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代汉语习题集
6. 介词,表身份。 7. 介词,表凭借。 8. 动词,认为。 9. 介词,表时间。 10. 介词,表原因。 11. 连词,表时间。 12. 介词,表原因。 13. 动词,认为。 (8) 为
1. 动词,作为。 2. 介词,表被动。 3. 介词,表对象。 4. 介词,表原因。
5. 动词,作;与“所”构成“所”字结构作主语。 6. 动词,制作。 7. 动词,成为。
8. 为①动词;为②动词,句中有“达到”的意思。 (9) 而
1.2.3.连接状语和中心语。 4.表联合。 5.表转折。
6. 连接状语和中心语。
7. 代词,你。
(10) 乎
1—4都是介词。 1. 表比较。 2. 乎,表处所。
3. 乎①②③,表对象。 4. 乎①②表处所。 5. 形容词词尾。 6. 语气词,表揣测。 (11) 焉
1. 指示代词兼语气词,在那里。 2. 指示代词兼语气词,在那里。 3. 指示代词兼语气词,比这个。 4. 指示代词兼语气词,从那里。
5. 疑问代词,哪里。
九、给下列句子加上标点符号,并说明加点词的意义,在句中的作用或用法 :
1.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
之:代词,复指前置宾语。 是:指示代词,“这”;主语。
2.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
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
君①:名词,君主;主语。
臣②:名词用作动词,象臣;谓语。 父②:名词用作动词,象父;谓语。 子②:名词用作动词,象子;谓语。 君③:名词用作动词,象君;谓语。 虽:连词,即使。
得:助动词,能够;状语 诸:“之乎”的合音。 3.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已,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
礼:名词用作动词,用合乎礼节的态度对待人;谓语。 诸:“之于”的合音。 4.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5.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信赏必罚,以辅礼制。《易》曰:“先王以明罚饬法”。此其.所长也。及刻者为之,则无教化,去仁爱,专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于残害至亲,伤思薄.....厚。
饬:动词,整顿。
刻:刻薄,仁厚的反面。 去:动词,抛弃;谓语。
至①:到。谓语。至②:程度副词;状语。 薄:使动用法。使??薄。 6.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尊卑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尊卑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 ...
之②:动词,到。之③:连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构成主谓结构作句子的宾语。 齐:名词作状语。 语:讲话。 诸:“之乎”的合音。
日:名词用作状语,每日。 所:名词,处所。 谁:疑问代词,“与”的前置宾语。 独:表提问。
如??何:固定结构,把??怎么样;谓语。 7.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
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时:按时;状语。
辩:通“辨”,分别;谓语。 焉①:句中语气词。 东①:方位名词作状语。 己②:自己,前置宾语。 之④:代词,复指前置宾语。
少:形容词用作意动,认为??少。 轻:形容词用作意动,认为??轻。 见:助动词,表被动。 大方之家:有见识的人。 8.梁北有黎丘乡,有奇鬼焉,善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为不慈哉?我.
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明日端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丈人望其真子,拨剑而刺之。
焉①:句尾语气词兼指示代词,于是。 之③:动词,到;谓语。 道:名词作状语,在道上。
责:名词用作动词。讨债;谓语。 夫:指示代词,那;定语。 尝:副词,曾经;状语。 9.富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藏其余。节用以礼,裕民以政。彼节用故多余,裕民则..民富,民富则田肥以易,田肥以易则出实百倍。以上法取焉,而下以礼节用之。余若丘山,..
不时焚烧,无所藏之。夫君子奚患乎无余!故知节用裕民,则必有仁义圣良之名,而且有富厚丘山之积矣。此无他故焉,生于节用裕民也。不知节用裕民则民贫,民贫则田瘠以秽,田.而且有空虚穷乏之实矣。此无他故焉,不知节用裕民也。《康诰》曰:“弘覆乎天,若德裕乃身。”此之谓也。
裕①:形容词用作使动,使??裕。
以①:介词,表凭借,与“礼”组成介词结构,作补语。 以③;连词,作用同“而”。 易:田治理得好。
他:指示代词,其他;定语。
10.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炊,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
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
笑信,以为怯。
行:名词,德行;宾语。 常①:副词,经常;状语。 厌:动词,讨厌;谓语。 常②:副词,通“尝”,曾经;状语。 竟:副词,终于;状语。 饭:动词,给饭吃;谓语。 若:代词,你;主语。
众:名词,众人,状语,当众。
11.人有盗高庙座前玉环,得。文帝怒,下廷尉治。按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当弃市。.上大怒曰:“人无道,乃盗先帝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恭承..宗庙意也。柿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基。今盗宗庙器而.族之,有如万分一,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且何以加其法乎?“文帝与太后言之,乃许廷尉当。 .
当:动词,判罪;谓语。
乃:副词,竟然。 族:动词,灭族。
等:形容词,同样;谓语。 许:动词,批准;谓语。 12 .魏其谢病,屏居蓝田南山之下数月,诸宾客辩士说之,莫能来。梁人高遂乃说魏.....其曰:“能富贵将军者,上也,能亲将军者,太后也。今将军傅太子,太子废而不能争。争...不能得,又弗能死。自引谢病,拥赵女屏间处而不朝。相提而论,是自明扬主上之过。有如.
两宫螫将军,则妻子毋类矣。”魏其侯然之,乃遂起,朝请如故。 .
谢:动词,道歉。
辩士:名词,巧言者。 说:动词,劝说;谓语。 来:用作使动,使??来。
富贵:形容词用作使动,使??富贵。 亲:用作使动,使??(受到)亲近。 死:动词,为之死;谓语。
然:用为意动,认为??对;谓语。
十、分析下列各组文句的标点,指出其点错者并分析发生错误的原因 :
1.①误。“与”在这里不是连词,而是动词,“给予”的意思。“收”和“与”是一对反义词。“收不售”,后应用逗号分开。
(提示)注意 不要把应该断开的句子合成了一句。 2.②误。“与”是句尾语气词,不是连词,应该在“与”后加上问号,否则不能通。 (提示)注意掌握“与”的多种意义和用法。 3.①误。“争投水死者十余万”,从意思上看,士兵争着投水是为了寻死,不合情理。应在“争投水”后面加逗号断开。
(提示)错误与第一组相同,也是把两句合成了一句。 4.①误。从字面上看,“从左右”是綦毋张对韩厥的请求,而不是说明綦毋张实际上站在那里,这样下面的“皆肘之”没有着落,所以,应把“从左右”放在引号外面。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