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记

重点: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记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5 0:33:15

(一)中学生良好情绪的标准 (二)中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方法

1.敏锐觉察情绪2.平和接纳情绪状态3.正确调整情绪4.有效表达情绪5.保持和创造快乐情绪 (三)指导中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

1.教学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2.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3.培养学生正确看待问题 第三节 中学生的人格发展 一、人格

(一)人格的概念

人格是个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系统的独特的反应方式,主要是指人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 (二)人格的特征(13年真题)

人格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具有独特性、稳定性、整体性和功能性的特点。 1.独特性2.稳定性3.整体性4.功能性5.社会性 (三)人格的结构 1.气质与性格

①气质★★(选择/材料分析)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脾气、秉性。 气质类型 胆汁质 多血质 粘液质 强、平衡、灵活 强、平衡、不灵活 高级神经活动过程 强、不平衡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气质类型特点 直率热情,精力旺盛,好冲动,不可抑制性(兴奋型) 但暴躁易怒,脾气急热情忽高忽 低,喜欢刺激(例张飞、白求恩) 活泼型 安静型 活泼好动,反应迅速,热爱交际。能说会道,具有明显的粗枝大叶,外向倾向(例贾宝玉、郭沫若) 安稳踏实,反应性低,交际适度,自制力强(性格坚韧),话少,有些死板,缺乏生气(一般为科学家!例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塔) 行为孤僻,不善交往,易多愁善感,反应迟钝,适应能力差,容易疲劳(作家!例林黛玉、三毛) 抑郁症 弱 弱型(抑郁型) ②性格(选择题)

性格是在后天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是人的最核心的人格差异,在个性心理特征中那个具有核心意义。 2.认知风格

认知风格是指个人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也叫认知方式。 ①场独立性—场依存型

场独立型的人在信息加工中对内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他们的心理分化水平较高,在加工信息时,主要依据内在标准或内在参照,与人交往时也很少能体察入微。而场依存性的人在加工信息时,对外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他们的心理分化水平较低,处理问题时往往依赖于“场”,与别人交往时较能考虑对方的感受。 ②冲动型—沉思型

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反应非常快,但往往不够准确,这种反应方式成为冲动型;而有的

学生反应虽然很慢,却很仔细、准确,这种反应方式称为沉思型。 ③同时型—继时型 3.自我调控系统

①自我认知②自我体验③自我控制 (四)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简答题)

1.生物遗传因素2.社会文化因素3.家庭因素4.学校教育因素5.个人主观因素 (五)中学生良好人格的塑造

1.激发中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2.进行人格素质的整合教育

3.实施以提高文化素质为基本内容的综合素质教育4.强化情感陶冶与行为训练 5.优化育人环境,协调家庭、学校、社会 教育,形成人格培养的正合力 6.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7.建立健全良好人格培养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7.建立健全良好人格培养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二、人格发展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吵我三部分组成。 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1.口腔器(从出生到12-18个月左右)2.肛门期(大约从12-18个月到3岁左右) 3.性器期(大约从3岁到5岁) 4.潜伏期(大约从5岁到12岁) 5.生殖器(大约从12岁到成年)

(二)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 1.婴儿期:信任感对不信任感(0-1岁)

2.儿童早期:自主感对羞怯感与怀疑感(1-3岁) 3.学前期:主动感对内疚感(3-6岁) 4.童年期:勤奋感对自卑感(6-12岁)

5.青春期:自我同一感对同一感混乱(12-18岁) 6.成年早期:亲密感对孤独感(18-25岁) 7.成年中期:繁殖感对停滞感(25-50岁)

8.成年晚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50岁—死亡) 第四节 中学生的身心发展

一、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简答题) 1.过渡性2.闭锁性3.社会性4.动荡性 二、中学生性心理的特点 (一)性意识的出现

1.渴望了解性知识2.对异性充满好奇和爱慕3.在异性面前容易紧张和兴奋4.性冲动和性欲望的出现

(二)性情感的发展变化

1.疏远异性阶段2.接近异性阶段3.异性眷恋阶段4.择偶尝试阶段 三、对中学生正确处理异性交往的指导

(一)加强教育,理解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变化 (二)更新理念,认识异性交往的意义

