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心理学练习题

社会心理学练习题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7 18:51:03

二、多项选择题。

1.自我概念的功能有( )。A保持个体内的一致性 B.解释经验C.决定期待D.反思自己 2.影响自尊的因素,包括( )。

A.家庭中亲子关系的影响 B.行动表现的反馈

C.选择参与和扬长避短 D.根据相似性原理正确进行社会比较 3.自我意识,亦称为( )。A.自我 B.镜我 C.自我概念 D.反思自我 4.身份是由个体的( )决定的自我认同。A认知地位B社会地位C身份地位D处境地位 5.社会知觉包括对( )知觉。A.他人 B.社会 C.群体 D.自我 6.自我意识的形式包括( )。A.自我认识 B.自我体验 C.自我控制 D.镜我 7.自我概念形成的信息来源是( )。

A.他人的反馈 B.反射性评价 C.根据自己的行为来推断 D.社会比较 8.自我控制的功能包括( )。A.制止作用 B.发动作用 C.改变作用 D.比较作用 9.自我效能感的信息来源包括( )。

A.个体掌握的经验 B.替代性经验C.生理和情绪状态 D.社会比较 10.影响自尊高低的因素包括( )。

A.生活中的成败经验 B.社会比较得来的信息 C.自己的内部标准 D.自我反思 三、填空题。

1. 自我知觉是指 ,内容有两个基本成分: 和 构成。 2. 自我概念形成的信息来源是 、 、 、 。 3. 影响自尊高低的因素有 、 、 。

4.自我控制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 , , , 。 5.自我效能感的信息来源包括: 、 、 。 四、名词解释。

1. 自我意识:自我意识也称为自我,自我概念,是个人对自己及对自己与客观世界的关系的

意识。

2. 自我服务偏差:人们由于我们在自我价值定向理论中强调的自我价值保护倾向,喜欢用好

的眼光去观察自己,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于自己而否认对失败负有责任,这种偏差被称作自我服务偏差或利己偏差。

3. 自尊:是指个人对自我价值和自我能力的情感体验,属于自我系统中的情感成分,有一定

的评价意义,简而言之,自尊是对自己的一种情感体验。

4. 自我控制:是指个体对自身的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控制。它是以自我意识的发展为基础,以

自身为对象的人类高级心理活动。

5. 自我效能感: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完成某项特定任务或应付某种情境的主观判断。 四、 简答题

1.什么是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也称为自我,自我概念,是个人对自己及对自己与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不仅包括对自己各种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外貌等)、心理特征(如兴趣爱好、性格、能力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的认识(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和作用等),还应包括伴随自我认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以及自我控制(在成功或失败后的自我感受,戒烟、戒酒的自我意向等)。自我意识包括三个层次:对自己及其状态的认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认识;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认识。自我意识不仅是人脑对主体自身的意识与反映,而且人的发展离不开周围环境,特别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制约和影响,所以自我意识也反映人与周围现实之间的关系。

13

2.自我认识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得?

通过他人认识自己包括社会比较(平行比较、上行比较与下行比较)和反射性评价、自我观察(态度的自我知觉、情绪的自我知觉、内部动机和过度合理化效应)和内省。 3.试述自我知觉理论的主要观点。

自我知觉理论主张,当我们的态度、情绪以及其他内在状态处于模糊不清或摇摆不定时,我们就会站在外部观察者的位置上,通过观察自己的行为和该行为发生时的情境来获得自我知觉。该理论有如下两个要点:第一,只有在不确定自己的感受如何时,我们才会通过自己的行为来推论自己的感受。第二,人们会判断,自己的行为是真实地反映了自己的感受还是受到了情境的影响。个体是通过对自己的外显行为及行为发生的情境进行分析来获得自我知觉的。如果个体未受外部环境的引诱和约束,自由地做出某种行为,那么该行为就真实地表达了个人的内在特性;相反,如果外界压力很大,即个体的行为是迫于外界环境的约束做出的,那么就不能代表个体的内在状态、特性和态度。 4.什么是过度合理化效应?

给人们奖励让他们做自己喜欢的事会让他们将其行为归因于奖励,这样就会削弱他们对内部动机(因为兴趣而去做)的自我知觉,从而产生过度合理化效应。所谓过度合理化就是指人们认为自己的行为是由难以抗拒的外在原因所引起的,从而使他们低估了内在原因引发该行为的可能性。

5.你怎样理解自尊的定义?

