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计算机二级C语言2012年9月最新笔试与机试题库(含答案与解析)
int f(int x) { int y;
if(x==0||x==1) return(3); y=x*x-f(x-2); return y; }
main() { int z;
z=f(3); printf(\ }
程序的运行结果是
A)0 B)9 C)6 D)8 (35)下面程序段的运行结果是 char str[]=\ printf(\
A)67 B)0 C)字符′C′的地址 D)字符′C′ (36)若有以下定义: struct link { int data;
struct link *next; } a,b,c,*p,*q;
且变量a和b之间已有如下图所示的链表结构:
指针p指向变量a,q指向变量c。则能够把c插入到a和b 之间并形成新的链表的语句组是: A)a.next=c; c.next=b; B)p.next=q; q.next=p.next; C)p->next=&c; q->next=p->next; D)(*p).next=q; (*q).next=&b;
(37)对于下述程序,在方式串分别采用\和\运行时,两次生成的文件TEST的长度分别是
#include
{ FILE *fp=fopen(\ fputc(′A′,fp);fputc(′\\n′,fp); fputc(′B′,fp);fputc(′\\n′,fp); fputc(′C′,fp); fclose(fp); }
A)7字节、7字节 B)7字节、5字节 C)5字节、7字节 D)5字节、5字节 (38)变量a中的数据用二进制表示的形式是01011101,变量b中的数据用二进制表示的形式是11110000。若要求将a的高4位取反,低4位不变,所要执行的运算是 A)a^b B)a|b C)a&b D)a<<4 (39)下面的程序段运行后,输出结果是 int i,j,x=0;
static int a[8][8]; for(i=0;i<3;i++) for(j=0;j<3;j++) a[i][j]=2*i+j; for(i=0;i<8;i++) x+=a[i][j]; printf(\
A)9 B)不确定值 C)0 D)18
(40)下列程序执行后的输出结果是 void func(int *a,int b[]) { b[0]=*a+6; } main()
{ int a,b[5];
a=0; b[0]=3;
func(&a,b); printf(\ A)6 B)7 C)8 D)9 二、填空题
请将每一个空的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卡序号的横线上,答在试卷上不给分。
(1)测试的目的是暴露错误,评价程序的可靠性;而【1】的目的是发现错误的位置并改正错误。
(2)某二叉树中度为2的结点有18个,则该二叉树中有【2】个叶子结点。 (3)当循环队列非空且队尾指针等于队头指针时,说明循环队列已满,不能进行入队运算。这种情况称为【3】。
(4)在关系模型中,把数据看成一个二维表,每一个二维表称为一个【4】。
(5)在计算机软件系统的体系结构中,数据库管理系统位于用户和【5】之间。 (6)以下程序的输出结果是【6】。 main()
{ char c=′z′;
printf(\
(7)阅读下面语句,则程序的执行结果是【7】。 #include \ main()
{ int a=-1,b=1,k; if((++a<0)&&!(b--<=0)) printf(\ else printf(\
(8)下列程序的输出结果是【8】。 main() { int i;
for(i=1;i+1;i++) { if(i>4)
{ printf(\ break; }
printf(\
(9)以下程序的定义语句中,x[1]的初值是【9】 ,程序运行后输出的内容是【10】。 #include
{ int x[]={1,2,3,4,5,6,7,8,9,10,11,12,13,14,15,16},*p[4],i; for(i=0;i<4;i++) { p[i]=&x[2*i+1]; printf(\ }
printf(\ }
(10)以下程序的输出结果是【11】。 #include
void swap(int *a, int *b) { int *t; t=a; a=b; b=t; }
main()
{ int i=3,j=5,*p=&i,*q=&j;
swap(p,q); printf(\ %d\\N,*p,*q)) }
(11)以下程序的输出结果是【12】。 main()
{ char s[]=\
