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我教鲁迅的《药》 特级教师韩军上课实录
表明老栓仍然一门心思在人血馒头上面。
当有人进店时,闻到香味,就问?炒米粥么?,仍然没有人应,这又是华老栓的不答语。
当康大叔表白自己信息灵通时,?老栓一手提了茶壶,一手恭恭敬敬的垂着;笑嘻嘻的听?,依然不答,但是看出,他心里非常高兴且充满了感激。
姓名的意义
让学生把全文的人名都一一找出来。 夏瑜、华老栓、康大叔、红眼睛阿义。
当然,在老师提示下,学生很容易看出?夏瑜?与?秋瑾?名字的对应关系。 我问的另外的:?为什么取姓为‘华’与‘夏’?? 学生看出特指?华夏民族?,一方面是华夏民族有为正义为民族而赴汤蹈火的人,一方面是华夏民族有蒙昧不觉醒的人。 ?‘栓’字能让人想到什么??
学生一下想到了?栓塞不能??血栓?等。
?康大叔?与?阿义?的取名,是反其意,本来?康大叔?是最不健康的人,鲁迅却让他姓?康?;阿义是最无情无义的人,鲁迅却让他叫作阿?义?。
深层的悲凉在哪里?
在全文的学习快要结束的时候,我抛出了一个稍微深层的问题。
?大家考虑一下,除了开始时,我们讨论的‘麻木者的悲剧’与‘先驱者的悲剧’之外,本文更深层的悲凉在哪里?? 学生一时听不明白。 我解释说:?本文当然是前面所说的两种意义的悲剧,可是要大家深入思考一下,当我们听到夏瑜在牢里喊‘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说阿义‘可怜’的时候,你们什么感觉什么滋味??
学生答:?口号太远、太高、太脱离实际。?
?太冒!?
我问:?口号太高、太远、太冒、太脱离实际,群众认为他怎样?? 学生答:?群众自然认为他疯了,自然认为他神经有问题。?
?你们认为,夏瑜们,怎样才能不脱离实际,怎样才能让群众觉得他们不疯,神经还正常呢?――当然前提是,夏瑜们不能丢失自己的先驱者的信念。? 学生答:?替华老栓们解决现实问题。? ?解决什么现实问题?? 学生答:?贫穷、疾病。?
?好,咱们设想一下,假如,夏瑜们能够有财力、有精力真的帮助他们解决了他们的贫穷、疾病,那么,华老栓们是不是就对夏瑜们感兴趣?是不是就不去吃夏瑜们的血了??
学生深思后,答:?当然不去了。? 我补充说:
?华老栓们也许对夏瑜们感兴趣了,老栓们富裕了、健壮了,可能不去吃或者不需要去吃夏瑜们的血了。但是,他们仍然可能去当‘盲众’‘盲从者’,去当‘炮灰’,去喊各种他们自己不理解的‘口号’。这就是鲁迅心目中的中国民众的本相。?
我继续追问:?在本篇中,鲁迅对夏瑜们是怎样的态度?是不是在讴歌并赞扬他们??
学生答:?有批评的意思。?
我说:?鲁迅对他们是抱有敬意的,但是对他们的过于‘高蹈’的‘革命’却不是完全赞同的。鲁迅觉得,夏瑜们作为‘中国的医生’,疗救中国的病症,没有对症下药。反而让病人把医生的血给吃了。华老栓们吃了‘中国医生’的血,就成了对夏瑜们的一个‘讽刺’。相对来说,鲁迅更高明,他已经深刻意识到这种悲剧、悲凉所在,所以,他写作本篇,就如同给夏瑜们开出了一张‘药方’。? 学生听懂了,频频点头。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