自尊是指个人对自我价值和自我能力的情感体验,属于自我系统中的情感成分,有一定的评价意义,简而言之,自尊是对自己的一种情感体验。它不需通过理性的评价和判断,即不依靠逻辑的过程即可形成。自尊可以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并且具有跨时间和情境的一致性。按照自我价值定向理论,自尊是个人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对自己进行价值评判后获得的自我价值感。当评价的结果是肯定的,自我价值感得到确立时,个体就获得较高水平的自尊,反之自尊会受到伤害,出现自贬。 五、 论述题

1.某日富商闲来无事,就到大街上散步,刚走不远,他看到前面有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正满脸堆笑地向他走来,眼神里充满渴望。富商见此怜悯之情油然而生,毫不犹豫地将一元钱丢进推销员的怀中,就缓步走开了。他以为能听到一句感谢的话,回头看时正遇上推销员那不领情的眼神,他才忽然觉得这样做不妥,就连忙返回,很抱歉地对推销员解释说:“对不起,我刚才忘了拿笔,希望你不要介意。”说着便从笔筒里取出几支铅笔,最后又说:“我们都是商人,都不能做赔本的买卖。你有东西要卖,而且上面有标价,我照价付给了你钱,我也要拿走我买的东西。”

这件事富商并没有放在心上,他只是觉得对任何人都应该尊重,不管他自己是否需要。 几个月过后,富商出席一个商业活动,作为公众人物,许多人都与他寒暄。快到中午用餐时,他身边的人不那么多了,这时一位穿着整齐的年轻人迎上前来,用充满感激的目光注视着他,富商感到很纳闷,但一时也想不起来这个人是谁,此时年轻人说话了:“您早就不记得我了吧?我也是才知道您的名字,但不管您是一个名人还是一个普通人,我永远忘不了您。我是数月前那个铅笔推销员,当时您的举动给了我足够的尊严。在此之前我一直觉得自己像个乞丐,一个推销铅笔的乞丐,不配得到任何人的尊重。因为很多人都只给我钱,并没有拿走一件商品,他们都认为我是一个乞讨者,直到您走过来并告诉我,说我是一个商人为止。您虽然拿走了一元钱的商品,但却为我重新找到了尊严。您的话使我重新树立了自信,我立志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商人,今天我做到了。谢谢您!”

14

请你运用社会心理学自我概念和自尊理论解释为何一句短短的话语尽然如此具有感染力?这个案例对你有何启示?

相关原理

1.自我概念:又叫自我图式,自我认识,是指个体对所有特征的认识的集合,包括个体对自己的社会角色、性格、能力、身体等方面的认识。包括理想自我、应该自我、和实际自我,三个部分若产生冲突的时候,个体就会产生负性的情绪,并导致长期的不良效果(我是怎样的人)。

自我概念形成的信息来源:

(1)他人的反馈。熟悉的他人对自我的清晰评价,使我们增加对自我的了解。 (2)反射性的评价。

(3)根据自己的行为来推断。 (4)社会比较。 自我概念的作用:

自我概念一旦形成就会影响个人的想法、情绪与行为。对行为的作用:自我表达,让真我表现出来,即自己的行为和自我概念是一致的。但由于受社会道德和规范的制约,要给别人一个好印象,就会采取策略性的自我表现。人们是从事自我表达还是自我表现,是受自我监控水平而定,所谓自我监控水平是指个体对社会情境的需要及据此采取相应行动的敏感性及灵活性。高自我监控的人往往会根据情境的需要而采取相应的行动,而低自我监控的人则根据自己的内心态度和自己的性格行动,因而在不同的场合行为是一致的。高自我监控的人适合搞公关、政治,而低自我监控的人则适合搞艺术、研究。

2. 自尊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满意的整体评价,可以是积极性的,也可以是消极的。自尊涉及到对自我情感和评价,自尊对心理和谐的影响具有重要作用。

影响自尊高低的因素: (1)生活中的成败经验。

(2)社会比较得来的信息。有时是无法选择的,如比赛时的比较。有时是可以选择的,往往会选择向下比,与不幸运的人比,以维护自己的自尊,或者将相似性降低以维护自己的自尊。

