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精选3份合集)2020届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高考数学模拟试卷
Na2O2可与某些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反应,生成对应的盐(或碱)和O2,Na2O2具有强氧化性,与所含元素不是最高价态的氧化物反应时,只生成相对应的盐,不生成O2。据此分析。 【详解】
A.Mn2O7是最高价态的锰的氧化物,NaMnO4中的锰为+7价,符合上述规律, A正确; B.P2O3不是最高正价,生成Na4P2O7,符合上述规律,B正确; C.N2O3不是最高价态的氮的氧化物,不符合上述规律,C错误;
D.N2O5是最高价态的氮的氧化物,因此过氧化钠与五氧化二氮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氧气,D正确; 答案选C。 【点睛】
Na2O2具有氧化性、还原性,所以与强氧化剂反应体现还原性,与还原剂反应体现氧化性,同时也既可以作氧化剂,也作还原剂,再依据得失电子守恒判断书写是否正确。 5.D 【解析】 【详解】
A.4Na+O2=2Na2O反应中钠元素被氧化,氧元素被还原,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元素不是同一元素,故A错误;
B.2FeCl2+Cl2=2FeCl3反应中FeCl2为还原剂,被氧化,氯气为氧化剂,被还原,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元素不是同一元素,故B错误;
C.2Na+2H2O=2NaOH+H2↑反应中钠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H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元素不是同一元素,故C错误;
D.3NO2+H2O=2HNO3+NO该反应中只有N元素的化合价变化,N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故D正确; 故选D。 6.B 【解析】 【详解】
A. ①②③④的分子式都是C8H8,故A正确;
B. ①中含有多个饱和的碳原子,根据甲烷分子的正四面体结构可以判断,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共平面,故B错误;
C. ①④分子中都有2种等效氢,所以一氯代物均有2种,故C正确;
D. ③分子中没有碳碳双键, ④分子中有碳碳双键,③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④能,故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③和④,D正确。选B。 7.A 【解析】
【分析】
L-1硫酸溶液混合微热,分别发生:2Cu+=Cu+Cu2+,由反应现象可以知道,NH4CuSO3与足量的1.0 mol·SO32—+2H+=SO2↑+H2O,结合反应的现象判断。 【详解】
A.分别发生:2Cu+=Cu+Cu2+,SO32—+2H+=SO2↑+H2O,反应中硫酸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所以只显示酸性,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B.根据2Cu+=Cu+Cu2+知,NH4CuSO3中铜元素部分被氧化部分被还原,故B错误; C.根据反应SO32—+2H+=SO2↑+H2O,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SO2,故C错误; D.反应中硫酸只作酸,故D错误。 答案选A。 8.A 【解析】 【详解】
A. pH=2是酸性溶液,K+、SO42-、Na+、MnO4-均能共存,A正确;
B. 使酚酞变红的溶液是碱性溶液,Mg2+与OH-反应生成Mg(OH)2的白色沉淀,不能共存,B错误; C. 与Al反应生成H2的溶液是可酸可碱,NH4+与OH-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不能共存,C错误;
D. 在酸性溶液中,NO3-会显强氧化性,将Fe2+氧化生成Fe3+,所以H+、NO3-、Fe2+不能共存,D错误; 故答案选A。 【点睛】
在酸性环境中,NO3-、ClO-、MnO7-、Cr2O72-会显强氧化性,氧化低价态的Fe2+、S2-、SO32-、I-、有机物等,所以不能共存。 9.D 【解析】 【分析】
有机物分子中含有苯环、碳碳双键和羧基,结合苯、烯烃和羧酸的性质分析解答。 【详解】
A.该有机物含有羧基能发生酯化反应,含有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氧化反应;但不能发生水解反应,A错误;
B.由于苯环和碳碳双键均是平面形结构,且单键可以旋转,所以该有机物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上,B错误;
C.与该有机物具有相同官能团的同分异构体如果含有1个取代基,可以是-CH=CHCOOH或-C(COOH)=CH2,有2种,如果含有2个取代基,还可以是间位和对位,则共有4种,C错误;
D.苯环和碳碳双键均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所以1mol该有机物最多与4molH2反应,D正确;
答案选D。 10.C 【解析】 【详解】
A.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某食盐试样,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火焰显黄色,该食盐试样不能确定是否含有KIO3,因观察钾元素的焰色,需透过蓝色的钴玻璃,故A错误;
B.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是特性,如果换成其它酸,比如H2SO4、HCl等等,反应就不能发生,二氧化硅与NaOH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故B错误;