(三)指导行为,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处理性冲动,恰当地与异性交往

第六章 中学生心理辅导

第一节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能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心理健康至少应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新历疾病;二是有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辨析题)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1.智力正常2.情绪适中3.意志品质健全4.人格稳定协调5.自我意识正确6.人际关系和谐7.社会适应良好8.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 三、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中学生发展性心理问题 1.自我概念发展问题 2.人机交往问题

①亲子关系方面②师生关系方面③异性交往方面 ④同伴关系(主要是指同龄人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 3.学业发展问题

(二)中学生障碍性心理问题★(选择题) 1.抑郁症

2.恐惧症(恐惧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惧怕) 3.焦虑症

定义:焦虑症是一种具有持久性焦虑、恐惧、紧张情绪和植物神经活动障碍的脑机能体不适感。(表现: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 4.强迫症

含义:强迫症即强迫性神经病,是一种神经官能症。(表现: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不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 5.网络成瘾

第二节 中学生心理辅导的方法 一、心理辅导概述 (一)心理辅导的含义 (二)心理辅导的目标

第一是学会调适第二是寻求发展。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选择题) (三)心理辅导的途径 二、心理辅导的内容 (一)强化法

强化法又称“操作条件疗法”,是应用强化手段增进某些适应行为,以减弱或消除某些不适应行为的方法,这是中小学常用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二)系统脱敏法

系统脱敏法的创立者是南非的精神病学家沃尔普,主要用于当事人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下产生的超出一般紧张的焦虑或恐怖状态。

系统脱敏法包含三个步骤:一是训练来访者松弛肌肉;二是建立焦虑层次(从最轻微的焦虑到引进最强烈的恐惧依次安排);三是让来访者在肌肉松弛的情况下,从最低层次开始想象产生焦虑的情境,这样直到来访者能从想象情境转移到现实情境,并能够原引起恐惧的情境中保持放松状态,焦虑情绪不再出现为止。 (三)认知疗法

1.认知疗法的含义 2.认知疗法的基本观念

3.认知疗法的四个基本辅导过程 (四)来访者中心疗法

关于咨询的内容,不是把重点放在来访者的过去,不一定要追究来访者的病史,而是直接处理来访者现在的情况,尤其是当前的情绪困扰。 (五)理性—情绪疗法 1.概述

理论—情绪治疗是认知心理治疗中的一种疗法。 2.理论基础

理性—情绪治疗(RET)的理论要点是: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本身所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这一理论又被成为ABC理论。 在ABC理论的模型中,A是指诱发性时间;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在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 3.工作程序

第七章 中学德育

第一节 中学生品德心理与发展 一、品德概述 (一)品德的概念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二)品德与道德的联系

1.个体品德的内容来源于社会道德 2.个体品德的形成依赖于社会道德

3.道德和品德的直接根源不同,但它们的最终根源是相同的,它们都要受到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

(三)品德的心理结构(简答题)

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四种基本心里成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1.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2.道德情感 3.道德意志4.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选择题) (四)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选择题) 1.依从

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2.认同

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 3.内化

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 二、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

(一)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品德心理中自我意识成分明显 1.形成道德新年与道德理想,道德新年在道德动机中占据相当地位

搜索更多关于: 重点: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记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一)中学生良好情绪的标准 (二)中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方法 1.敏锐觉察情绪2.平和接纳情绪状态3.正确调整情绪4.有效表达情绪5.保持和创造快乐情绪 (三)指导中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 1.教学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2.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3.培养学生正确看待问题 第三节 中学生的人格发展 一、人格 (一)人格的概念 人格是个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系统的独特的反应方式,主要是指人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 (二)人格的特征(13年真题) 人格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具有独特性、稳定性、整体性和功能性的特点。 1.独特性2.稳定性3.整体性4.功能性5.社会性 (三)人格的结构 1.气质与性格 ①气质★★(选择/材料分析)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