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2015学年第一学期中职语文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5学年第一学期中职语文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1 23:19:03

不知你是否记得我们家是土埆厝? 风随时可以从破落的竹篾片之间随意进出,风大的时候,我们就得一手举灯,一手遮风护火,步步为营,仿佛履薄冰的人,战战兢兢。

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

在那样的灯火下,一切都荡漾着温馨。虽然,煤油灯有效的亮度不过是一两尺而已,那样的光晕却是不灭的永恒之火,一直亮在童年的心中。

多少风与云吹送过去了,我们长大了,

家里安装电灯了,刚开始,我们只要五烛光的灯泡,五烛光的亮度刚好模拟煤油灯的古意,却免除了油烟的熏染、风动的闪烁,那样笃定而拘谨的五烛光灯泡,是我们使用“电火”的第一步。

此后,四十烛光、六十烛光的灯泡陪

伴着我们的成长,日光灯一到,黄光从此成为白光,那又更向前跨过了一步,这时,伴读的祖母早已回到天上去了,惨白的日光灯下总觉得缺少了昔日那份盈满的温馨,总觉得身边嘘寒问暖的声音就这样沉寂了下去,我

怅怅然在良好的灯光下写作。

继之而来的美术灯,霓虹灯,将我们的家、我们的城装扮得更美,耀眼、闪烁的灯,增添了一些妖媚,每个家、每个人进出的地方,都安装了无数的、千奇百怪的灯,入夜以后的都市和乡

村,比白天更多了一些新奇和眩惑。

有一次,我从华冈上望向台北,万家灯火里哪一盏是为我而开的?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间。

四十年了,从摇曳昏黄的煤油灯下,我们来到一个全新的世界,坐在讲求

爱眼照明的桌前,如果祖母还在,那会是什么样的一种情境?我常有一个奇怪的想法,在一个万灯闪亮的夜晚,陪祖母静静欣赏着一些光影缤纷!

我说不出喜欢煤油灯的理由,但我知道灯火在我心中的意义。(有删节)

24、文章细致地描写了煤油灯的外形和使用方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25、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6、文章最后一段说:“我说不出喜欢煤油灯的理由,但我知道灯火在我心中的意义。”综观全文,灯火在作者心

中具有什么样的意义?(4分)

四、作文(50分)

27、请根据下面文段,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要求字数500

字以上。

汶川地震中,慈善总会正在安排接受社会募捐。

现场捐款的人很多,一个乞丐端着红色的塑料大碗怯弱地立在一边,格外引人注目。乞丐的碗里放有一些大大小小的零钞和硬币。

乞丐把碗伸到工作人员的面前,小心翼翼地说:“零钱能捐吗?”

“能啊,不论钱多少,关键是一颗心!”工作人员象征性地敷衍着他。

“哦,可是我……这钱脏兮兮的。”乞丐望了工作人员一眼,端起碗离开了。

只见他走到一个公用的水龙头前,冲

洗过手上的污垢后,从破衣兜里盒出一个手绢来。乞丐把碗里的硬币全部倒在手绢上反复擦拭,随后把干干净净的硬币和叠得整整齐齐的纸币全部投进了募捐箱。

现场一下子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20分) 题1 2 3 4 5 6 7 8 9 10 号 选B B D C A D B D B A 项 二、填空题(10分)

11、曹禺 万家宝 《日出》、《原野》、《北京人》等任选一篇即可

12、法 莫泊桑

13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2)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

锁二乔

(3)众里寻他千百度

三、语段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4—18题。

(15分)

14、第一问:因为他对与常三爷的友

情很珍视。 第二问:他知道常三爷一片苦心是

为了保护这些国宝,同时王商人是值得托付的人选。

15、常先生考虑到自己的特殊身份,总有一天会被人知道。那个时候他送给刘三爷的这些画很可能就成了送给

刘三爷的罪名。他是替朋友考虑才这

样做的。同时,他把这些画卖给刘三爷,既保护了国宝,又为革命筹集了经费,可以说一举两得。

16、马氏是线索人物,她的作用是推

动情节的发展,烘托主要人物的品质。 17、渲染悲壮气氛,衬托人物的高贵品格。

18、常先生、刘三爷收藏的画,价值连城,可称画中绝品;常先生能将画揭为三层,后倒装裱,他的装裱技艺,可谓技艺中的绝品;刘三爷、常先生的为人,称得上是人中的绝品,两人的友情也是友情中的绝品。

(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9—23题。(15分)

19、第一问:风、天、猿、渚、沙、鸟。

第二问:给人以悲凉、孤寂、凄清之感。

20、杜甫笔下的鸟孤单无依;毛泽东笔下的鸟充满活力与朝气;王维笔下的鸟悠闲自在。

21、第一问:不好。

第二问:落木给人感觉较为沉重,表示树上光秃秃,而落叶比较轻飘,让人感觉树上还有许多叶子;而且从

颜色看落木往往让人联想到树干都已枯黄,因此落木更符合本文意境。

22、他乡做客;常做客;万里做客;人到暮年,一事无成;亲朋亡散;独自登高;年老多病。(写出其中三种即可)

23、第一问:因为杜甫想要为国家出力,平定战乱,但年老多病,力不从

心,所以他痛恨自己无法救济天下苍生。

第二问:表达了作者忧愤的心情。

(三)阅读下面语段,完成24—26题。(10分)

24、一是来表明童年生活在自己的印

象中非常真实,难以忘怀。二是表明这盏等在童年带来的温暖和温馨。三是从结构讲,引起读者的好奇,为下文的展开做好了铺垫。

25、第一问:文章以第一人称作为全文的基本视角,偶尔插入第二人称,构成了两种不同的人称相互交叉的情形。

第二问:不同的人称的出现丰富了文章的叙事手段,有助于作者情感的表达。同时营造了一种亲切的气氛,拉近了作者和读者的距离。

26、灯火让作者不时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它是作者人生中的“永恒之火”;灯光下的祖孙相牵,使作者贫穷的童年生活变得温馨而富有诗意;作者的成长离不开灯光下的夜读,这是作者人生的重要一步。

四、作文(50分)

27、【分析品悟】贫贱,并不代表矮小;富贵,并不等于高大。贵贱之分,真正在于是否有干净的心灵。

【适用话题】慈善 爱心 纯洁的心灵 贫贱与高贵

2020-2-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不知你是否记得我们家是土埆厝? 风随时可以从破落的竹篾片之间随意进出,风大的时候,我们就得一手举灯,一手遮风护火,步步为营,仿佛履薄冰的人,战战兢兢。 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 在那样的灯火下,一切都荡漾着温馨。虽然,煤油灯有效的亮度不过是一两尺而已,那样的光晕却是不灭的永恒之火,一直亮在童年的心中。 多少风与云吹送过去了,我们长大了,家里安装电灯了,刚开始,我们只要五烛光的灯泡,五烛光的亮度刚好模拟煤油灯的古意,却免除了油烟的熏染、风动的闪烁,那样笃定而拘谨的五烛光灯泡,是我们使用“电火”的第一步。 此后,四十烛光、六十烛光的灯泡陪伴着我们的成长,日光灯一到,黄光从此成为白光,那又更向前跨过了一步,这时,伴读的祖母早已回到天上去了,惨白的日光灯下总觉得缺少了昔日那份盈满的温馨,总觉得身边嘘寒问暖的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