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5年中考语文试题汇编:诗歌鉴赏(含解析) - 图文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7.曲中“踌躇”一词用的好,请说说好在哪里。(2分)
【答案】诗人在经过潼关的时候,看到阿房宫变成一片废墟,不禁大发感慨,联想到国家,不禁悲从中来,回首长安,心情止不住的忧伤。“踌躇”一词抒发了作者对物是人非的感叹,表达了心中情绪激动,作者怀古伤今,自己心中暗叹。
【解析】这首散曲的主旨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群众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人民苦难的同情。“踌躇”一词抒发了作者对物是人非的感叹,表达了心中情绪激动,怀古伤今,自己心中暗叹。
(2015·浙江台州市)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10~17题。
(一)(5分)
浣溪沙 山 行 [宋]晏 殊 [宋]叶 茵 青山不识我姓字,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 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我亦不识青山名。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飞来白鸟似相识, 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对我对山三两声。
10.如果说《浣溪沙》中的主人公是故地重游,那么《山行》中的主人公则是 ▲ ,这从“ ▲ ”一词可以看出。(2分)
10. 初到此地(初次来到这座青山) 不识
考点:此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思路点拨:题目限定了答题的范围“《山行》中”,研读诗句“青山不识我姓字,我亦不识青山名”抓住关键词“不识”,再结合题干中“《浣溪沙》中的主人公是故地重游”不难用四字....短语概括出《山行》中的主人公“初来乍到”“初到此地”。
11.两首诗歌的主人公在见到“似相识”的飞鸟时,流露出的情感有何不同?(3分) ▲ 11.《浣溪沙》中的主人公看到“似曾相识”的燕子,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无奈和怀旧伤今之情;而《山行》的主人公独行山中遇见飞鸟,则流露出惊喜之情。
考点:本题考查对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的体味能力。
思路点拨:揣摩诗歌情感的一般方法有:1.读标题2 读注释(背景)3读关键词4读意象5读作者。就本题而言,虽然题目要求回答主人公在见到“似相识”的飞鸟时,流露出的情感,但解答时也要注意结合诗境并展开想象来分析。如,由上阕的“去年天气旧亭台。”可见“物.是人非”;由“无可奈何花落去”可见感叹时光易逝,“似曾相识”见其怀旧(人)之情。由前面的“青山不识我”而白鸟“似相识”,且对我“三两声”不难体会其惊喜之情。
(2015·吉林省)(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5
点绛唇 陆游①
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②。江湖上,遮回疏放③,作个闲人样。
【注释】①陆游:南宋爱国词人。这首词写于作者遭弹劾罢职还乡,闲居山阴之时。②黏天浪:连天的波浪。③遮回疏放:这一回,定要放浪山水,疏闲纵放。 15.“处处闻渔唱”中的“闻”字在词中的意思是
16.这首词写了作者闲居时的哪些日常生活片段?(2分) 17.从这首词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2分)
15.答案:听、听见、听到(1分) 解析:根据语句的整体含义释义即可。 16.答案:围绕“采药归来(采药);找寻酒店(沽酒、买酒、喝酒、醉酒);醉弄扁舟(荡舟、弄舟、划船)”答出两点即可。(共2分,每点1分)
解析:“采药、沽新酿、闻渔唱、醉弄扁舟”叙写悠闲、潇洒、无拘无束的乡居生活片段。
17.答案:围绕“个人生活”和“爱国”两方面情感回答即可。(2分,每点1分) 示例:这首词流露出作者村居生活的闲适(洒脱、豪迈、寂寞等)之感,无力报国的愤懑(怀才不遇的抑郁、无奈等)之情。
解析:“作个闲人样”充满抑郁和无奈,使前文所写的一切笼罩上壮志难酬和自我解嘲的意味,使全诗在洒脱中满含沉郁和悲愤。这种感情正是作者无力报国的抑郁之情的反映。
(2015·河南省)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9—20题。(共4分)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解析】本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感情的领悟。由尾联可领悟到诗人的思想感情: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答案】思乡(意思对即可。1分) 2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诗句的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所描写的是: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显然表现了时间变化、季节交替的自然之趣。第二问可从诗句所描写的意境之妙、用词的巧妙、运用修辞的作用等方面分析。
6
【答案】时序交替(时间变化、季节交替、新旧更迭)(1分)示例一:通过描写景物,在残夜未退红日已出、旧年未尽新春已到的画面中表现了自然理趣。示例二: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分析合理即可。2分)(共3分)
(2015·河北省)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6—7题。(7分)
望 岳 春 望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6.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内容。(4分)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描绘了 的景象。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绘了 的景象。
