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8广州市高三年级调研测试理科综合试题
秘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2018届广州市高三年级调研测试
理科综合
2017.12
本试卷 17 页,38小题,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 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在
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填涂考生号。
2. 作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 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第II卷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各题目 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 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 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Fe56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蛋白质合成旺盛时,细胞核增大,染色体数目增多
B.细胞器膜把细胞分隔成多个区室,使多种化学反应同时进行互不干扰 C.卵细胞的体积较大,它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较高 D.磷脂分子具有的特异性使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2.植物A被害虫咬伤后,受伤部位分泌的多肽S能激活相邻细胞内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增加蛋白酶抑制剂的合成,从而抑制害虫消化道中蛋白酶的活性。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A.多肽S和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B.多肽S基因是害虫的攻击诱导植物A突变产生的 C.多肽S在植物A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中发挥作用 D.多肽S作为化学信息调节植物A与害虫的种间关系
理科综合试题 第1 页(共17页)
3.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类固醇等免疫抑制剂可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B.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直接使病原体裂解死亡 C.过敏反应是机体初次接受过敏原刺激时发生的功能紊乱 D.天花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能用抗生素治愈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素可由色氨酸经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成 B.不同浓度生长素对同一器官作用效果不同 C.青鲜素容易合成、效果稳定,应广泛使用 D.达尔文在探究植物向光性时发现了生长素 5.下列实验材料的选择与实验目的相匹配的是 A B C D 实验材料 淀粉溶液 菠菜叶片 鸡的成熟红细胞 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实验目的 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观察细胞中叶绿体的分布 制备纯净细胞膜并研究细胞膜的成分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6.某高等动物的毛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 B、b)控制,A对a、B对b完全显性,其中A基因控制黑色素的合成,B基因控制黄色素的合成,两种色素均不合成时毛色呈白色。当A、B基因同时存在时,二者的转录产物会形成双链结构进而无法继续表达。用纯合的黑色和黄色亲本杂交,F1全为白色。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自然界中白色个体的基因型有5种
B.含A、B基因的个体毛色是白色的原因是不能翻译出相关蛋白质 C.若F2中黑色∶黄色∶白色个体之比接近3∶3∶10,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D.若F2中白色个体的比例接近1/2,则F2中黑色个体的比例也接近1/2
理科综合试题 第2 页(共17页)
7.《汉书》记载“高奴县有洧水可燃”,《梦溪笔谈》描述“洧水”是“予知其烟可用,试扫
其烟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此物必大行于世”。这里的“洧水”和“烟”是指 A.汽油和炭黑 B.石油和炭黑 C.煤油和石墨 D.油脂和焦炭 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28 g乙烯和环丙烷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4NA B.25℃时,pH=1的H3PO4溶液中含有H的数目为0.1NA
C.3 mol H2与1 mol N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4NA D.标准状况下,2.24 L苯在O2中完全燃烧得到CO2分子数为0.6NA
9.通过不同的水处理方法可以得到不同质量标准的水,以满足人民生产、生活的用水需要。下列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
A.用ClO2、O3代替氯气进行自来水消毒
B.用高铁酸钠(Na2FeO4)处理水中的微生物和细菌 C.用Na2SO4·10H2O等处理含有Mg2、Ca2的硬水
+
++
D.用Na2S处理工业废水中的Cu2、Hg2等重金属离子
+
+
10.W、X、Y、Z为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在光照条件下W的简单氢化物与氯气反应生成
油状液体,X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Y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中最大的,Z2的电子层结构与氩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简单氢化物沸点:W>X B.简单离子半径:Z >X>Y
C.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Y的氧化物制取Y的单质 D.Y与Z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11.将SO2分别通入四种不同溶液,对应的现象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A B C D
理科综合试题 第3 页(共17页)
溶液 H2S 实验现象 产生黄色沉淀 实验结论 SO2有氧化性 SO2有漂白性 酸性KMnO4 紫色溶液褪色 石蕊 Ba(NO3)2 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SO2有酸性和漂白性 产生白色沉淀 SO2与可溶性钡盐均可生成白色沉淀
12.三室式电渗析法处理含Na2SO4废水的原理如图所示,采用惰性电极,甲、乙均为离子
交换膜,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两膜中间的Na+和SO42可通过离子交换膜,而两端隔
-
室中离子被阻挡不能进入中间隔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正极区 负极区 产品c 气体a
+ 稀Na2SO4溶液 ﹣ 气体b 产品d
甲 乙 浓Na2SO4溶液 A.甲为阳离子交换膜,通电后中间隔室的Na+离子向正极迁移 B.通电后,同温同压下得到的气体a与气体b的体积比约为2:1 C.通电后,得到的产品c是NaOH,产品d是H2SO4
D.负极区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H2O +2e=2OH+H2↑,负极区溶液pH增大
13.常温下,浓度均为0.10mol·L-1、体积均为V0的MOH和ROH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
积V,pH随lg
V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V0-
-
A.MOH 的电离程度:c点大于d点 B.ROH溶液由a点到b点时,
c(R?)c(ROH)?c(H?)变大
C.pH=10时,MOH和ROH溶液中,c(M+)>c(R+) D.lg
V=2时,MOH和ROH两种溶液中, V0-
水电离的c(OH)的比值是1:10
理科综合试题 第4 页(共17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