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苏州智能工厂建设指南
2.5.4 终端客户质量管理
根据工厂信息系统(CRM、SCM)结合物联网CPS技术搜集客户质量反馈和产品使用状况反馈数据,并用实时的、满足大数据体量的数据汇集到大数据平台,运用分析引擎智能分析质量问题模式及产生原因,排查影响质量的因素,智能化地提供改善建议。
2.5.5 管理可视化
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搜集智能工厂生产经营中产生的数据、状态、进度、指标、异常等数据,采用数字仿真模型、大数据分析等手段提供关键指标(如绩效)、管理预警、优化建议等决策依据和解决方案仿真。并通过图形化和三维技术展示,形成真实工厂的数字映像。可使用电子看板、移动设备等显示载体。
2.6 智能物流
(1) 基于条形码、RFID等识别技术实现自动出入库管理;实现仓储配送与生产计划、制造执行以及企业资源管理等业务的集成;
(2) 能够基于生产线实际生产情况拉动物料配送,基于客户和产品需求调整目标库存水平,实现和AGV等自动化物流系统的无缝集成;
(3) 应用知识模型实现订单精益化管理、路径优化和实时定位跟踪,实现无人机运输、物联网跟踪等。
2.7 集成优化
智能工厂的集成优化主要是实现车间与工厂、工厂与集团之间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设备与系统间的网络连接,并且实现数据在不同层次、不同设备、不同系统间的传输,最终达到各类管理信息、产品
信息、生产信息、优化信息等的互联互通,从而实现智能工厂信息集成的闭环。
集成优化关键要素如下:
(1) 网络互联:实现连续的、相互连接的计算机网络、数控设备网络、生产物联/物流网络以及工厂网络;
(2) 信息互通:在网络互联的基础上,实现从车间层到工厂层、集团层双边的数据交换与信息通信;
(3) 集成优化与闭环操作:能够将集团层、工厂层形成的各类决策优化信息向下传递并实现操作。集成优化应形成信息的闭环,并实现最终产品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运维服务等环节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最终实现智能工厂各个环节的高度柔性与高度集成。
2.8 信息安全
建有工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护体系,具备网络防护、应急响应等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建有功能安全保护系统,采用全生命周期方法有效避免系统失效。
3 优化标准 3.1 拓展应用
3.1.1 智能设计(离散型)
车间/工厂的总体设计、工艺流程及布局均已建立数字化模型,并进行模拟仿真,实现规划、生产、运营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应用数字化三维设计与工艺设计软件进行产品、工艺设计与仿真,并通过物理检测与试验进行验证与优化;建立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实现产品设计、工艺数据的集成管理。对产品生产过程
建立虚拟模型,仿真并优化生产流程。对各环节制造数据、绩效数据集成分析,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智能设计的关键要素如下:
(1) 数字化设计:应从设计源头采用数字化设计,保证产品生命周期的数字化信息交互,定义各项活动信息类型和属性,实现信息的高效利用,满足各阶段对信息的不同需求;
(2) 仿真优化:在产品设计、工艺设计、试验设计等设计各阶段,以及在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反馈的信息,针对不同目标开展仿真优化,保证和提升产品对设计需求的符合性,产品的可靠性、可制造性、经济性;
(3) 面向生命周期的设计:在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产品制造、使用、服务、维修、退役等后续各阶段需求,实现产品设计的最优化;
(4) 大数据/知识工程:采集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数据,建立产品大数据,形成和丰富知识工程,在大数据和工程知识支撑下,实现对需求的快速智能设计和仿真优化,在功能、性能、质量、可靠性与成本方面能提供最优产品。
3.1.2 智能工艺优化(流程型)
应用数字化工艺设计技术进行设计与仿真,并通过检测与实验进行验证与优化。建立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实现工艺数据的集成管理。对产品生产过程建立虚拟模型,仿真并优化生产流程。对各环节制造数据、绩效数据集成分析,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3.1.3 售后服务
能提供基于资源的服务和基于能力的服务。能通过创新服务模式提供资源、能力的增值服务。
(1) 售后物流服务
售后物流服务主要实现从产品发货到交付过程中的物流管理,应综合产品、路线、运输工具、交付计划、操作人员、客户要求等信息提供物流服务。可建立售后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应根据客户物流需求、交付时间等信息,结合工厂生产进度计划,提供物流决策,相关结果应以可视化的文档、多媒体等方式向客户展现。在整个物流服务过程中,物流服务信息应有具完整且统一的数据存储、数据交换、数据输出规范,数据管理、数据交换。
(2) 用户培训
用户培训服务应能够实现线上与线上加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模式,提供产品使用、产品升级、技术培训等服务。用户培训服务可采用在培训完成后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并将培训结果自动反馈给客户。
(3) 产品回收
应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对产品出厂后的使用状况数据进行记录,产品的使用状况可包括产品使用年限、产品使用环境、产品状态等信息,根据上述信息进行产品残值评估,确定产品回收方式,制定产品回收计划。可提供产品回收及再制造、再利用等绿色环保服务。
3.2 新型技术应用
3.2.1 工业互联网
采用工业以太网、工业总线等技术,实现生产装备、传感器、控制系统与管理系统等的互联,实现数据的采集、流转和处理;利用工业物联网等技术,实现与工厂内、外网的互联互通,支持内、外网业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