for(p=s+1; p
(12)以下程序的输出结果是【13】。 float fun(int x,int y) { return(x+y);} main()
{ int a=2,b=5,c=8;
printf(\
(13)有如下图所示的双链表结构,请根据图示完成结构体的定义: lhead data rchild struct aa { int data;
【14】 }node;
(14)fseek函数的正确调用形式是【15】。
一、选择题 (1)B 【解析】 N-S图是由Nassi 和 Shneiderman 提出的一种符合程序化结构设计原则的图形描述工具。它的提出是为了避免流程图在描述程序逻辑时的随意性上灵活性。
(2)D 【解析】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的主要原则可以概括为自顶向下、逐步求精、模块化及限制使用goto语句,总的来说可使程序结构良好、易读、易理解、易维护。
(3)B【解析】模块的独立程度可以由两个定性标准度量:耦合性和内聚性。耦合性是衡量不同模块彼此间互相依赖(连接)的紧密程度;内聚性是衡量一个模块内部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一般来说,要求模块之间的耦合尽可能地低,而内聚性尽可能地高。
(4)D 【解析】需求分析是软件定义时期的最后一个阶段,它的基本任务就是详细调查现实世界要处理的对象(组织、部门、企业等),充分了解原系统的工作概况,明确用户的各种需求,然后在此基础上确定新系统的功能。选项A)软件开发方法是在总体设计阶段需完成的任务;选项B)软件开发工具是在实现阶段需完成的任务;选项C)软件开发费用是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完成的任务。
(5)A 【解析】算法具有5个特性:①有穷性:一个算法必须(对任何合法的输入值)在执行有穷步之后结束,且每一步都可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即运行时间是有限的;②确定性:算法中每一条指令必须有确切的含义,读者理解时不会产生歧义;③可行性:一个算法是可行的,即算法中描述的操作都是可以通过已经实现的基本运算执行有限次来实现;④输入:一个算法有零个或多个输入,这些输入取自于某个特定的对象的集合;⑤输出:一个算法有一个或多个输出。 (6)D 【解析】在最坏情况下,快速排序、冒泡排序和直接插入排序需要的比较次数都为n(n-1)/2,堆排序需要的比较次数为nlog2n。
(7)B 【解析】由栈\后进先出\的特点可知:A)中e1不可能比e2先出,C)中e1不可能比e2先出,D)中栈是先进后出的,所以不可能是任意顺序。B)中出栈过程如下图所示: (8)B 【解析】关系数据库逻辑设计的主要工作是将E-R图转换成指定RDBMS中的关系模式。首先,从E-R图到关系模式的转换是比较直接的,实体与联系都可以表示成关系,E-R图中属性也可以转换成关系的属性,实体集也可以转换成关系。 (9)D 【解析】在关系运算中,交的定义如下:设R1和R2为参加运算的两个关系,它们具有相同的度n,且相对应的属性值取自同一个域,则R1 R2为交运算,结果仍为度等于n的关系,其中,交运算的结果既属于R1,又属于R2。
(10)D 【解析】数据处理是指将数据转换成信息的过程,故选项A)叙述错误;数据的物理独立性是指数据的物理结构的改变,不会影响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故选项B)叙述错误;关系中的行称为元组,对应存储文件中的记录,关系中的列称为属性,对应存储文件中的字段,故选项C)叙述错误。
11)C 【解析】算法具有的5个特性是:有穷性;确定性;可行性;有0个或多个输入;有一个或多个输出。所以说,用C程序实现的算法可以没有输入但必须要有输出。 (12)B 【解析】 C语言规定标识符只能由字母、数字和下划线3种字符组成,且第一个字符必须为字母或下划线,排除选项C)和D);C语言中还规定标识符不能为C语言的关键字,而选项A)中void为关键字,故排除选项A)。
(13)A 【解析】选项B)项中,以0开头表示是一个八进制数,而八进制数的取值范围是0~7,所以-080是不合法的;选项C)和D)中,e后面的指数必须是整数,所以也不合法。
(14)A 【解析】 C语言中[ ]比*优先级高,因此line先与[5]结合,形成line[5]形式,这是数组形式,它有5个元素,然后再与line前面的\结合,表示此数组是一个指针数组,每个数组元素都是一个基类型为char的指针变量。