(3)自己的内部标准。理想自我(我们想成为的人,它激励我们实现自己的抱负)与现实自我表现的差距-抑郁,实际自我与应该自我(自己应该成为的人)的差距—焦虑,这两种情况会造成自尊的降低。

如何确立自尊?拥有自尊是人格成熟的重要标志,确立自尊的方法有: (1)学会向下比较,自我提升。

(2)选择性遗忘(对消极事件比对积极事件遗忘的更快)。

(3)使用防卫机制否认或逃避消极的反馈(肯定有利的,积极的反馈的可靠性,例如对待考试)。

(4)用自我障碍的策略为失败找借口(提前准备用来解释自己预期失败的一系列行为)。使用这种策略,失败了没人怀疑你的能力,成功了则人们会更相信你的能力。

(5)在自己某一方面的能力受怀疑时转到自己擅长的活动中去,以体现优势,增强信心,提高自尊。

2. 联系自身实际,运用社会心理学的自尊理论谈谈如何确立和维护自尊。 自尊:个体对自己的整体评价,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影响自尊高低的因素: (1)生活中的成败经验。

15

(2)社会比较得来的信息。有时是无法选择的,如比赛时的比较。有时是可以选择的,往往会选择向下比,与不幸运的人比,以维护自己的自尊,或者将相似性降低以维护自己的自尊。

(3)自己的内部标准。理想自我(我们想成为的人,它激励我们实现自己的抱负)与现实自我表现的差距-抑郁,实际自我与应该自我(自己应该成为的人)的差距—焦虑,这两种情况会造成自尊的降低。

如何确立自尊?拥有自尊是人格成熟的重要标志,确立自尊的方法有: (1)学会向下比较,自我提升。

(2)选择性遗忘(对消极事件比对积极事件遗忘的更快)。

(3)使用防卫机制否认或逃避消极的反馈(肯定有利的,积极的反馈的可靠性,例如对待考试)。

(4)用自我障碍的策略为失败找借口(提前准备用来解释自己预期失败的一系列行为)。使用这种策略,失败了没人怀疑你的能力,成功了则人们会更相信你的能力。

(5) 在自己某一方面的能力受怀疑时转到自己擅长的活动中去,以体现优势,增强信心,提高自尊。 Ch5

一、单项选择题

1. 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叫( ) A.角色 B.印象 C.自我概念 D.图式

2. 最重要的认知他人的信息线索( ) A.身体语言 B.身体运动 C.目光接触 D.面部表情

3. 个体对认知对象的某些品质一旦形成倾向性印象,就会带着这种倾向去评价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这是( )

A.马太效应 B.首因效应 C.光环效应 D.近因效应

4. 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最新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 ) A.刻板印象 B.首因效应 C.光环效应 D.近因效应

5. 以一定的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称为( ) A.印象管理 B.印象形成 C.初次印象 D.印象修正

6. 一般说来,( )更接近于大多数人印象形成过程的实际情况 A.加法模式 B.加权平均模式 C.平均模式 D.中心品质模式

7. 刻板印象具有( )的意义,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 A.消极 B.破坏性 C.概括定型 D.社会适应

8. 首因效应的存在表明( )很重要,个体对后续信息的解释往往是以其为根据来完成的。 A.印象形成 B.第一印象 C.信息加工 D.印象管理

16

搜索更多关于: 社会心理学练习题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二、多项选择题。 1.自我概念的功能有( )。A保持个体内的一致性 B.解释经验C.决定期待D.反思自己 2.影响自尊的因素,包括( )。 A.家庭中亲子关系的影响 B.行动表现的反馈 C.选择参与和扬长避短 D.根据相似性原理正确进行社会比较 3.自我意识,亦称为( )。A.自我 B.镜我 C.自我概念 D.反思自我 4.身份是由个体的( )决定的自我认同。A认知地位B社会地位C身份地位D处境地位 5.社会知觉包括对( )知觉。A.他人 B.社会 C.群体 D.自我 6.自我意识的形式包括( )。A.自我认识 B.自我体验 C.自我控制 D.镜我 7.自我概念形成的信息来源是( )。 A.他人的反馈 B.反射性评价 C.根据自己的行为来推断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