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练习:2.7 李清照词两首(新人教版必修4) Word版含答案
7.*李清照词两首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积累与运用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薄.雾(bó) 薄.
被(báo) 日薄.西山(bó) 厚古薄.今(bó) B.把.关(bǎ) 刀把.(bà) 把.
守门户(bǎ) 把.酒言欢(bǎ) C.将.军(jiàng) 将.
息(jiāng) 将.
门虎子(jiàng) 将.进酒(jiāng) D.堆.积(duī) 戚.
戚(qī) 乍.
暖还寒(zhà) 玉枕.
纱厨(zhěn)解析 C项,将jiāng军,将qiāng进酒。 答案 C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A.婉约 永昼 销魂 盈秀 玉枕 B.颓废 良晨 瑞脑 寻觅 纱厨 C.暮蔼 鹊桥 将息 梧桐 豆蔻 D.飘零 烽火 凄惨 芍药 贬谪 解析 A项,盈袖;B项,良辰;C项,暮霭。 答案 D
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莫道不销魂..
销魂:形容因极度悲伤、愁苦或快乐而神思恍惚。
( )(3分)
( )(3分)
( )(3分)
B.凄凄惨惨戚戚 ..
戚戚:悲愁、哀伤的样子。 C.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次第:光景,状况。
解析 C项,憔悴:枯萎,凋零。 答案 C
阅读与鉴赏
二、课内精读
阅读《醉花阴》,回答4~5题。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4.《醉花阴》是表达怀人的情思的,试分析词中景物、节令描写所蕴涵的情感。(5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上片写秋凉情景。“薄雾浓云”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瑞脑销金兽”,写出了时间的漫长无聊,同时又烘托出环境的凄寂。“玉枕纱厨”这样一些具有特征性的事物与词人特殊的感受写出了透人肌肤的秋寒,暗示词中女主人公的心境。而贯串“永昼”与“一夜”的则是“愁”“凉”二字。深秋的节候、物态、人情,已宛然在目。下片写重九感怀。首二句写重阳赏菊饮酒。两句写的是佳节依旧,赏菊依旧,但人的情状却有所不同了。 5.词中下片写菊,并以菊喻人,但全篇不见一“菊”字,作者恰当地运用了烘云托月的手法,有藏而不露的韵味。请结合具体词句简析。(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下片写菊,并以菊喻人。但全篇却不见一“菊”字。“东篱”,本来是
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诗意,但却隐去了“采菊”二字,实际是藏头。又如,“把酒”二字也是如此,“酒”字之前,本来有“菊花”二字,因古人于九月九日有饮菊花酒的风俗,这里也省略了“菊花”二字。再如“暗香”,这里的“暗香”指的是菊花而非其他花蕊的香气。“黄花”,也就是“菊花”。由上可见,全词不见一个“菊”字,但“菊”的色、香、形态却跃现纸上。 阅读《声声慢》,回答6~8题。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6.“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七组十四个叠字,看似平淡,实则显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字功底。试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开篇三句十四个叠字,表达出三种境界。“寻寻觅觅”,写人的动作、神态;“冷冷清清”,写环境的悲凉;“凄凄惨惨戚戚”,写内心世界的巨大伤痛。同时,这几对叠字还造成音律的回环往复,加强了词作的音乐性。 7.“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这一句作者寓情于景,请说说这三句中哪三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过”“正”“却”这三个字用得最好。②正当作者独自对酒伤心伤神之时,猛然间抬头看到南飞的大雁,再细看,那大雁不就是自己以前曾多次看到过的大雁吗?不就是曾为她和丈夫捎过信笺的大雁吗?而今大雁依旧,人却不是那两人了,也不会再有什么书信捎来了,真乃“物是人非事事休”。 “过”字有形有声,渲染出了一种悲哀欲绝的凄苦氛围,让我们仿佛与作者一同听到了长空中那南飞雁一声声凄厉的哀鸣。“正”强调词人触景生情的那一刻。“却”强调出人意料而又徒增的伤感。
8.《声声慢》下片:“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此处的“憔悴”指菊花憔悴还是人憔悴,或者是两者兼而有之?(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下片这几句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而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觉花开之美。曾经共赏菊花的人已逝,以往的花开之地再也无法回去。这种落寞的心境只能独自品味。 三、课外拓展
9.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浣溪沙 李清照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1)“绣面芙蓉一笑开”中的“开”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绣面芙蓉”形容这个女子姣美的面庞宛如出水荷花,光艳明丽。这个“开”字,无疑是指芙蓉花开,但其深层意思是表示词中女主人公心底被禁锢的爱之苞蕾正在绽放。它以动态描写打破了静物写生,起到了能将词中的女子从字面上呼出的奇效。
(2)词人在词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