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支模施工方案
**工程高支模施工方案
应经项目分管负责人审批签字,并组织有关部门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实施。
(10)各类作业平台、卸料平台应按相关规定编制施工方案,项目负责人审批签字并组织有关部门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作业。架体应保持稳固,不得与施工脚手架连接。作业平台上严禁超载。
(11)拆除模板支撑时应采用可靠安全措施,严禁高空抛掷。
(12)安装楼面模板时,在工作面下1m处满挂兜网作为水平防护措施,以确保安全。
八、混凝土浇筑方法及技术措施
1、施工部署
本工程现场布置1台汽车砼输送泵负责混凝土泵送,混凝土从低处向高处分层浇捣,浇捣作业在白天且天气晴朗时进行,各专业负责人及施工人员、安全员跟班作业,负责检查督促,同时做好各方协调工作。
2、施工方法 (1)准备工作
1)钢筋的隐蔽检查工作已经完成,并已核实预理件、线管、孔洞的位置、数量及固定情况无误。
2)模板的预检工作已经完成,模板标高、位置、尺寸准确符合设计要求,支架稳定,支撑和模板固定可靠,模板拼缝严密,符合规范要求。
3)混凝土浇筑前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方案的三级技术交底。
4)浇筑混凝土用架子、走道及工作平台,安全稳固,能够满足浇筑要求。
5)混凝土浇筑前,仔细清理泵管内残留物,确保泵管畅通,仔细检查井字架加固情况。
6)浇筑砼前,模板必须预先浇水湿润。
(2)混凝土浇筑和振捣一般要求,混凝土浇筑采用砼输送泵由低处向高处浇筑。 1)浇筑混凝土时为防止混凝土分层离析,混凝土由料斗、泵管内卸出时,其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超过时采用串筒或斜槽落下,混凝土浇筑时不得直接冲击模板。
2)浇筑混凝土时设专人看模,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生变形移位时立即停止浇筑,并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修整完好。
3)使用插入式振捣棒要快插慢拨,插点呈梅花形布置,按顺序进行,不得遗漏。移
28
**工程高支模施工方案
动间距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50棒应为52.5cm,取50cm;30棒应为40.5cm,取40cm)振捣上一层时插入下一层混凝土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出现浮浆及不出现气泡、下沉为宜。
4)浇筑混凝土时应分层连续浇筑,控制分层浇筑厚度不宜超过40cm。梁侧及梁底部位要用φ30或φ50插入式振捣棒振捣密实,振捣时不得触动钢筋和预埋件。梁、柱节点钢筋较密时要用小直径振捣棒振捣,并加密振点。浇筑板的混凝土虚铺厚度要略大于板厚,振捣完毕后用1.5~4 m刮尺刮平。
3、混凝土养护
(1)浇筑完梁、板后在12小时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 (2)养护时间不少于14d。 4、试块制作
在现场制作28d 标准养护试块及备用试块、同条件养护试块。同条件试块置于现场
带篦加锁铁笼中做好标识同条件养护。
5、质量要求
(1)混凝土所用的水泥、骨料、外加剂等必须符合规范及有关规定,使用前检查出厂合格证及有关试验报告。
(2)混凝土的养护和施工缝处理必须符合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定本方案的要求。 (3)混凝土强度的试块取样、制作、养护和试验要符合规定。
(4)混凝土振捣密实,不得有蜂窝、孔洞、露筋、缝隙、夹渣等缺陷。
(5)预留洞宽度大于1m的洞底,在洞底平模处开振捣口和观察口。避免出现缺灰或漏振现象。
