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完整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优秀教案-公开课一等奖
教师:诗歌末尾四句诗离别之情浓郁。天山雪路没能阻挡友人离去的步伐,友人带走了祝福、牵挂,给守望者留下了绵绵无尽的思绪。这样的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这就是诗歌“留白”艺术表现手法的魅力。这种艺术魅力同样在李白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得到体现,可谓是异曲同工之妙。下面我们一起来吟诵这首诗:
(屏显)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二)体会诗人的英雄气概
教师:在这奇冷的冰雪天气里送别友人,本应该是一件凄凉悲伤之事,然而作者却借助对边塞雄奇瑰丽景色的描绘,将戍边将士之别衬托得雄浑悲壮。边塞雪景在诗人的笔下是如此的雄奇、壮丽。这是为什么呢,
师出示背景资料:
唐天宝年间,李唐王朝国力强大,不断拓展疆域,因而在边境与西北少数民族不断发生战争。许多热血青年投身塞外,立志报国。同时有若干仕途失意的文人把立功塞外视为求取功名的新途径。岑参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怀着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他曾在诗中写到:“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点拨:因为作者有理想有追求,热爱生活。诗人所处的时代,正值大唐盛世,国家的强盛自然给人一种昂扬向上的力量。所以在这首诗中我们看到的更多是诗人乐观向上的情怀。
- 3 -
师追问:这种情感,能从文中其他句子看出来吗,
5 / 7
生读其他句子,如“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等。
师提问:结合刚才的分析,你认为岑参又是怎样的一个人,
学生讨论,回答:岑参是一个热爱国家、有强烈报国之志的人,他渴望建立一番功业,实现人生抱负。他心胸开阔,气概豪迈。
板书(六)英雄气概
教师:在大唐盛世,像岑参这样胸怀壮志的文人还有许多,他们投笔从戎,驰骋疆场,报效国家,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有诗为证:(屏显,生齐读)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十三首》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高适《燕歌行》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三) 生深情朗读诗歌。
师: 理解了这首诗的情感后,下面我们再把这首诗朗读一遍,朗读时还要注意根据画面的转换把握语速、语调、重音、停顿的变化。
生齐读全诗。 六、课堂小结:
“自古多情伤离别”。 离别作为人生的一幕情景剧,大多涂抹感伤的色彩,弥漫悲剧的气氛,但并不是所有的别离都要说哀婉语,做愁苦态,正如即使在乌云布满天空时,偶尔也能看到一抹透过云隙的阳光。
人总是要往前走,前进是为了更好的停留,人生如此,那我们不如祝福 ——当时间走过,现在的离别已成为永远,变为一抹淡淡的涩,衬托现在这纯纯的甜~请记住前面有更美的圆。
七、布置作业
6 / 7
课外阅读岑参的边塞诗《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归京》。 八、板书设计: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唐)
咏雪 奇寒 奇美 奇趣 以景衬情 送别 惆怅 依依不舍 情景交融 戍边将士之别 英雄气概 儿女情长 - 4 - - 5 - 7 / 7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