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Deepsky Stacker的常规使用(深空摄影叠加软件) - 图文
图8
一定要按照这张图上箭头处的设置才行,这样最后保存下来的TIF才会是16位的线性文件,这样的文件才能送进PS里去压缩。
如果你不保存,DSS自动保存的那个AUTOSAVE是32BIT的TIF,至少我的电脑打不开。背景上的那张噪点一片的图片是给你预览的,DSS对图像的压缩不会作用在最终存储的图像上。 图上这张暗幽幽的照片最终才能去处理,才是正点的照片。
图9
如果你选了OPRTION里面的第1个那就完蛋了,最后存的TIF(箭头所指的截图)会和给你预览的那张一样亮。为什么很亮?因为下面DSS自己带的那个色阶等等调整将全部被应用在保存的图像里,等于你把照片都压缩完了,接下来能再处理的弹性很小很小,而且DSS的这些压缩功能当然不如PS的方便。
OK,现在出来的照片能真正被处理了。 下面是M42的处理实例
发现自己的RAW文件库里已经没有叠好的TIF格式,懒的叠自己的照片,于是借用++0的一组已经叠好的TIF
一共是2种方法,先色阶后曲线,还有先曲线后色阶。也可以曲线和色阶交替使用并且使用的强度也和这张M42不同,这个多数用于处理很弥散的星云,人的因素比较重要但。M42大家拍的比较多所以这样处理多少有些典型的意义。 不管是M42,还是其他更加暗淡的星云。
在将线性文件(俗称的原图,这是真正的原图,相机直接出来的JPG,佳能DPP软件里没有把反差选项勾成“线性”的,PHOTOSHOP的RAW插件出来的照片,都不能称为“原片”,因为这些图像已经被压缩过有用信息----或许软件在自动处理时会认为“无用”,并且经过GAMA校正了)进行压缩的时候,要注意RGB的任何通道都不要将星云的信息压缩到“饱和”,即色彩值变成到0或者255,在达到或者相当接近这2个值时,再想把这部分信息还原到人眼能明显感受到的区域不是不可能就是相当困难。
刚叠出来的TIF文件,之前经过的处理遵循这个公式。
Raw image:亮帧。可以是线性转档后的TIF文件,也可以是直接的CR2,NEF,CRW等格式的文件,也会是冷冻CCD输出的FITS格式文件。 Dark:暗场。
Flat:平场。
Offset map/BIAS:偏置。
分子上的DARK是针对RAW的MASTER DARK,即1。曝光时间/温度与星云RAW文件一致 2。之前已经减过BIAS了。因为RAW文件中间依然含有BIAS,因此分子上要补减BIAS 3。是1张或多张暗场叠加过的。
分母上的DARK,也是一张MASTER DARK,与分子上的不同点在,这张MASTER DARK的曝光时间和温度要与平场相同。
如果纯粹为了方便理解,下面图中这个公式可写成这样:
Processed image= light frame-相同时间的dark farme(该暗帧是拍摄的单张暗帧直接叠加的,且时间/温度与LIGHT一致)/ flat Frmae-相同时间的dark frame(该暗帧是拍摄的单张暗帧直接叠加的,且曝光时间/温度与FLAT一致),在这个公式里,BIAS是不用减的,因为亮帧和暗场及平场里都包含 BIAS,在这个公式里一次减完。
一、初步对背景色彩进行修正。 分析上图。星空的背景应当是中性的灰色,因此在远离云气主体处取1参考点。从箭头看出,背景上红色明显的偏重。故打开色阶进行下面操作。分3色通道同时拉动3,4号箭头可以使色阶上的信息进行平移而不是被压缩,注意2者要配合,如果加大3的值,则4的值要相应减小。最后处理到RGB色值相同。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