(6)钢筋模板工长跟班作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设专人检查钢筋、模板。 (7)浇筑前由生产部门经常注意天气变化。如有大雨缓时开盘并及时通知搅拌站。如正在施工中天气突然变化,原则是小雨不停,大雨采取防护措施。其措施是:已浇筑完毕的混凝土面用塑料薄膜覆盖,正在浇筑的部位采用搭设防水棚。
(8)浇筑时要有专门的铺灰人员批挥浇筑,切忌:“天女散花”,分配好清理人员和抹面人员。楼面板必须用1.5~4 m刮尺刮平。
(9)做好混凝土浇筑记录。
(10)每次开始浇砼前必须做好开盘鉴定,项目部技术人员与搅拌站技术人员同时签认
29
**工程高支模施工方案
后方可开始,并且随机抽查混凝土配合比情况和坍落度情况。
九、监测措施
本项目采用门式脚手架支撑体系,在搭设和钢筋安装,砼浇捣前、施工过程中及砼终凝前后,必须随时监测。本方案采取如下监测措施:
1、班组日常进行安全检查,项目部每周进行安全检查,分公司每月进行安全检查,所有安全检查记录必须形成书面材料。
2、日常检查,巡查的重点部位:
(1)杆件的设置和边接、连墙件、支撑、剪刀撑等构件是否符合要求。 (2)地基是否积水,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悬空。 (3)连接扣件是否松动。
(4)支撑体系是否有不均匀的沉降、垂直度。 (5)施工过程中是否有超载的现象。 (6)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7)支撑体系和各杆件是否有变形的现象。 3、在承受六级大风或大暴雨后必须进行全面检查。
4、要浇捣梁砼前,由项目部对脚手架全面系统检查,合格后才开始浇砼。在浇砼过程中,由专职安全员、施工员对高支模体系检查、随时观测支撑体系的变形情况。发现隐患,及时停止施工,采取措施。
5、监测方案包括:
(1)监测项目:支架沉降、位移和变形。 (2)监测点布设:
零一车间、零二生产车间、机修车间、总装精加工车间每层均布设1、3、5、7、9、11、13、15、A、D轴十个监测剖面,动力车间布设1、3、5、7、A、C六个监测剖面。每个监测剖面应布置2个支架水平位移观测点和3个地基稳定性沉降观测点及3个支架沉降观测点。
必须使用经纬仪、水平仪等监测仪器进行监测,不得目测,监测仪器精度应满足现场监测要求,并设变形监测报警值。
(3)监测频率:
在浇筑砼过程中应实施实时监测,一般监测频率不宜超过20~30分钟一次。
30
**工程高支模施工方案
高支模搭设允许偏差及预警值要求
项目 3m<L≤4m 立杆钢管弯曲 4m<L≤6.5m 水平杆、斜杆钢管弯曲 L≤6.5m ≤20 ≤30 绝对偏差≤30 相对值≤H/400 ≤10mm 12mm 25mm 22mm 0.75×H/400 5 mm 经纬仪、水准仪 经纬仪、水准仪 经纬仪、水准仪 经纬仪、水准仪 经纬仪、水准仪 允许偏差㎜ ≤12 预警值㎜ 8mm 检查工具 经纬仪、水准仪 立杆垂直度全高 立杆脚手架高度H内 支撑沉降 十、应急救援预案
1、概况
本工程零一生产车间、零二生产车间、机修车间及总装精加工车间的首层至四层结构及动力车间均为高支模工程,在高支模区域内施工极可能发生高空坠落、模板坍塌、物体打击等重大事故。本预案针对梁板高支模施工可能发生的高空坠落、模板坍塌、物体打击紧急情况的应急准备和响应。
2、机构设置
为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能够快速反应、救援,项目部成立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项目经理吴帆明为第一安全责任人,技术负责人蔡灿强为直接安全责任人,陈裕为现场专职安全管理员,并相应成立高支模施工管理领导小组。
组 长:项目经理 ** 副组长:现场技术负责人**
组 员:安全员**、施工员**、木工班组长**及各施工班组长。 3、报警救援及其他联络电话
报警救援及其他联络电话
单位或姓名 火警 公安 医疗 交通 公司办公电话 电话 119 110 120 122 86663026 单位或姓名 组长(项目经理):** 副组长(现场技术负责人):** 组员:** 组员:** 组员:** 电话 ** ** ** ** ** 31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