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西方经济学第八章 生产要素价格理论答案
第8章 生产要素价格理论
17
图8-6 要素供给的原则:无差异曲线分析
3、最优要素供给的条件(原则)
①要素的最优供给量问题就是在预算约束条件下选择最优收入Y和自用资源l的组合问题。显然,这个最优组合是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满足条件:
MRSlY??dY?w (8-24) dl即无差异曲线的边际替代率与预算线的斜率相等。(8-24)式表示:消费者为增加一单位自用资源所愿意放弃的收入量等于必须为此减少......的收入量。在此,w。 .看成是自用资源的机会成本............
②如果效用可以用基数来衡量,则
dl?dUdU?dY??0 (8-25) dldY(8-25)式表明:为了维持相同的效用,增加l所增加的效用与减
少Y所减少的效用之和等于零。该式进一步表示为:
?dY?Udl? (8-26) dl?UdY(8-26)表示资源供给的边际替代率dY/dl可以表示为自用资源和收入的边际效用之比。
第8章 生产要素价格理论
18
(8-26)进一步可以改写为:P?Udl?W?l, 表示资源供给的边?UdYPY际替代率dY/dl可以表示为自用资源和收入的边际效用之比等于自用
资源和收入的价格之比。
将(8-26)式代入(8-24)式得到:
MRSlY??dYdUdl??w (8-27) dldUdY或者
dUdl??w (8-19)
(四)生产要素的供给曲线
1、价格扩展线
随着要素价格的变化,预算线将绕着初始状态点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随着预算线的旋转,它与既定的无差异曲线簇的切点亦不断变化。所有这些切点的集合为曲线PEP,可称之为价格扩展线。
2、由价格扩展线得到要素供给曲线
在消费者拥有资源数量既定的情况下,要素的供给量等于L?L?l。给定一个要素价格,会得到相应的预算线,从而得到最优自用资源的数量,进而得到要素供给量。把自用资源数量l与要素价格之间的对应关系转变成L?l与要素价格之间的关系,就得到要素的供给曲线。
图8-7 价格扩展线
还可以利用图8-6来说明。在消费者拥有的要素量L不变的情况,消费者的要素供给量L?L?l,取决于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的切点所决定的l的数量。在无差异曲线(即消费者偏好)不变的情况,切点所决定的l的数量又取决于要素的价格w。即:在消费者的初始非要素收入、
第8章 生产要素价格理论
19
初始资源量及其偏好不变的情况下,给定一个要素价格,就有一个要素供给量,这种要素的价格与供给量间的对应关系就是要素供给函数。
图8-7 要素供给曲线
3、要素供给曲线与无差异曲线
要素供给曲线的形状取决于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以及初始状态的情况。要素供给曲线可以向右上方倾斜,也可以垂直,甚至可以向右下方倾斜。
二、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率的决定
(一)劳动和闲暇
劳动供给问题可以看成是消费者决定其固定的时间资源中闲暇所占的部分,或者说,是决定其全部资源在闲暇和劳动供给两种用途上的分配。
就实质而言,消费者并非是在闲暇和劳动二者之间进行选择,而是在闲暇和劳动收入之间进行选择。或者说,是在自用资源和收入之间进行选择。
第8章 生产要素价格理论
20
图8-9 时间资源在闲暇和劳动供给之间的分配
(二)劳动供给曲线
1、单个消费者的劳动供给曲线的得到
随着劳动价格不断变化,则消费者的预算线将绕初始状态点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会得到众多的预算线分别与众多的无差异曲线的切点,从而能够确定均衡点所对应的最优闲暇量和相应的劳动供给量,最终得到单个消费者的劳动供给曲线。
图8-10 消费者的劳动供给曲线
2、单个消费者的劳动供给曲线的特点:单个消费者的劳动供给曲线有一段“向后弯曲”的部分。
当工资较低时,随着工资的上升,消费者为较高的工资吸引将减少闲暇,增加劳动供给量。在这个阶段,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但是,当工资上涨到很高时,消费者的劳动供给量达到最大。此时如果继续增加工资,劳动供给量非但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于是劳动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