【解析】本题是对诗词意境理解能力的考查。第?题,前半句写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把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突出了泰山之美。后半句写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把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突出了泰山之高大;第?题可紧扣“国破”“草木深”来思考。
【答案】?泰山神奇秀丽、高大雄伟 ?国都残破、乱草丛生 7.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的登临愿望,充分体现了诗人
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B.“家书抵万金”,形容家中书籍的珍贵。此句写出了乱离中人共有的一种感受,能够引
起人们的共鸣,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C.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生动细致地描绘了诗人忧愁难解的情状,给读者留下
了深刻的印象。
D.这两首诗的三、四两句与五、六两句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语意凝练,节奏感强,
富有韵律美,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
【解析】本题是对内容理解和修辞的表达效果判断能力的考查。解答这题,要将选项陈述的内容与原文对照做出正确判断,如B项,“家书抵万金”从侧面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和人民在动乱时期想知道亲人平安与否的迫切心情;同时也以家书的不易得来表现诗人对国家深深地忧虑。故该项不正确。
【答案】B。
(2015·上海市)(二)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第6-7题(4分) 【甲】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乙】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 【丙】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 6. 以上三句诗均为诗词的末句,都抒写了作者心中的渴望,请分别写出渴望的内容。(2分)
甲句:渴望能直接抒发心中的忧愁
乙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含义的理解。题干中已作了“都抒写了作者心中的渴望” 提示,再根据甲句的示例,可知需从表达诗人的“渴望”(思想感情)的角度分析。
7
【答案】乙句:渴望能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丙句:渴望能登顶泰山、俯瞰一切的气概。 7. 下列对诗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以上三句都在感情高潮时结束。 B.以上三句或写现在或写将来。 C.三句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有关。 D.三句都与标题有直接关系。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甲】句就与题目“书博山道中壁”无关。 【答案】D 一、(2015·山东临沂市)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词的上阕通过描写梅花所处的环境,创设了一种怎样的氛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虽在“咏梅”,可作者意在言外,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1.【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所描写的意境的领悟。梅花紧临着破败不堪的“断桥”,自然是人迹罕至、寂寥荒寒、倍受冷落、令人怜惜了。它只能“寂寞开无主”了,渲染了一种寂寞的氛围。“已是黄昏独自愁”描写的是苦闷而凄清的氛围。
【答案】寂寞、苦闷、凄清
2.【解析】本题考查对词作言外之意的领悟。纵观全词,诗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巧借饱受摧残、花粉犹香的梅花,比喻自己虽终生坎坷,绝不媚俗的忠贞。写出“孤傲、隐忍的品格”和“高洁的志向”即可。
【答案】表达自己孤傲、隐忍的品格与高洁的报国志向。 二、(2015·山东德州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寒① 梅尧臣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树青帘②动,依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处于低潮。②“亚”通“压”,“青帘”指酒旗。 1.欣赏颔联中“不开心”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1.【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中重点词语的赏析。本诗表达了作者内心感情的凄苦、心情的悲凉。诗人借景抒情,首联点明春阴的季节特征,薄云密布,是诗人心境的流露;颔联“不开心”三字一语双关,写景写人,移情手法,别有意味;尾联 “病”字既写了身体状况,也流露出诗人此时的心情。应在了解全诗感情的基础上欣赏颔联中“不开心”的妙处。
【答案】示例:“不开心”三字一语双关,一是写出了花蕾因天冷无力舒展的形态,照应了题目“春寒”;二是移情入景(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凄苦、悲凉的心情。
2.【解析】本题考查对诗中意境的描绘。颈联写压挂在树枝上的酒旗翻动,足见风很猛;
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