缺陷及工作任务自身特点等方面的原因导致员工处理信息能力下降,从而产生失误。其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点:
(1)人机工程因素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