C.向两支盛有KI3的溶液的试管中,分别滴加淀粉溶液和AgNO3溶液,前者溶液变蓝,说明KI3的溶液含I2,
?后者有黄色沉淀,说明KI3的溶液中含I-,即KI3溶液中存在平衡为I3?I2+I-,故C正确;
D.Cu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氯化亚铁,会引入新的杂质亚铁离子,故D错误; 答案选C。 11.B 【解析】 【分析】
根据八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的相对大小可知:x属于第一周期,y、z、d属于第二周期,e、f、g、h属于第三周期元素;根据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可知:x为H, y为C、z为N、d为O、e为Na、f为Al、g为S、h为Cl。 【详解】
A.g为S,h为Cl,属于第三周期,离子半径g>h ;d为O,e为Na,同为第二周期,离子半径d>e,故离子半径:g>h>d>e,A正确;B.根据上述分析可知,ZX4f(gd4)2组成为NH4Al(SO4)2,溶液中Al和NH4水解均显酸性,属于相互抑制的水解,由于氢氧化铝的电离常数大于一水合氨,则铝离子水解程度大于铵根,即离子浓度:c(Al3+)<c(NH4+),故B错误;C.d为O、e为Na、g为S,由d、e、g三种元素组成的盐Na2S2O3溶液和稀硫酸反应可能生成S沉淀,故C正确;D.f为Al,f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e和h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分别为NaOH、HClO4,可以与Al(OH)3发生反应,故D正确;答案:B。 【点睛】
突破口是根据原子半径的大小判断元素的周期数;根据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的数值大小判断元素所在的主族;由此判断出元素的种类,再根据元素周期律解答即可。 12.B 【解析】 【分析】
主族元素M、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均不大于20;M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M为O元
3+
+
素;X、Z为金属元素,其最外层电子数只能为1、2、3,当X最外层电子数为1时,Z的最外层电子数可能为1、2、3,Y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2-1-1=10、12-1-2=9、12-1-3=8,都不可能,所以X、Z最外层电子数只能为2、3,Y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2-2-3=7,结合原子序数大小及都是主族元素可知,X为Al、Y为Cl、Z为Ca元素 【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M为O,X为Al,Y为Cl,Z为Ca元素。
A.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电子层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离子半径X<M<Y,故A正确;
B.O、Ca形成的过氧化钙中含有O-O共价键,故B错误; C.ClO2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自来水消毒,故C正确; D.工业上通过电解熔融氧化铝获得金属铝,故D正确; 答案选B。 【点睛】
难点:通过讨论推断X、Y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元素周期律内容及常见元素化合物性质。 13.C 【解析】 【分析】
由分子结构可知Y形成5个共价键,则Y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由于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W、Y同主族,则W是N,Y是P,Y、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是X的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P最外层有5个电子,Z最外层电子数也是奇数,X最外层电子数为偶数,结合都是短周期元素,则Z是Cl最外层有7个电子,所以X最外层电子数为(5+7)÷2=6,原子序数比P小中,则X是O元素,然后分析解答。 【详解】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W是N,X是O,Y是P,Z是Cl元素。 A.元素的非金属性:O>N,即X>W,A错误;
B.Y是P,P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H3PO4是弱酸,B错误;
C.W是N,Z是Cl,W的最简单氢化物NH3与Z的单质Cl2混合后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8NH3+3Cl2=6NH4Cl+N2,反应产生的NH4Cl在室温下呈固态,因此可看到产生白烟现象,C正确;
D.Y是P,Z是Cl,二者可形成PCl3、PCl5,其中PCl3中每个原子均满足8电子结构,而PCl5中P原子不满足8电子结构,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点睛】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把握原子结构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结合物质分子结构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