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天津市宁河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物理化学生物三科期末合集复习检测试题

天津市宁河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物理化学生物三科期末合集复习检测试题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7 23:32:05

稀释.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在培养液中分布不均匀,所以吸取时要将培养瓶轻轻震荡。 【详解】

若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不能直接向计数室滴加蒸馏水稀释,若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应稀释后再计数,A正确;实验过程中,酵母菌数量是因变量,时间是自变量,B错误;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C错误;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在培养液中分布不均匀,所以吸取时要将培养瓶轻轻震荡摇匀后取样,D错误。 【点睛】

熟悉“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9.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一些基本概念、DNA复制以及细胞增殖过程产生的变异类型,DNA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如果产生的配子中含有等位基因,则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异常分离造成的。 【详解】

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点,控制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称为等位基因,A错误;

基因型为AaBbCcDdEe的细胞含2个染色体组,分析染色图组数目是看相同的基因或等位基因(不分大小写)有几个,就有几个染色体组,B错误;

一个不含32P标记的双链DNA分子,在含有32P标记的脱氧核苷酸原料中经过n次复制后,形成的DNA分子中含有32P的DNA分子数目为2n,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原料中有32P,因此产生的子代DNA中全部含有32P,C错误;

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果蝇,产生了一个AaXb的精子,配子中有等位基因,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A和a所在的染色体没有分开,而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因此,同时产生的另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可能是AaXb、Y、Y,D正确。 故选D。 【点睛】

如何判断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目,

1.看细胞中每一种染色体(包括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的子染色体)有几条,就有几个染色体组。2.看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有几个(不分大小写),就有几个染色体组,如基因组成为AAaBbb的细胞,含(A或a)3个,含(B或b)也是3个,就是有3个染色体组。 20.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呼吸作用的有关知识,考生要能够识记离子的吸收属于主动运输,而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识记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 【详解】

A、水淹时,玉米根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其反应式为:C6H12O6错误;

B、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发酵的原料是酒精,并产生醋酸,其反应为:C2H5OH+O2B正确;

C、物吸收无机盐时需要消耗ATP,ATP水解释放能量的反应式为:ATP

ADP+Pi+能量,C正确;

CH3COOH+H2O,

2C2H5OH+2CO2十能量,A

D、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其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所以酵母菌进行发酵的反应式为:C6H12O6故选:A。 21.C 【解析】 【分析】

人体注射狂犬疫苗后,会引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由于抗原存在于体液中,则会发生体液免疫,其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详解】

A、吞噬细胞能摄取和处理抗原(狂犬疫苗),暴露出抗原决定簇,A正确; B、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B正确; C、浆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C错误;

D、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能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D正确。 故选C。 22.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制备固定化酵母菌细胞的过程。酵母菌的活化即让酵母菌恢复正常生活,固定化酵母细胞实验成败的关键步骤是配制海藻酸钠溶液,该步骤操作时,应采用小火或间断加热;CaCl2 溶液在形成凝胶珠时的作用原理是Ca2+ 与海藻酸根离子螯合成不溶于水的海藻酸钙凝胶。

2C2H5OH+2CO2十能量,D正确。

(1)配制海藻酸钠溶液:小火、间断加热、定容,如果加热太快,海藻酸钠会发生焦糊。 (2)海藻酸钠溶液与酶母细胞混合:冷却后再混合,注意混合均匀,不要进入气泡。 (3)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高度适宜,并匀速滴入。

(4)刚溶化的海藻酸钠应冷却后再与酵母菌混合,否则温度过高会导致酵母菌死亡。 【详解】

A、刚形成的凝胶珠应在CaCl2溶液中浸泡一段时间,以便于形成稳定的结构,A正确; B、形成的凝胶珠呈蝌蚪状是海藻酸钠浓度过高所致,B错误;

C、制作的凝胶珠的颜色过浅、呈白色,说明凝胶珠固定的酵母细胞数目较少,C正确; D、将固定化酵母细胞(凝胶珠)用无菌水冲洗2-3次,目的是洗去CaC12溶液,D正确; 故选B。 23.C 【解析】 【分析】

过氧化氢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而蛋白质是用双缩脲试剂进行鉴定的.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详解】

过氧化氢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而蛋白质是用双缩脲试剂进行鉴定的.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所以在过氧化氢酶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其结果是溶液呈紫色.故选:C。 24.D 【解析】 【分析】

1、能量流动的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2、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3、能量流动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 4、能量传递形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5、能量散失途径: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代谢过程)。 6、能量散失形式:热能。

由于题图中③④分别是兔和狐的粪便,可知①②分别代表的是兔和狐的摄入量而非其同化量,据此分析各选项。 【详解】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草)固定的太阳能,A错误;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以热能散失,绿色植物利用的是太阳能,B错误;能量传递效率是指两个相邻营养级之间的同化量的比值,“草→兔”的能量传递效率应是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而非②/①的比值,C错误;

③是兔的粪便,是未能消化吸收的草的部分,④是狐的粪便,是未能消化吸收的兔部分,因此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D正确;选D。 【点睛】

此题考查对能量流动的理解,深刻理解能量流动的概念、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是解题的关键。特别提醒: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 25.C 【解析】 【分析】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DNA分子数目变化规律: 结构时期 间期 前、中期 减 减 数 末期 分 裂 减Ⅱ 前、中期 后期 末期 【详解】

A、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DNA进行复制,DNA含量加倍,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后DNA数目又减半,因此次级精母细胞核中的DNA分子正好和正常体细胞核的DNA分子数目相同,A正确;

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但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的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短暂加倍,因此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等于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B正确;

C、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核DNA分子数目一半,C错误;

D、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着丝点,因此哺乳动物的任何一种细胞中染色体(或染色质)的数目和着丝点数目相同,D正确。 故选C。 26.B 【解析】

n n→2n 2n→n 2n 2n 2n→n 后期 Ⅰ 2n→n 4n→2n 2n 4n 染色体数 2n 2n DNA分子数 2n→4n 4n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稀释.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在培养液中分布不均匀,所以吸取时要将培养瓶轻轻震荡。 【详解】 若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不能直接向计数室滴加蒸馏水稀释,若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应稀释后再计数,A正确;实验过程中,酵母菌数量是因变量,时间是自变量,B错误;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C错误;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在培养液中分布不均匀,所以吸取时要将培养瓶轻轻震荡摇匀后取样,D错误。 【点睛】 熟悉“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9.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一些基本概念、DNA复制以及细胞增殖过程产生的变异类型,DNA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如果产生的配子中含有等位基因,则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