(15)B 【解析】本题考查变量的定义方法。如果要一次进行多个变量的定义,则在它们之间要用逗号隔开,因此选项A)和D)错误。在选项C)中,变量c是一个浮点型指针,它只能指向一个浮点型数据,不能指向指针变量b,故选项C)错误。
(16)D 【解析】输出格式控制符%c表示将变量以字符的形式输出;输出格式控制符%d表示将变量以带符号的十进制整型数输出,所以第一个输出语句输出的结果为a,97;第二个输出语句输出的结果为k=12。
(17)D 【解析】本题是计算50之内的自然数相加之和,题中if语句括号中的条件表达式!(i%5)&&!(i%3)表明只有能同时被5和3整除的数才符合相加的条件,1~ 49之间满足这个条件的只有,15、30和45,因为s的初始值为1,所以s=1+15+30+45=91。
(18)B 【解析】满足表达式(c>=2&&c<=6)的整型变量c的值是2,3,4,5,6。当变量c的值不为2,4,6时,其值只能为3或5,所以表达式c!=3和c!=5中至少有一个为真,即不论c为何值,选项B中的表达式都为\真\。
(19)B 【解析】两个if语句的判断条件都不满足,程序只执行了c=a这条语句,所以变量c的值等于3,变量b的值没能变化,程序输出的结果为3,5,3。所以正确答案为B)。
(20)D 【解析】本题考查switch语句,首先,x=1符合条件case 1,执行switch(y)语句,y=0符合case 0语句,执行a++并跳出switch(y)语句,此时a=1。因为case 1语句后面没有break语句,所以向后执行case 2语句,执行a++,b++,然后跳出switch(x),得a=2,b=1。
(21)B 【解析】continue语句的作用是跳过本次循环体中余下尚未执行的语句,接着再一次进行循环条件的判定。当能被2整除时,a就会增1,之后执行continue语句,直接执行到for循环体的结尾,进行i++,判断循环条件。
(22)B 【解析】t=1是将t赋值为1,所以循环控制表达式的值为1。判断t是否等于1时,应用t==1,注意\与\的用法。
(23)A 【解析】在C语言中,数组元素是从0开始的。指针变量p指向数组的首地址,(p+2)就会指向数组中的第3个元素。题目中要求输出的是元素的值。
(24)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二维数组的定义和初始化方法。C语言中,在定义并初始化二维数组时,可以省略数组第一维的长度,但是不能省略第二维的长度。故选项C)错误。 (25)B 【解析】在内存中,字符数据以ASCII码存储,它的存储形式与整数的存储形式类似。C语言中,字符型数据和整型数据之间可以通用,也可以对字符型数据进行算术运算,此时相当于对它们的ASCII码进行算术运算,在本题中,s++相当于s=s+1,即让s指向数组中的下一个元素。
(26)C 【解析】该题稍微难一点。主要要搞清楚以下几点:①定义了一个指针数组char *p[2]后,程序中第一个循环for(i=0;i<2;i++)p[i]=ch[i];的作用,是使指针数组的p[0]元素(它本身是一个指针)指向了二维数组ch的第一行字符串,并使指针数组的p[1]元素指向二维数组ch的第二行字符串,这样,就使指针数组p和二维数组ch建立起了一种对应关系,以后对二维数组ch的某个元素的引用就有两种等价的形式:ch[i][j]或p[i][j]。②对二维数组ch的初始化,使其第一行ch[0]中存入了字符串\第二行ch[1]中的内容为字符串\。③程序中第二个循环中的循环体s=s*10+p[i][j]-'0';的功能是这样的,每执行一次,将s中的值乘以10(也即,将s中的数值整体向左移动一位,并在空出来的个位上添一个0),再将当前p[i][j]中的字符量转换为相应的数字,然后把这个数字加到s的个位上。④注意到内层循环的循环条件p[i][j]>'\\0 '是指p[i][j]中的字符只要不是字符串结束标志'\\0'就继续循环,语句j+=2;是使下标j每次增加2,也即一个隔一个地从p[i]所指向的字符串中取出字符。经过上述解析后,不难看出,该程序首先从p[0]所指向的字符串\中一个隔一个地取出字符,分别是'6'和'3',然后从p[1]所指向的字符串\中一个隔一个地取出字符,分别是'8'和'5',同时经过转换和相加运算后,结果s中的值应该是6385。
(27)D 【解析】在格式输入中,要求给出的是变量的地址,而D)答案中给出的s[1]是一个值的表达式。
(28)D 【解析】 C语言中的预处理命令以符号#开头,这些命令是在程序编译之前进行处理的,选项D)的描述错误。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