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2013年春季普通高中毕业会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3年春季普通高中毕业会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5 7:11:53

2013年春季普通高中毕业会考

语文 试 卷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考 2.本试卷共4页,共六道大题,17道小题。第三大题的第12小题为二选一题。 生 3.第1—8小题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第9—16小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答题纸上作答;第17小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作文纸上须 作答。 知 4.考试结束后,考生应将试卷、答题卡、答题纸和作文纸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15分。共5道小题,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韬诲 耳濡目染 酵母菌(xiào) 潸然泪下(shān) ..B.涨幅 博闻强识 发横财(hang) 沆瀣一气(xia) ..C.渲泄 一诺千金 潜意识(qián) 翩跹起舞(qiān) ..D.款识 遥如黄鹤 着装(zháo) 插科打诨(hùn) ..2.对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烟”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烟炎张天”“大漠孤烟”之“烟”都是本义。许慎《说文解字》说“烟 ,火气也”,..

本义之“烟”组成的词语有“烟火”“炊烟”“烟尘”“烽烟”等。

B.“雨笠烟蓑”“ 烟波垂钓”之“烟”有“雨雾、雾霭”之义,常用这两个词语表现古..

人隐逸山林的闲情雅趣或诗人画家所追求的一种空濛静谧的意境。

C.“过眼云烟”“烟花三月”之“烟”是比喻义。“云烟”借烟云雾霭轻而易散的特点..

喻指变化消失的事物,“烟花”则以纷繁一片的特点喻繁盛艳丽的景象。 D.“烟岚云岫”之“烟”形容了山峦间云雾缥缈的神韵,“荒烟蔓草”之“烟”表现了..

郊野烟雾弥漫的荒凉。诗人笔下的“烟”字无不传达着古典美学的神韵。

3.根据语段内容,在横线处选填的语句及选择的理由,都恰当的一项是

常去紫金庵,有时一个人坐在那里喝茶,看看外面山上的果树和茶树。 。 。这庵里有一种无法言表的安静,不是清静,也不是凄清,清静和凄清让人无法安置灵魂。它的静里面有让人心安的内容,兼有尘世和天堂的气息,佛就在这里,是宽容和度厄,人在这里,是无心和松弛。

①庵里有一口井,井边一颗古老的白果树,白果成熟的时候,庵里人就把白果煨熟了卖给客

人。清明前后,他们也在庵里炒茶,客人们可以一边看他们炒茶,一边品尝新茶叶。 ②清明前后,庵里人在庵里炒茶,客人们可以一边看他们炒茶,一边品尝新茶叶。庵里有一

口井,井边一颗古老的白果树,白果成熟的时候,庵里人就把白果煨熟了卖给客人。 A.选择①。理由:从连贯与文意表达来看,①先交代了“庵里有一口井”,卖白果和品茶都是在井边发生的事情,这样写合乎事理逻辑。而②忽略了这一点,行文表达不够严谨。

B.选择①。理由:从连贯与文意表达来看,①落笔在看炒茶,品新茶叶,画面很安静,与后文“这庵里有一种无法言表的安静”衔接紧密。而②落笔在卖白果,画面意境与后文表达的内容不协调。

C.选择②。理由:从连贯与文意表达来看,②承接了前文“有时一个人坐在那里喝茶”,行文衔接紧密。①使语段行文松散,前后没有照应,以致文意表达不清晰。 D.选择②。理由:从连贯与文意表达来看,②承接了前文“看看外面山上的果树和茶树”,与“茶树”衔接紧密。而①行文不合事理逻辑,应该先写“清明前后”,后写“白果成熟的时候”。

4.下列句子,与原文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风疾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还。 (杜甫《登高》)

B.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C.方是时,余之力足以入,火足以明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D.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苏轼《赤壁赋》)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陶渊明,名潜,号五柳先生,西晋末期著名的隐逸诗人。他在诗歌《归去来兮辞》中描述了回归园田的快乐,表明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

B.中唐时期的韩愈,字退之,人多称“韩昌黎”。代表作品《师说》《马说》等。他与柳宗元一起提倡古文运动,成绩斐然,同被列为唐宋八大家。

C.老舍,字舍予,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荣获“人民艺术家””称号。小说代表作《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代表作《茶馆》《龙须沟》等。

D.海明威,美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小说《老人与海》描写了“硬汉” 桑迪亚哥的形象,表达了“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的信念。

二、阅读《兰亭集序》,完成6-9题。(10分)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6.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茂林修竹 修:高 .B.列坐其次 次:旁边 .

C.悟言一室之内 悟:省悟 .D.不能喻之于怀 喻:明白 .

7.对下列两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及其所之既倦 所以游目骋怀 ..① ②

感慨系之矣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A.两个“之”不同,两个“以”也不同。 B.两个“之”不同,两个“以”相同。 C.两个“之”相同,两个“以”也相同。 D.两个“之”相同,两个“以”不同。

8.对下面两句话的意思,理解都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A.①何况寿命长短随造化而定,最后一切都化为乌有 ②本来知道无论是生还是死其实都是不可信的 B.①何况寿命长短是自然早就安排的,最后都会一同消失 ②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 C.①何况寿命长短随造化而定,最后一切都化为乌有 ②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 D.①何况寿命长短是自然早就安排的,最后都会一同消失 ②本来知道无论是生还是死其实都是不可信的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2013年春季普通高中毕业会考 语文 试 卷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考 2.本试卷共4页,共六道大题,17道小题。第三大题的第12小题为二选一题。 生 3.第1—8小题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第9—16小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答题纸上作答;第17小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作文纸上须 作答。 知 4.考试结束后,考生应将试卷、答题卡、答题纸和作文纸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15分。共5道小题,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韬诲 耳濡目染 酵母菌(xiào) 潸然泪下(shān) ..B.涨幅 博闻强识 发横财(hang) 沆瀣一气(xia)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